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检阅促进发展,全面督导助力提升—督导系列报道二
——为明业务督导组对广州学校进行业务督导系列报道
4月26日至28日,为明学校专家组在张宏玲院长的带领下,分组活动,对学校各学部的教学、德育、课程以及学校业务规划等工作展开全方位督导调研,并与我校教师、骨干、干部进行专题座谈,对各部工作给予了肯定,同时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兼容课堂”,厚重文化积淀下的自然精彩
26日上午和27日上午,督导组专家率先分头深入一线课堂。
小学部青年教师胡甦兰的朗文英语课,结合教研组综合活动课型“双向五环”教学模式的研究成果进行,创设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思路清晰,活动设计丰富,目标达成度高。
周志红老师的《小数加减法》课堂注重思维培养,在直观中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再逐步脱离形象,形成抽象算法,最后再在巩固和应用中提高算法技能。
储小颖老师的《花的勇气》教学充分体现了学校一贯倡导的“生本、高效、语用”课堂,教学“主线简明、细节饱满”,“语文味”十足。
督导专家张博士与董寒融老师对小学三位教师的课堂给予高度的评价,都认为三位教师个人素质高,有着极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是极富教学激情的教师。
高三年级各科展示的是针对广州市二模考试的试卷讲评课。语文组樊景玉、刘玲老师注重引领学生明确解题思路,让学生通过讨论、展示、补充、质疑,从而引发进一步的讨论;历史组肖立凤老师采取“让学生评卷”的形式,学生分组探讨,发挥正副组长职责,兵教兵、兵带兵,实现了高效课堂;数学组李志奇老师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方法的优选,提高做题效率,强化数学知识的迁移,能力技巧的应用;化学组罗奕老师在授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吃透试题内容,巧妙使用双向细目表比较考情,注意研读典型试卷;物理组周兆棠老师的讲评课“重视激励、分析思路、找准病根”。
高三年级各科老师的试卷讲评课获得了各位专家的高度评价。
马宏斌校长表示,同为高三老师的他听课后十分感动,高三的课堂富有时效性,是非常实用、实惠的讲评课。课堂上师生互动做得非常好,学生探究环节驾轻就熟,符合新课改“建设充满活力的课堂”的要求;时瑞良总监以“合作、勤奋、反思”总结了高三年级的讲评课,高三老师对考试、学生、教学的研究到位,讲课和备课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团队富于反省和反思,三堂课整体框架建构完全符合为明学校推广的教学模式、教学思想;管菁鹤老师对老师的风貌给予肯定:周兆棠老师老当益壮、意气风发,年轻老师朝气蓬勃,爱业、敬业、专业。课堂上老师们注重对学生解题思维的训练,做到了一题多解、小题大做、小题巧做。
马宏斌校长还认为高二语文将课外拓展与教材紧密结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时瑞良总监高度评价了朱冬云老师的历史课,认为该课思路清晰,生动形象的图示更是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管菁鹤老师对高二理科课堂进行了专业点评:数学组李小英老师的《函数极值》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严谨,课堂上注意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注重解题思维的训练,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化学组陈习根老师《有机合成》课堂容量充实,学生的板书和习题随机展示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物理组周兆棠老师的《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课堂运用了变式教学,学生进行了充分思考,进行了难点分化。
两天来,结合集体备课的观摩,无论是小学部的精品课堂,还是高中部的备考冲刺都给专家一种感觉:广州学校的老师有厚重的文化积淀,课堂就是“自然的精彩”。
相信在专家高屋建瓴的精准指点下,我们的教学会有质的飞跃!
★“兼容特色课程”,关注孩子可持续发展
4月27日上午,小学部龙旭主任就学部整体工作和“精品小学”特色课程建设向领导作了汇报。孟芳主任汇报了学部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她结合课堂“诊、改、赛”展示了教研组、备课组进行课堂诊断和课堂观察的做法及下阶段教学工作的设想。
贺光艳老师向专家们做了《优质特色英语课程,让孩子英语更出色》的小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实施的报告。张吉玲老师汇报了小学部“艺术体育2+2”项目的课程体系以及近年来取得的多项教学成果。
下午,督导专家听了彭金龙和张德艳两位教师的国学启蒙课。主评人李晋雯老师汇报了近几年学部对于传统文化课的做法:引导孩子诵读《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等,孩子通过教师讲述,采用诗配画、手抄报、吟诵以及古诗新唱等多种方式,并与中国优秀传统节日相结合,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崔晓芳老师对“汉字故事小讲坛”作了介绍:“小讲坛”让学习汉字成为一种期待,它还将科普知识及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给学生展示空间,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演讲能力、领导力,从而促进孩子可持续发展。
杨晓飞老师从“选课、备课、民间工艺的现状及学生活动、今后课程的发展”五方面作了民间工艺课程的专项发言。
督导组专家张博士和董寒融老师从更高层次对课程管理体系、量化目标教学等提出要求,希望这些特色课程在研究中形成体系,成为范本。
董寒融老师还从如何传承民间工艺、发扬地方特色这两个方面进行了点评。她提到:民间工艺课最好能根据地域文化、地方特色来开设课程。例如:广东的刺绣、陶瓷等就是一个很好的课程资源,可以引用并整合到我校的民间工艺课程里面。
★借力专家资源,促进教师内涵提升
“课改看杜郎,创新学向阳”,26日晚,原山东胶州市向阳小学校长,中国教师报全国校长培训基地校长,北师大校长培训特约专家,全国小学德育指导中心主任韩珍德校长在五楼报告厅为我校教师精彩开讲:《今天怎样做老师》。
风趣幽默的韩校长化繁为简,将自己23年的探索总结成20个“三”:工作上带着三真当老师、树立三种意识、提升三种能力、抓好三项基本功;管理上制定三种机制、搞好三种评价、搞好三个衔接、制定三项法则、运用三个递进、重视三种管理、激发孩子三措施、防范三把利剑、掌握培养合格者的三个措施;生活中做到三个约束、建设三好家庭;为人处世中坚守三种品行、怀揣三大法宝、丢弃三个包袱、保留三样虚伪、抓住成功三把钥匙、奏响出彩三部曲。
王礼维校长感谢提供的充实资源,他钦佩韩校长求真、求实的教育精神,讲座持续的两个小时,全体教师倍感充实。
27日上午,陈军主任、小学部生活主管黄丽华、德育主管刘志勇三位德育管理干部,参与督导德育组班主任座谈,汇报德育工作亮点,并与督导专家韩珍德校长、曾彦荣老师进行交流与探讨。
这是难得的检阅,也是难得的学习机遇。韩校长对学校的德育做了点评指导。他肯定了小学部德育工作中的许多亮点,鼓励老师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做细、做实;他指出,在工作中,既要思考,想好点子,更要脚踏实地实施行动,将梦想变成现实;学校里的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大德育观”,人人参与,事事渗透。
座谈会中,韩校长还用具体、生动的事例,为教师们提出的工作疑惑一一解答,如变“档案袋”为“档案夹”,利于展示学生、积淀个人文化;如变“六小能手”的评价为“百园之星”的多项获奖工程,激励学生争取进步;如家校合作,开展生活技能展示等等:灵动的思维深深地启发着与会人员。
为进一步提高教师备课水平,走提升教学质量的专业化道路。27日晚,为明业务部张博士在小学部作了《学习目标设计:理念与技术》的专题培训。
张博士从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入手,以“为什么要重视学习目标的设计”、“什么是学习目标”、“目标设计存在哪些问题”、“怎样才能设计好学习目标”四个方面进行了详实地指导,强调指出“课堂问题根源在备课”、“备课问题集中在目标”。张博士通过自己亲身的经历与深入研究,加强深度备课,明确“要以学生为主体”:明白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
龙旭主任对张博士的指点表示真诚地感谢,她说这是小学部全体教师第一次接受关于“如何有效设计学习目标”的专业化培训,是历史性的一次培训,必将对教师的业务提升产生深远影响。
★紧抓质量管理三根支柱聚焦推进五年《业务规划》
4月28日上午,王礼维校长代表学校在A306会议室向督导专家组全体成员汇报了学校五年业务规划的制定情况。
王校长回顾杭州校长会议后,学校班子对学校业务规划的重新梳理和调整,他向专家组做了《关于业务规划的聚焦和推进》的报告,希望为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勾勒出清晰可行的路径。
汇报由三部分组成:关于业务规划的聚焦、反思和推进。
关于业务规划的聚焦,王校长把学校业务规划再聚焦为“教学成绩的提高”。为此在策略上,先完成两条线:目标线,流程线。目标线就是研究学情,分层定位,为孩子量身打造实现目标的方案;流程线就是对教学的各环节形成简单高效、操作性强的要求,并一一跟进落实。
在向专家清晰展示初高中教学质量家底后,王校长反思了成绩提升策略的再思考、再优化,特别是教师队伍的优化、提升以及质量目标的细化。
谈到业务规划的推进,王校长重点介绍了推进教学成绩提升的四大策略。
首先是建设好目标、流程、评价“三根质量管理支柱”。学校已经明确了初高中各层的学生成绩目标,正在进一步完成对应的实现目标的方案;流程上学习杭州育才学校,校领导专项分工落实教、学、管的流程设计;评价上实行教学质量团队评价制度,在薪酬增长上提出 “靠上好课赚钱”。
其次是申报区级重点课题《小初高衔接一体化研究》。建构小初高一体化衔接课程,完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和发展通道。探索一体化学段管理和尖子生衔接培养的操作模式,提升十二年一贯制办学的优势,建设一支能够胜任小初衔接、初高衔接教育教学的管理干部队伍和师资队伍。
第三是启动“高中元培创新班”项目,通过举办华南理工大学优质生源基地(为明广州学校)签约挂牌仪式暨高中“元培创新”课程研讨活动,来凝聚优生,打造特色高中。
第四是边改边行动,通过高效课堂建设、强化学科建设等行动推进业务规划落地。
听完报告,张宏玲院长首先高度评价了王礼维校长谦虚实干的人品,她认为学校的业务规划紧抓“目标、流程、评价”三根柱子,教、学、管的流程非常清晰,体现了杭州校长会议精神。
张院长提出三点建议:第一,高中部要在尖子生和优秀生的培养上目标更精准,要进一步浓厚冲刺氛围;第二,学校发展战略要更精准,要拿出点“匪气”抓质量和管理;第三,当前学校教师层面的“诊改赛”很务实,我们要把这种态势推广到管理层,管理干部要学习,要深入群众和他们打成一片。
王校长感谢领导与专家一行对为明广州学校的指导与帮助,他表示要“用好政策,盘活机制”,坚持“内涵发展,质量提升”,落实杭州会议精神,学习杭州育才中学“样样落实,天天坚持”的管理之道,变校长为中层,校长要做管理者、执行者,以求真、求实的精神聚焦、加速推进为明广州学校回归主流,争创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