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共研共思 共享共进
小学部英语组第二届为明杯赛课总结
第二届“为明杯”兼容课堂优质课大赛经过说课比赛和课堂教学大赛两个阶段的赛事,在第15周落下帷幕,英语组全体教师以学习研究的态度认真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共推出4节示范课,13节赛优课,老师们以落实兼容课堂“为学定教”“以学论教”的教学理念,践行科组“任务型自主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范式为此次课堂大赛的主要目的,在科组长的组织带领下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基本达到活动预期的目标。
教师主动学习 听课成为自我学习成长的有效途径
主动学习是教师自我成长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听课则是最有效的学习途径之一。英语组无论是骨干名师还是青年新教师都保持着一种积极上进谦虚好学的精神,在为明杯赛课过程中老师们认真精心准备自己的赛课,青年教师在骨干教师的指导下反复磨课不断完善个人的课堂教学,除此以外大家还把“听课”当做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主动克服困难调课跨年级跨备课组去听其他老师的赛课,本学期科组教师平均听课19节之多,童君、邓珺俐、李旭、胡甦兰、彭娜、毛晓娇、冯霞等老师听课均超过20节,每次听课都有详细的记录和全面的评价总结。有效的听课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经验交流,形成了良好的教学风气,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也促进了教学改革的深入。
备长作用发挥 备课组课堂专题研究有实效成经验
英语教研组三个备课组长履职尽责,在赛课过程中认真发挥好组织指导作用,胡甦兰、彭娜做事务实严谨高标准抓重点有想法,毛晓娇带三个班英语兼班主任但备课组长工作也是有条不紊、扎实高效。三位备长对赛课的目的意义有较清晰的认识,研讨制定备课组年段的研究重点,组织备课组教师进行科组“任务型自主合作学习”课堂教学范式的专题学习,课堂研究重过程、抓落实,将赛课每一阶段的活动组织到位保证活动公平公正顺利开展,并在专题研究方面积累了更多更好的经验,一年级Phonics教学、二年级句型教学、三四年级对话教学、五年级短文教学、六年级听说教学,这些专题都在原来的基础形成了有效的教学模式、和一些值得推广优秀教学经验作法。
精彩说课比赛 领悟课标突出学法展教师综合素质
集“编”、“导”、“演”、“教”于一身的“说课”体现一个教师的综合素质、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在为明杯赛课第一环节的说课比赛中,每个英语老师都做了充分精心的准备,整体说课效果不错,以贺光艳、彭娜、胡甦兰、李旭、刘行知、毛晓娇等老师的说课为例,老师们说课环节(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法、说法、教学步骤、设计意图以及作业布置等)齐全、PPT制作美观实用突出重点、教材分析到位有独到见解、教学活动设计多样创新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对于学生“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这样学”“预期达到什么的教学效果”展开有理有据的分析阐述,无愧是一节节精彩的说课,值得大家学习分享!
课堂教学竞技 践行范式优化课堂总结经验亮点
以赛促研、以赛促教、以赛代培,教研组又一批青年教师在此轮的赛课中见证了她们的成长与进步。黄琳的课堂教学稳中求进,特别注重学生双基的学习和掌握,学生学得扎实有效果;邓珺丽老师一年级的Phonics教学课,课堂组织非常有序,教学活动设计多样有趣,邓老师的淡定稳重让你看不出她是个只有一年多教龄的新老师;陈竹丽、欧阳原珊老师在教材的理解把握、课堂的组织调控以及教学活动的有效设计等方面也都有突出的进步!
组内骨干名师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课堂实践也形成了自己比较有代表性、独特的教学风格!不同的风格成就了不同的精彩!赵彦老师的课自主开放有深度,学生思维活跃乐学会学;贺光艳老师的班级小组合作学习趋于成熟,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综合能力训练;彭娜老师的课严谨扎实教学细节中体现精准稳;胡甦兰、毛晓娇老师极富激情和感染力善于创设真实生动的教学情景,在情景中开展趣味教学训练学生的语用能力;李旭、童君、刘行知老师个人魅力强,在课上循循善诱,与学生热情互动生成精彩!每一节优秀的课就是一个个好的教学范例!
经过两轮为明杯教学范式的研讨和优化,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得以很好地践行,每位英语老师包括青年教师对于任务型教学模式有较准确的把握,能够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上较灵活的操作实施。对于“任务型自主合作”课堂教学模式的概括表述:
1.Warming-up/Leading-in(引入):组织热身活动,引起学生的兴趣(做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活动、激发兴趣)。
2. Pre-task(预备做任务):多形式复习(复习与本课有关的内容 );呈现学习完成任务需要的语言知识(呈现介绍操练与任务有关的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步骤(明确目标和任务)
3. While-task(做任务):设计数个微型任务,构成任务链,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完成各项任务(巩固性操练、综合性练习、活用性练习)
4. Post-task(展示成果):小组或个人向全班展示任务成果,小结拓展
5.Check and Comments(检查、评价):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以口头、填表等形式做评价)/教师评价/反馈
6. Homework(家庭作业):布置作业(根据课堂任务,布置相关的作业或为下节课做准备的作业)
从教研组整体课堂教学来看,有以下几方面比较突出的亮点:
(1)积极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英语课堂上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信任尊重,教师对学生毫不吝啬鼓励的语言、肯定的眼神和激励的评价,让英语课堂的学习氛围轻松和谐、师生互动顺畅热烈!
(2)巧用各种媒体资源,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英语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受学生英语知识水平和生活环境的限制,学生在理解新知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老师们都能充分利用图片、单词卡、实物、挂图等传统媒体,结合音像、多媒体课件还有学信抢答器等现代化教学资源辅助教学,丰富多样的媒体,让学生在直观、愉悦的氛围中得到新知的训练,化抽象为具体,有效突破重难点,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效率发挥独特作用。低年级老师们制作的精美教学卡片、彭娜老师让学生自己录制的视频、六年级课上的抢答神器都给孩子和听课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3)重视语境的创设,在体验中学习语言。在较多的课堂上,老师重视创设较为自然真实的情景,让学生感悟体验语言,继而运用语言,学的扎实有效。例如本次六年级三位老师同课异构教学谈论对比自己或他人成长变化一课,三位老师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带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对着一张张真实可爱的照片谈论自己和同学的变化,语言表达一下子就变得生动丰富有内容;刘宝君老师教学“What can you see?”用“移动望远镜”为情景使重点句型的学习和操练变得更加有趣,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赵彦老师创设“得钱买东西”的情境贯穿教学,让学生一切的学习最后回归语言真实的运用。
(4)突出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本次赛课中,多数老师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能力形成的促进者和解决问题的帮助者,课堂上教师注重学生操作性活动,在启发和示范后,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安排多样的学生活动,如个人、两人、四人小组等,活动有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使学生学有所成。
(5)注重夯实基础,突出能力培养。在教学中,老师们既重视双基的落实,也关注能力的培养。既重视知识的输入,也关注学生的输出,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教学活动的设计摒弃了热闹与花哨,遵循从易到难的规律,设计目标明确、操作性强、参与面广的活动。活动操作过程中更加注重环节的衔接和紧凑,在保证基础知识熟练掌握的情况下,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地增加教学容量加强综合性训练!
(6)注重学法指导,重视培养学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部分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善于引导学生对新知进行分析,培养分析、总结和归纳的能力。例如,黄芳老师教学Christmas引导学生抓住文段中4个重要的时间,以时间为主线指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了解圣诞节不同时间里人们的不同活动,将重点内容概括形成一个有清晰脉络的表格!吴晟亮老师关于饮食习惯的阅读课教学课也是引导学生从Chinese and Western food is very different. 和People in China have different tastes.入手自主阅读,再用一个个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中西方以及中国不同地方的饮食差异。
深刻反思总结 打开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的新思路
“经验+反思=成长”,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和再学习活动,教师必须通过教学反思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我。为明杯赛课结束,老师们对自己课堂教学进行了认真地反思,教研组也组织召开了“为明杯”赛课活动的总结研讨会,研讨会分为三部分内容,一、敞开心扉:青年教师谈在赛课观课评课过程中最大的收获和感受;二、思维碰撞:研讨影响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和学生发展的最大问题;三、集思广益:谈论什么样的研课方式更有效?在短短的一个半小时里老师们真诚地交流想法,谈自己的困惑、思考和建议,为下一步的有效研讨和课堂改进开阔了思路也明确了方向!
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立足课改、改变课堂,在总结亮点经验的同时我们不回避问题和不足。以第二届为明杯活动总结为新起点,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内化高效课堂自主、合作、探究的核心理念,通过进一步研读《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标准解读》和教材文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钻研教材教法,为打造生本高效课堂,实现英语学科价值而继续努力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