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心理,你我共享——记心理节系列活动
校园心理节是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传统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途径,为孩子们创设丰富多彩的心理教育文化。本学期的“缤纷心理,你我共享”心理节系列活动在5月份陆续开展,受到孩子们的热烈欢迎。
心理节前奏——青春期自我保护班会课
处于青春前期的学生,身体正悄然发生变化,为了让他们了解如何进行自我保护,心理咨询室与青年地带沙园社工站合作,共同为五、六年级的学生开展了“我的身体,我做主”的主题课程,教会孩子们重视“生理的我”。
活动开始,社工利用卡通片《蜡笔小新》中“检查身体”的片段,引起孩子们对身体保护的好奇。视频中,蜡笔小新因为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对同伴和自己做出一些过分的行为,这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促使他们反思了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侵犯同学身体的做法。观看视频后,社工和孩子们一起通过图片去辨别生活中的善意接触和恶意接触,并以情境创设的方式激发孩子思考如何拒绝恶意的接触。孩子们热烈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在社工的对比引导下,他们学会了有效保护自己的实用方法。
心理节间奏——学生联络员自主活动
为了激发心理联络员的工作潜能,本期校园心理节特别策略了“联络员自主活动”,鼓励孩子们独立开辟心育宣传途径,脚踏实地地为同学们做实事。该项活动得到了联络员们的积极响应,他们通过日常观察和同伴调查,了解到班级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并联合班干部、朋辈联络员共同策划、开展心育活动。
针对有些班级存在的排挤弱势同学的现象,联络员们一方面耐心倾听弱势同学的心声,帮助其寻找自身的原因;另一方面积极请求外援,把班级受欢迎的同学请来和弱势同学分享同伴交往的技巧。除了在个别同学中下功夫,联络员们还在对应的班级开展了关于“排挤同伴”的主题课,呼吁同学们善意对待身边同学。六年级即将面临毕业分别,联络员们精心策划了“友谊毕业季”主题课,引导同学们回忆初识的难忘情景,分享相处的快乐点滴,憧憬重逢的激动时刻,温馨感动的课堂,让孩子们感受到友谊的珍贵。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孩提时代的童真友情常驻心间。此外,联络员们用心设计的“生活中的光环效应”、“心理游戏大PK”、“感恩生活”等主题课都得到了同伴们的喜爱和支持。心理联络员们心系同学,用实际行动倾情服务,是心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
心理节尾声——心理文化周活动
为了提升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将心理教育渗透到校园生活中,心理咨询室充分调动联络员队伍的积极性,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心理文化宣传活动,精彩纷呈的心育元素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陈列心理漫画展的橱窗前,不时吸引着路人驻足停留,生动图片与睿智语言冲击着孩子们的视觉与心灵,貌似简单的道理,却留下耐人寻味的思考。热闹的心理团体辅导室传来一阵阵畅怀的笑声,孩子们徜徉在心理游戏的世界里,流连忘返。游戏亦人生,他们从中收获别样的成长。安静的咨询室中,孩子们郑重地完成心理测试题后,迫不及待地查看测试结果,因为从字里行间能探寻到那个未被发现的自己。“万众期待”的心理短片欣赏,更是让孩子们甘愿早早守候在荧幕旁,为的只是那短短几分钟的极致精彩,导演匠心独运的剧情设计,深深吸引着孩子们去穿越他人的精彩世界,体会百味人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心理节活动只是心育工作的冰山一角,心理咨询室将继续探索实践,为我校的心育工作开辟更高效、更创新的工作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