用心沟通,顺心工作丨生活教师专题培训②
谈话的艺术是听和被听的艺术。2024年12月19日上午,学校心理室协同小学部德育处继续为我校生活教师开展聚焦家校共育的心理培训讲座《用心沟通,顺心工作》。讲座由生活部主管黄丽华老师主持,教科研心理室李小华老师主讲。
李老师先是以日常家校沟通呈现出来的矛盾,与生活老师共话家校双方在教育中的定位及厘清生活教师的角色与职责,通过魔术结的互动引发生活老师共同思考:我们在家校沟通中,我们可以怎么做,让我们的工作事半功倍?
一、看见沟通的双方:自己和家长
我们与家长的沟通,如果不能了解沟通的对象,沟通可能就是无效的。所以有效的沟通中,看见自己和家长变得特别重要。我们既要看见自己在工作中的压力与沟通中带来的困扰,也要看见家长的多样性与家长的各种需求。平静接受不能改变的,积极改变能够改变的,心态或行为的改变自然会带来结果的改变,这样可以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二、沟通前的准备:外与内
心理上的“美即佳”效应启示我们应适当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心理学经典服从实验则更注重从专业上提出的内在要求。如果说心态来源于个人日常的修养,那么沟通的底气则来源于充分了解学生、并能针对学生的特点给出相应的发展指导或者改进建议,能为家长的教育工作提供有效的引导。
三、沟通时:说与听
说的时候,说什么?怎么说?沟通可以更顺畅?我们找家长时与家长找我们时是两种不同的沟通模式。在我们找家长时,可以用以下公式“我发现(进步的地方)……我观察到(最近的问题)……您注意到(在家的表现)……我们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需要家长配合做的事情)……总结(强化)……”;而在家长找我们时,我们则可使用上期培训中的“非暴力沟通”模式,先接纳情绪再来聚焦问题。
听的时候,听什么?怎么听?沟通可以更顺畅?合格与优秀的倾听者是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学会听对方的情绪、诉求并适时回应。
四、沟通后:关系维护
沟通结束后关心不能断,对沟通的情况进行跟踪和反馈,必要时指导家长积极配合并进行必要的鼓励,当对方看见我们的用心,彼此的沟通更易顺畅。
沟通,是心灵的桥梁,是教育的灵魂。我们期待与更多教育同行者及家长携手,解锁沟通艺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专业的技能,共同书写教育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