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广州为明学校教师培训系列报道
为提高我校新入职教师业务水平,加强大家对听评课与说课的认知和掌握,帮助青年教师缩短职业成熟期。6月13日下午,在电子阅览室,教科研杜卉督学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讲座。
讲座伊始,是一场“十分钟洗脑”活动。杜老师抛出了“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要当教育家,不当教书匠”三句曾经的教育格言,让新入职的老师们展开讨论,辨析正确或谬误。大家积极参与,各抒己见,进行了智慧交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最后杜老师以她专业的角度对这几句话进行了评析。
本次培训的主题——“走向专业的听评课与说课”。杜老师讲述了2001年以来基础教育风雨十六年的变革历程。主要内容有:课堂评价由“教为中心”到“学位中心”,再到“去中心化”的实践探索;“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以学评教”、“精讲三原则”等诸多口号背后的理论支撑;“LICC”听评课理论的阐释与实操;第八轮课改在听评课方面的几个关注点(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师生关系、合作互动)等等。
对于“LICC”听评课范式,杜老师用三个“最”来评价它,即:当前国内最先进、最具专业性、最能体现课改理念的听评课理论。为说明这个问题,杜老师把课改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听评课情况进行了对比,以此告诫新入职教师必须重视听评课。这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研究活动,与看戏是一个道理,“不会看的看热闹,会看的看门道”,因为“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她指出,没有准备和没有目标的听评课效果是很差的,而缺乏依据就随意点评更是对课堂的不负责任,对上课教师的不负责。
LICC理论,告诉了我们时代语境下应该如何听评课。
杜老师还分别对教师教学活动的要素和学生学习活动的要素进行了认真分析,提醒青年教师从一个个“点”切入进行课堂观察。她教给大家几个能迅速提升专业素养的办法:①“挖井式”听评课;②“补缺式”听评课;③“诊断式”听评课。要求青年教师要务实不要务虚,以此实现教研活动的扎实有效。
怎样判断一节课是不是好课呢?这也同样重要。杜老师认为,全面的评价好课应该有“实,新,活,趣”四把尺子,但从实效性这一点来看,情况便有所不同。原则上说,各层次的学生都学到了东西,就是好课;有新的知识生成,就是好课;可能不圆满,但有个人特色的课也是好课。老师们听了很受启发和教育。
最后,杜老师以一句话与大家共勉——“教学不是按照教参贩卖知识的过程,而是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过程。”作为培训的结束,这句话勉励青年教师不断审视自身教学过程,爱岗敬业、砥砺奋进、天天向上,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