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部数学组 “三环六步” 范式教学尽显风流
“三环六步”教学 范式尽显风流——高中部第二届“为明杯”数学组竞赛精彩赛事
按照学校教科研的整体安排,践行高中部“为明杯”兼容课堂竞赛活动主题—— “为学而教、让学生主动学起来。”的教学理念。高中部数学组在学部的统一部署下,教研组精心组织,组内全体成员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已经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说课和讲课比赛。在比赛中,各位教师熟练运用了数学组的“三环六步”的教学范式,准备充分,说课内容全面,流程清晰,上课的教学过程布局合理,环节异彩纷呈。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效果明显。
数学组教学范式——三环六步式
三个环节:自学,展示,转化;六步:明确目标,自学质疑,合作探究,展示释疑,总结建构,转化反馈。其主要程序步骤如下:
一.、明确目标
1.复习旧知识。
2.创设情景,从情景中探索和提出数学问题。
二、自学质疑
1.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材料(如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
2.对存在的疑惑先做好记录和标示。
三、合作探究
1.对疑惑之处进行小组探究。
2.讨论时要做好笔记,并要总结解题的规律、方法,找出问题的出错原因及突破口,把问题变型,达到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效果。
四、展示释疑
1.学生课堂上表述自己的理解、认识。
2.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指导、补充升华。
五、巩固建构
1.给出典型性,示范性“样”题(即例题)“样题”可根据具体情况由教师精讲或让学生自己看。
2.给出类似“样题”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
3.在规范题基础上给出一些非规范问题(变式题)。
4.由教师提出要总结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对本节课进行归纳、整理和提炼。
例如:(1)新知识或新方法发生的大体过程是什么?
(2)新知识或新方法有何特点?
(3)非规范化问题是如何转化成规范问题的?
(4)在使用某一概念或某一定理的时,要特别注意的是什么?
六、转化反馈
1.完成导学案上练习,检测反馈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巩固所学知识方法。
2.当堂训练可以是几分钟的随常小考,也可以是课堂练习,也可以让学生板演。
11月11日周三下午第6节课,李小英老师作为排头兵在高二(1)班讲授《直线与方程》这一节,从而拉开了高中数学组为明杯竞赛的序幕。作为年轻老师,小英教学基本功扎实,对数学组教学范式很快接受,并能熟练运用范式上课,环节非常明晰,并且环环相扣,有落实,有检测,有反馈,有巩固,有发展。学生方面,学习认真,完成任务及时,并能紧跟老师节奏,参与度高,使得整节课效果突出。
下午第7节严昊谋教师在高二(3)班讲授内容是《圆的方程》,严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重组教材,合理设计,学案设计梯度合理、能面向全体学生,教学目标明确。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追求实效,细节处处理到位,善于抓住学生的疑难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生紧跟老师思路,认真思考方法,能大胆谈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课堂。特别是严老师通过变式教学逐步引导学生归纳提炼建构,得出题型的通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整堂课从复习探究到梳理释疑,再到学以致用,节奏流畅自然,学生的学习能力构建严谨,是一堂精彩的数学课。
下午第8节张小兵老师在高一(4)班《试卷讲评课》,小兵老师从学生试卷答题的情况进行了合理的选题,制定学案,考点地位及学生学情方面都考虑精细。整节课,张老师严格执行组内教学范式,每个环节清晰明白,针对性强,特别是每类题型的解答方法及思考侧重点都精确到位,很适合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孩子们。
下午第9节黄逸群老师在高一(1)班《试卷讲评课》,黄老师首先从测试的每题得分情况,正确率,错误率着手,引入课题,而后以典例进行了学生的思考,讨论,展示;黄老师在释疑的过程中,特别分析了学生犯错的心理和原因,巧妙的使用了一题多解及灵活变式,教会学生解题的方法和思路,提升学生的兴趣,刺激学生的大脑,真正是有效,高效的一节课,也体现黄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
11月12号周四第3节课李志奇老师在高三(1)讲授《等差数列》。李老师通过对以往高考数列的考试内容和难度的分析,并结合模拟测试的答题情况,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总结等差数列的题型和方法,让学生们真正做到了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上来,实现了“让学生的思想动起来”的目标。在完成教学重点的过程中,李老师鼓励学生不断的自我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让学生的笔头动起来”的目标;学生在整堂课中,思考问题积极,认真总结,积极参与。李老师充分发挥年轻老师的亲和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展现了一个不断走向成熟的教师的风采。
周四第4节课汪超红老师在高三(3)班讲授《等差数列》。汪老师严格按照数学组的教学范式设计学案,进行课堂教学。先开门见山搬出本节课的课题,目标明确,让学生从开课就明确本节课该学的内容,而后抛出四个课堂小练,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学习,紧跟着一个例题让学生思考,并由不同层次的学生自我展示暴露问题,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汪老师又和同学们一起探究解答,并形成了证明等差数列和求前n项和的最值问题的常规思路和书写步骤,整节课环节清晰,步调适度,真正适合高三学生备战高考,学生们在课堂中发言积极,思路清晰,使得课堂高效。
在整个初赛的过程中,每位老师都运用范式,充分以学生为主体,大胆放手让学生参与学习和讨论。我们欣喜的看到,通过自主学习和展示释疑环节,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质疑释疑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得以大的提升;学生在学案的引领下,读书、思考、查阅、交流,并完成学案,防止了复制作业的现象,同时学生养成高效的学习习惯。学生因自主而发展,课堂因自主而高效,学生因成功而快乐。
数学组在这样一次兼容课堂教学比武中,每位老师从不同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教学改革的步伐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当然这些成绩的取得,更离不开我们学部,教导处强大的支持和帮助。在今后年的工作中,我们将在继续做好以上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研究,强化范式的运用和提升,促进教研组健康和谐发展,为学校的腾飞做出应用的贡献。
课堂教学改革之路没有尽头,只有不断攀升的阶梯。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们相信我们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子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宽。终能寻到一条行之有效的教改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