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欣赏’主题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交流会召开
2017年6月27日,海珠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初中美术名画欣赏主题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成果交流会在我校召开。
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莫宁老师、 广州美术学院教育学院何炽萍教授、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陈玉萍老师组成专家组莅临我校指导。
学校领导王礼维校长、钟和军副校长、学校教科研中心杜卉督学、黄青松老师、汤丽莉老师、小学部詹瑞芬主任、小学美术组杨晓飞老师等出席会议。来自多个学校的课题组部分成员出席会议。
一、五年耕耘 美育为先
会议由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科研部佘晓棠老师主持。
首先,课题主持人龚卫平老师代表课题组宣讲了课题结题报告。
名画欣赏主题学习研究隶属探究性学习,它不仅仅是美术欣赏教学,而是从欣赏出发,带领学生以名画为主题进行的综合探索活动。以名画为题材制作纪录片、展览,用表演等形式进行演绎、探究和创作,从而实现了从美术教育出发的多学科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和素养。初中部历届班级参与到课题中来,课题积累大量的课程资源,获得许多奖项。取得一定的理论成果。
2012年课题申报以来,学生和老师就课题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建构了本课题的理论基础,就“教师”、“学生”、“课内”、“课外”、“流程”等关键点进行了规范和梳理。
开题以来,课题组理论上趋于严谨。“四步学习法”的提出,在课题开始寻求学习的规律性成果。与学校校本课程的统整的严密。注重了文化、美术和技术之间的有机融合,呈现出融美育特征和文化内涵一级现代新媒体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
原我校美术教师罗小萍介绍了她将课题成果应用于课堂,在课堂上开展名画变体漫画的创作的课题项目的研究。
钟和军副校长是当初课题的发起人之一,指导建构了课题的理论基础。他总结回顾,课题的研究带动了教师的成长,他认为名校就是需要有厚实的科研作为基础,更需要一大批有能力,有水平,勇于探索又甘于奉献的教师。
二、师生同心 硕果累累
除了开设讲座、展览、主题班会、运动会等方式外,课题组在中学部的支持下还完成以下工作:
1. 课题完成的相关纪录片、微电影
片名 |
作者 |
时间 |
|
|||
《墨西哥女画家弗里达·卡罗》 |
龚卫平 |
2009-3 |
|
|||
《韩熙载夜宴图》 |
龚卫平等 |
2009-4 |
|
|||
《魅力岭南——90后与岭南画派”》 |
张兴华(学生) |
2011-9 |
|
|||
《香凝》 |
龚卫平、陈汉锰 |
2012-9 |
|
|||
《我和高剑父的约定》 |
张兴华(学生) |
2012-9 |
|
|||
《最后的晚餐》 |
龚卫平等 |
2011 |
|
|||
《梵高之死》 |
龚卫平、陈汉锰等 |
2010-11 |
|
|||
《名画欣赏:马拉之死》 |
龚卫平 |
2010-6 |
|
|||
《“看名画的眼睛”之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
龚卫平、陈汉锰 |
2011-11 |
|
|||
微课《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 |
龚卫平 |
2014年 |
|
|||
《蒙娜丽莎的微笑》 |
刘丹、罗小萍、龚卫平 |
2015-1 |
|
|||
2.课题论文发表和获奖情况 |
|
|||||
项目 |
发表刊物或奖项 |
作者 |
时间 |
|||
“90后与岭南画派” |
魅力岭南——中学生DV创作大赛一等奖 广东省教育厅 |
张兴华 |
2012-1 |
|||
DV作品《香凝》 |
魅力岭南——中学生DV创作大赛一等奖 广东省教育厅 |
陈汉锰、龚卫平、张兴华、何金倩 |
2013-3 |
|||
DV作品《我与高剑父的约定》 |
||||||
纪录片《90后与岭南画派》 |
“寻找羊城故事——广州校园微电影大赛”二等奖 |
张兴华、 |
2014-12 |
|||
纪录片《香凝》 |
“寻找羊城故事——广州校园微电影大赛”优秀奖 |
何金倩 |
2014-12 |
|||
案例《拍拍微电影,成长你我他》 |
广东省优秀德育案例三等奖 |
龚卫平、陈汉锰 |
2014年7月 |
|||
微课视频《米洛斯的阿佛洛狄忒》 |
海珠区一等奖 |
龚卫平 |
2014年10月 |
|||
论文《“名画欣赏主题学习研究”四步学习法》 |
2015广州市中小学美术教育论文海珠区3等奖 |
龚卫平 |
2015年7月 |
|||
论文《“名画欣赏主题学习研究”的活动开展》 |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
龚卫平 |
2017-02 |
|||
论文《名画欣赏主题学习研究——变体漫画创作课》 |
佛山市山水区美术教育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 |
罗小萍 |
2017-05 |
|||
三、专家点评 高屋建瓯
课题得到了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莫宁老师和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华年教授的全程指导。
广州美术学院教育学院何炽萍教授指出,核心素养成为当今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在这个课题中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理解”和“审美判断”两个核心素养的落实,具有超前的理念。课题今后可以落在某个具体的领域。对教学模式进行也要深入挖掘。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陈玉萍老师盛赞龚卫平老师在广州市美术教育教研活动中的突出表现。她觉得课题的选题有创新性,在某种程度上,填补了许多美术教育教学研究的空白。
莫宁老师一直担任课题的指导专家。五年以来,感受到课题组的精神的可贵。她认为,学校教师侧重基于解决问题的实践性研究比单纯的脱离实践的理论研究更有价值和意义。今后课题可以加强科研化、理论化、学术化、课程化。
专家们认为该研究选题较为典型,操作性较强,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教学现状,该课题研究团队分析了美术欣赏课教学中的困扰和问题, 在课堂教学模式、媒体传播形式、教材编写方式、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审美判断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等教与学方面,非常有针对性地开展教改实验, 其研究成果有利于促进初中美术欣赏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教师的综合能力很强,对教育有深刻认识,具备文学、电视制作专业能力,并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各种美术活动和比赛中获奖,有力地进行推广。本课题务实推进,教师和学生付出大量心血,研究成果显著。该课题研究形成了有价值、可推广的“四步学习法”的名画欣赏主题学习方式。对在中小学开展综合艺术活动有着宝贵的借鉴意义。
课题具有如下亮点:
1、美术欣赏教学与现代媒体制作结合,特别是结合“课堂剧”、“微电影” 等新颖形式,丰富了美术欣赏教学的内涵和教学方式,构建了初中美术欣赏教 学的“欣赏、探究、演绎、评价的四步教学法”,拓展了综合探索•教学领域的 教学方法,便于推广应用。
2、利用校园电视台、校运会等传播途径,充分挖掘美术教学空间和时间, 同时加强了美术教学对全校学生的影响力,提升了美术学科在学校中的地位。
3、以名画欣赏为题材,课题通过主题教学研究、制作校园电视片为任务,全面提高了学生美术欣赏和综合能力。
四、面向未来 问道峥嵘
专家们一致建议课题组成员进一步加强研究成果的整理和推广,提升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可以申报更高一级课题,或者针对其中一个项目继续进行深入研究,结合一校一品,形成特色品牌。
王礼维校长认为,本课题其实已经涵盖了多个教育研究领域,它不仅仅是美术学科本体教学模式的改革,还包括国家美育的理念和核心素养的理念在学校的贯穿、校园微电影活动的开展……如果深入挖掘,能够给学校未来的发展带来战略性的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多元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信息时代对高素养综合能力的人才的需求,基础教育除了完成应试目标,将学生送入高一级学校以外,更多地关注学生素养提高,对孩子一生发展负责。跨越学科,走出课堂的综合探究性课程的研究,让学生从知识学习上升到文化理解、素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素养的养成,无疑是引领了时代的。这也是本课题的意义所在。而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长期的坚持、学习、研究和探索。
课题主持人龚卫平发言
课题交流会专家组
罗小萍老师的应用案例
广州市美术教研员陈玉萍老师点评
广州美术学院何炽萍教授和海珠区美术教研员莫宁老师点评
课题交流会合影
【附录】初中部历年课题活动开展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