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综”为明杯”:教学兼容,在研究中优化学习方法
新的时代,更高的追求。2015学年初中部文综教研组本着教与学兼容原则,以研究优化学生学习方法为核心,对“情境创设——问题提出——师生探究——知识生成”的课堂结构和材料式教学提出更高更精细的研究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
本组的课堂比武从第二周研讨方案开始,16周结束,贯穿整个学期,期间经历了选题、说课、上课阶段。老师们借此机会以备课组为单位,以提高成绩为目的,着力优化本学科教学范式。
历史学科的研究主要是依据历史材料进行的。
有人说“没有材料,就没有历史”。如何获得历史知识呢?他们主张“把史料作为证据,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 另外,材料也是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桥梁。 新课程改革以来,历史教材中以及试题中使用的材料越来越多,对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由此,在历史教学中,材料教学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何卓文和吴碧媛两位历史老师在说课阶段对新的材料式教学进行了大胆而又努力的创新。
吴碧媛老师展示了《难忘九一八》,何卓文老师展示了《秦王扫六合》。两位老师虽然年轾,但对历史材料教学作了很细致很娴熟的实践。本次主题活动亮点在于:自主学习法和材料教学法两相结合。例如: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教材,以教材为材料获取基础知识,在教学方式上实现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何老师的说课过程目标表述准确,教法灵活,有学生喜欢的图片资料和音频工具,预估教学高效。何老师说课语言简练清晰、动作大方自然,时间得当,过程完整。吴碧媛老师说课过程亮点频频:爱国教育主题鲜明,目标达成度高;课件制作精美无瑕,过程清晰;教师个人专业素养高,善于把握教材等。
思品学科的研究点是优化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它对于净化心灵、启发思维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较易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难点目标。在第一届为明杯研究的基础上,我们的情境设计环节有了更明确的方向和技巧,但是对问题设计环节却存在巧妙与否的问题。因此,本次活动思品组着重对问题环节展开更精细的有效研究。
周奇玲老师选取的课题对未成年人是极有现实意义的《防范侵害 保护自己》。整个课堂以未成年人小青的遭遇(一)(二)(三)(四)为情境,每一情境均有一道精心设计的问题揭示探究的主题,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小青网上交友的行为是否妥当,请指出?”、“小青还有哪些行为不妥当?”、“假如你是小青,你会怎样脱离魔掌呢?”、“你认为这是最完美的结局吗?请进行选择。”四道问题设计指向明确,直达不同的知识目标。问题难度大大降低,学生易看易懂易回答,但同时却不限制思维的拓展。这正是思品学科本次精细研究的重点。课堂学生参与度高,气氛活跃,过程完整,目标达成度高。
另外,李贤老师和韩虹老师更是以微课的形式共同完成《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落实对情境设问的高水平研究。
地理学科的研究点是读图教学。
新课改倡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12月10日曾翠眉老师出色地展示了一节海珠区地理公开课《中国饮食文化的地理渊源》。这是一节复习课,目标很明确,就是提高学生的选图、读图的技能,巩固知识理清知识,实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提高学科的趣味性。曾老师以最贴近生活的中国饮食文化创设情境,让学生去尝试使用学过的地理知识分析身边的这些习以为常的现象,从而发现地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度高,有效性显著。同时,北大附中学子的时尚、大气、涵养,给前来参加听课的同行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样的复习课既有趣又实用,更高效。在评课中,区教研员张灿详老师对曾老师的课堂设计和北大附中学生的表现给予了忠恳而又至高的评价,称这是“地理学科复习课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