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感谢……”国际部举行感恩节系列活动
11月27日,广州温度骤降,却挡不住国际部的融融暖意。
感恩节(Thanksgiving Day),美国和加拿大节日,由美国首创的,原意是为了感谢印第安人,后来人们常在这一天感谢他人。“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国际部特地邀请学生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以及海珠区工疗站帮扶对象共度感恩节,举行了一个中西合璧的感恩节活动。
早上10点,报告厅的节目准时上演。第一个节目是每班派五名代表上舞台读五个“I am thankful for(我感谢)……”孩子们用流利的英语感谢父母、祖父母的养育抚育之恩,老师的辛勤付出,朋友的无私帮助。
第二环节是每班派一名代表进行感恩节的演讲,同学们讲述自己的故事,说出最内心的感恩话语。其中10年1班的章怡洁同学,当回忆外婆照顾自己的点点滴滴的时候,几次哽咽,当场抹泪。惹得台下的观众也眼眶泛红。之后学生家长在学信上谈到观看感恩节节目感受的时候说:“小朋友变大朋友啦,学会感恩了,我们应该感到幸运。”
接下来,八年级的同学用话剧表演的形式展示了感恩节的由来。1620年,著名的“五月花”号船满载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达美洲。1620年和1621年之交的冬天,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冬天过去时,活下来的移民只有50来人。这时,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给移民送来了生活必需品,还特地派人教他们怎样狩猎、捕鱼和种植玉米、南瓜。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在欢庆丰收的日子,按照宗教传统习俗,移民规定了感谢上帝的日子,并决定为感谢印第安人的真诚帮助,邀请他们一同庆祝节日。在第一个感恩节的这一天,印第安人和移民欢聚一堂,他们在黎明时鸣放礼炮,列队走进一间用作教堂的屋子,虔诚地向上帝表达谢意,然后点起篝火举行盛大宴会。第二天和第三天又举行了摔跤、赛跑、唱歌、跳舞等活动。第一个感恩节非常成功。其中许多庆祝方式流传了300多年,一直保留到今天。
邹含、黄曦妍等的手语表演——《感恩的心》显得异常温暖,前两排的特邀嘉宾情不自禁地跟着同学们唱起了歌:“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表演起了手语。
“二楼和三楼之间组合”的李振锐、李浣明,曾祥汇,高然,李秋儿四位同学带来英文及粤语感恩歌曲《海阔天空》、《春天里》、《月半小夜曲》、《Apologize》、《Moon river》联唱。现场观众都跟着唱了起来。
吴鑫炜、陈聪等的乐队表演《Wake me up when supertember ends》是一首感恩父亲的英文歌,歌词忧伤感人:“Summer has come and passed 夏天来了又走,The innocence can never last 那份纯真已经不再,Wake me up when September ends 唤醒我 在九月结束的时候,Like my father’s come to pass 就像父亲的离世,Seven years has gone so fast 七年时间过的如此之快,Wake me up when September ends 在九月结束的时候唤我醒来……”
表演结束后,主持人请海珠区工疗站的朋友们走上舞台,领导老师给他们发放纪念品,他们很开心,嘴里不断地说着谢谢,感谢学校邀请他们过来,和孩子们一起度过这么难忘的感恩节。大家合影留念。
中午,大家在中庭临时搭建的餐桌享用师生一起制作的感恩大餐:烤制火鸡、土豆泥、苹果派、南瓜饼、蔬菜水果沙拉。
餐后,冬日的寒气退去,午后阳光的照耀着绿草如茵的足球场,师生举行了一场美式足球赛。美式足球(American football),亦称美式橄榄球,这是同学们第一次在校园里进行这样的活动,大家都觉得挺新鲜的,美女啦啦队在外教Krista的指挥下,给球队加油助威。
球赛后,是全民参与的慈善慢跑。慈善慢跑是由中外方老师在前面带跑,所有学生随后,从足球场出发,经过篮球场,绕着校园跑一圈,每跑一圈可以捐1到10元不等,这些钱都捐给海珠区工疗站。
这次感恩节活动,学生全员参与,中外教老师团队合作,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孝道融合到西方传统节日当中,让学生学会感恩。
(相片由致远记者站李振锐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