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进取”:我校承办小学语文教师第三期培训
2016年12月16、17日,广州市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北大附中为明广州实验学校的校园里洋溢着浓浓的教研氛围,为明学校主办、我校承办的“为明学校2016年小学语文教师第三期培训暨说课比赛”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这是为明学校学校业务部小学组举办的贵阳“基于字理的识字教学”培训、北京“阅读•成长”培训后的又一次重大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活动以为明学校办学理念“回归教育本真,对孩子一生负责”为宗旨,以“阅读•进取”为主题,并牵手各兄弟学校小学语文教师共同研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首都师范大学崔增亮教授、孙建龙教授、海珠区教育发展中心陈海燕主任、为明学校小学语文教研员管小波校长组成的强大的专家组阵容。同时,学校业务部小学组董寒融全程主持,我校王礼维校长等学校领导、学校业务部传统文化中心刁红艳老师全程参与,学校各部门提供全程服务保障,为本次活动锦上添花。
阅读教学:回归教育本真,让孩子站在课堂正中央
12月16日,管校长亲自下水执教示范课——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天鹅的故事》一课,如何在课堂中落实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管校做了典型示范,从文本到学生、从三维目标的落实到哲学思考,让听课教师深受启发。青岛、武汉、重庆、广州四所学校骨干教师各献上的一节语文研究课各有千秋。其中,我校储小颖老师以高效“6+1”教学模式执教的人教版五年级《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在课堂中力求处理好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让每一个学生站在课堂正中央,小组合作主动参与“学”的活动,给孩子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认可。老师对文本深度挖掘,以美景衬托哀情,合理有效收集、整理、利用资料。整节课层次清楚,环环相扣,老师激情饱满,学生灵动自然。这是对高效“6+1”教学模式一次大胆的尝试,是一次成功的汇报,也证明了我校小学高段语文组在学校、学部要求的“三备两研”流程管理中、高效课堂模式研究中取得实效。
崔增亮教授对这几节课进行了精当的点评。一、课堂充满语文味。与前两次培训相比,老师们对语文课的认识提高了,语文味更浓了。老师们是在实实在在地教语文,让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有机结合,通过关键词句品味文章的语言美,学习作者的写作、表达方法。重视学生品味语言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领悟文字所创造的意境中,揣摩情韵,净化心灵。二、这几节课无不重视朗读训练,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受到了情感的熏陶,获得了思想启迪,享受了审美情趣。三、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有效进行学法指导。老师们把“听、说、读、写”的训练渗透到教学环节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孙建龙教授也对这几节语文课提出了新的希望:教育要面向全体。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展现学生一分钟的精彩?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学生的学习机会均等呢?这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变教为学:课堂存在的目的——儿童
12月17日上午,孙建龙教授热情洋溢、声情并茂,理论联系实际的三个小时的讲座《“变教为学”理念下小学阅读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让老师们受益匪浅。他指出: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一切从儿童出发,充分给予学生学习的机会、突出展现学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展现“读、写、思、表达、探究、展示、评价”的语文课堂都是好课堂。课堂过程本质上是“学的活动”,学生在课堂中的发展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听到了些什么。语文教学设计应为学生设计任务、活动(让学生有事干),而不只是为自己设计讲些什么(让自己有事干),从设计“教什么”“怎么教” 到设计“学什么”“怎么学”。要做好教学设计,语文老师需具备“基本功、评估力、创造力、执行力、反思力”等关键能力。
在下午的说课比赛环节中,来自为明各个校区的11位选手积极应赛,这些选手们所表现出的自信大方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让台下的评委和观众们为之赞叹,比赛现场气氛十分热烈。我校包新云老师在高手如云的赛场上荣获二等奖第一名。她说课的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的《去年的树》这篇课文,她紧紧抓住新课标的要求,依据单元训练重点以及文本的内涵,对这篇课文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包老师在说课中所表现的大方自然,表达流畅,赢得了现场老师的阵阵掌声。
最后,王礼维校长精彩的感言以及在董寒融老师激情澎湃的主持下的传统“拜师仪式”把会议推向了高潮,会议在大家的声声喝彩和雷鸣般的掌声中结束。活动中,广州为明学校学生在课堂上及艺术展演中的出色表现令与会来宾啧啧称赞。让课堂回归儿童的发展,这也是为明人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