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明讲坛第十六讲:插上想象力的翅膀 自由翱翔
表演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种艺术。影视表演是一种“运用接近生活的动作和语言,发挥想象力创造角色形象”的艺术。任何一种艺术创造都离不开想象。6月12日“为明讲坛”第十六讲,我们邀请到余一帆老师为小学六年级提高A班的全体同学主讲关于“表演艺术中的想象力”。
余一帆老师,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艺术主持专业,曾在我校担任初中部语言艺术老师。在校期间所指导的作品获省、市赛一等奖、海珠区艺术节一等奖、广州市科学智慧生活一等奖、海珠区“我的环保节日”一等奖等。余一帆老师曾担任重庆电视台《锐车时代》主持人、重庆市合川区《经济前沿》主持人、广东电视台《走读广东》编导,获全国金话筒大赛一等奖、德艺双馨比赛优秀指导教师、中艺星光杯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
余老师与学生们的互动环节中请学生参与了热身游戏“传递电流”。学生们拉手相连,用肢体语言模仿被电击后的反应。想象是在孩子大量的生活经验基础上积累起来的。别人说“西瓜”,你的头脑中会浮现出一个“西瓜”的具体形象,这个形象就是表象。正是依靠表象的积累,孩子的想象才逐渐发展起来。孩子表象的积累越多,就越容易将相关的表象联系起来,这也就是想象发展的过程。这个热身活动正是让学生们使用日常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打开想象力。
在影视作品中,哪些题材的作品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呢?学生们脑洞大开,纷纷回答说:“动漫、奇幻、探险类型……”余老师以电影《捉妖记》为例,向学生生动解说想象力的重要性:影片中,如山海经般充满想象力的人妖共存之境得到了最真的呈现;动画技术所“幻化”出的群妖更是栩栩如生;众多演员面对虚拟的萌妖“胡巴”更是要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才能与其演对手戏。演员的想象力来自于丰富的生活阅历和广博的知识,演员必须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丰富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
接着的“想象力考验”活动,余老师让学生们参与练习。“0”可以是什么?圆圈、鸡蛋、足球、苹果、气球、糖果、煎饼……三个班的学生代表必须用肢体动作等把该物品表现出来,其他同学去猜测。把想象力运用到表演当中,这是表演课最重要的环节——即兴表演。 通过想象与动作等,真实合理地表现出与“0”相关的物品。在不同的变化中,使学生通过想象产生信念,并做出准确的行为动作。
即兴表演环节结束后,余老师肯定了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认为很多同学的表演生动有趣,能抓住事物的细节特征,以形象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例如“打桌球”、“丢硬币”“中子弹”的表演,能让观众直观感受到他所想象的东西是什么。想象力在表演者与观众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讲座最后,余老师建议学生们今后多留心生活,不要把思维局限眼前看到的事物,要善于联想,打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维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