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组兼容课堂:三步四环促提升,以赛促研助成长
为践行王校提出的以“为明文化为指导,兼容课堂为特色”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究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在校教科研中心和学部的安排部署下,初中部语文组认真组织第二届“为明杯兼容课堂”竞赛活动,全体老师认真准备、积极参与,对上届总结的“学案导学 学做讲练”教学范式进一步巩固,对“读品悟写”的课堂探究活动进一步优化,达到了预期效果,收获了别样精彩。
一、说课:研究点准,针对性强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一切学习能力的基础。” 故阅读教学是贯穿初中语文学习的一条主线,“现代文阅读的有效教学范式及高效教学方法研究”也是初中语文组一直研讨的课题。而长期以来,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百家争鸣,教师采用的阅读教学方法欠缺系统,制约了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既无法满足考试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使得语文阅读教学丧失了应有的活力与魅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巩固上届研究成果,我们本次的“兼容课堂”竞赛的研究课题仍为“现代文阅读的有效教学范式及高效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范式为“学案导学 读品悟写 学做讲练 及时反馈”,重点研究课堂探究“读品悟写”四环节的高效教学活动形式。
在第一轮的说课比赛中,彭芮老师选择的课题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记叙文《走一步,再走一步》,初三年级的吴志璇老师选择的课题是人教版九上第三单元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两位老师都能规范陈述课标在本阶段、本单元的具体化要求,都能深入理解本节教材的内涵、地位与特色,并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及认知特征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处理教材的方法。教学目标和教材的重难点陈述准确。 教学设计均能体现“三环四步”的“学案导学 读品悟写 学做讲练”的范式特点,目标清晰,过程合理。
彭芮老师的学案三步完整,四环清晰,有考点分析和学法指导,重视一课一法,一课一得,在学案的编写上给全组老师以规范的示范。吴志璇老师以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材教法、考纲考点及本班学情进行了准确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有层次有价值的多级阅读活动,问题设计深刻而精准,促进学生以悟促读、以读促写。两位老师处理教材、把握教材的能力较强,说课过程从容大气,表达清晰准确,分析鞭辟入里,得到一致好评,展示了自身的成长,展现了成熟教师的风范和气质。
二、赛课:范式规范,细节精彩
第二轮的课堂竞赛,陈少君、王延涛、黄令红、丁国华、朱东兴五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均能较为科学的设计“导学案”,“课前预习”、“课中探究案”、“课后反馈”三步完整,课堂探究部分的“读品悟写”四环清晰,目标明确,过程有序,重视阅读方法指导,促进学生的一课一得,教学过程均规范高效。
“学案导学”有效地避免了教师课堂教学的随意性,优化了课堂流程,提高了课堂效率;“先学后教”的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自觉性有了增强,学习品质得到了培养,提升了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效率,有效地提升教学成绩。
陈少君老师和王延涛老师:执教《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备课组集体备课研讨,导学案设计规范严谨。“课前预习案”为第一课时,“看一看•了解”引导学生了解作家作品,激发阅读兴趣;“填一填•识记” 促进学生掌握字音形义,夯实基础知识;“读一读•感知”、“悟一悟•主旨” 概括故事情节,思考课文主旨,引导学生学会整体感知,理解课文主旨,获得人生启迪。课前预习案的设计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课中探究案”为研讨课展示内容,“析一析•品析人物”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深入研读,把握课文内容。“品一品•赏析”指导学生体会“我”的心理变化,学习心理、语言等描写手法。“写一写•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学习一事一议、卒章显志、以小见大的写法,学以致用。整个课堂探究过程,学生对课文的解读和思考深入,高效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同时,两位老师的课堂,又充分地尊重学生学情差异,教学重点和突破方法又各不相同。王延涛老师的“读品悟写”四环节,将侧重点放在“精读文本,品析细节” 指导学生通过圈点勾画关键字词句,定向阅读,在读中品评文本语言表达的魅力,在读中学习生动细腻的写作表达,较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陈少君老师将侧重点放在“以读促写,以写促读”。通过对课文的感知和品析,指导学生抓住“心理描写”和“先叙后议”两个方法进行片断的写作和修改升格,学生思维被充分激活,片断作文的分享精彩纷呈,学生学有所获。
丁国华老师和朱东兴老师:执教《我的叔叔于勒》一课,备课组凝聚集智慧,针对中考小说阅读备考,进行了导学案的设计。课堂分五个环节:读出故事,读出人物,读出环境,读出主题,读出自我。五个环节环环相扣,衔接自然,思路明晰,有效的接近学生发展的最近区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非常符合小说这一体裁特点。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丁国华老师的课堂既大气厚重,环环相扣;又飞扬灵动,注重生成。能突出双基,注重有效训练,重视引导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特别重视紧扣考点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方法指导。授课过程中,丁老师根据学生实际,紧扣中考考点,重点突出了训练这一主线。在课前检查环节,让学生积累重点词语;在复述课文环节,有相应的点评,并给出了一定的参考,让学生有参照;在分析刻画人物的方法,表现人物性格时,又适时給出范例,让学生有一定的参照,规范有效训练。在品味主题时,让学生畅所欲言,通过追问,紧扣课文,多元化解读了课文主题。最后又引用莎士比亚、龙应台的名言,对课文进行了总结,增加了课堂的厚度和高度,展示了一名成熟教师的风采和魅力。
朱东兴老师的课堂激情飞扬,像一首交响乐在学生心中激荡。又如一曲抒情诗般娓娓动听,给学生以感染。授课过程中,朱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由读好文本,为学生创设主问题有层次地探究文本,让学生在探究与对话中表现并强化语文能力。课堂探究过程中,朱老师设计了四个主问题和四个探究活动:“寻读”,解决主要人物和线索人物的问题,这是打开文本的钥匙;“理读”,解决作品的思路,这是学生最易获得的感性认识,并通过理性探究体会构思精美;“品读”,通过品读细节认识人物形象,并进而学习人物塑造的方法,这是小说阅读的中心任务;“说读”,表达自己对文章主题、美点、人物的认识和理解,这是阅读的更高层次。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探究文本的意义和阅读活动的乐趣。
黄令红老师:执教《苏州园林》一课,导学案设计简约明了,可操作性强。课堂探究过程中,黄老师从容大气,不急不慢,不温不火,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作先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分解单元教学任务,把教学目标细化落实到每篇课文;注重语文味,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调动教学资源,拓宽学生视野;能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课堂生成,发现问题及时引导、点拨。
七位老师的说课和课堂,导学案的设计科学有创意,使用成熟有实效。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有方法可循,有范例可依,有感受可抒,积极性得到最大程度的调动,展现出极强的学习兴趣和表达欲望,在交流的过程中碰撞出许多精彩的火花。
活动虽已落幕,精彩还在继续。我们勤于研究,乐于学习,勇于反思,相信我们一定能在重重迷雾中坚定前进的方向,在曲曲折折中收获进步和成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