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部张德艳老师荣获海珠区第11届“明珠杯”第三名
5月在这春暖花开的日子里,三年一届的海珠区“明珠杯”美术学科教学比赛圆满落幕。全区十位参加决赛的老师在课堂上的演绎精彩纷呈,亮点荟萃。本次比赛竞争激烈,获奖率只有40%,也就是只有四名教师获奖,我校张德艳老师脱颖而出,名列第三名。
本次“明珠杯”美术教学比赛分数构成的比例为: 1. 参赛者的教学设计。(分数比例20%) 2.参赛者执教一节体现学校科组课堂教学研训成果的课。(分数比例70%) 3. 参赛者的学科专业素养和基本功。(分数比例10%)
比赛采取异地教学,经过抽签决定上课时间和班级。课题、学校于赛前三天公布。课题是二年级下第12课《民族娃娃》,课型本来是一节造型表现课,比赛增加难度,将课型改为欣赏评述课型。两天的准备时间紧张,张老师加班加点准备资料、教案、课件和教具。教研组长杨晓飞老师带领美术教研组的老师们认真研究课型、设计教学。在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老师们都出谋划策。教具丰富,绘画和制作复杂,杨老师、姚老师、王老师利用自己的时间帮助制作。取得优异的成绩离不开美术组的老师们的辛苦付出。
决赛当天,学部孟芳主任亲自带队,杨晓飞、王峰、陈慧三位老师跟随张老师一起来到参赛现场。赛前十五分钟与异地学校学生见面和赛场准备,时间紧迫,分分钟都是黄金时间,老师们帮忙把这节课的教具有序摆好,张老师与学生们近距离的课前接触与了解。张老师和蔼可亲的教态给学生们留下了第一深刻的印象。整节课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环节紧扣,语言精练,与学生互动的很好。在教师预设的问题上张老师尊重孩子的视角、尊重孩子的观点,静心地凝听孩子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发自内心地对孩子回答的给予鼓励与赞扬,让学生感到这欣赏这评述原来并不是那么深高莫测,欣赏与评述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也可以有不同程度的理解。整节课与学生多样的互动形式营造了一个包容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无限的勇气。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创设情境,游戏中学
在课堂中将创设情境贯穿教学始终。小主人公圆圆为导线贯穿整节课的知识学习。圆圆引领学生到四个省份的四个民族学习民族儿童服饰的特点,掌握了怎样去欣赏和观察,发现美并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在学习完后有游戏参与,学生进而加深和巩固了知识。
2、学生自主探究,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本节课努力实现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观察并发现服饰的特征,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在设计体验的环节我让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作品,用投票方式,给自己喜欢的作品贴大拇指赞。达到了开拓学生设计思路和眼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3、渗透其他学科知识
在辅助的教具中,特意画出中国地图,又单独画出五个省份的地图,广东、广西、云南、新疆、内蒙古。在知识的学习中很好的融入了地理学科知识。实现新课程改革学习中的学科知识的相互贯通。
4、教具丰富、趣味性强
手绘中国地图、手绘四套民族服饰等,教具丰富多样,趣味性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校小学部美术组教师专业水平精湛,教学能力强,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小学生。正是符合了学校的教学理念:发展个性,涵养人格,办国际化的中国优秀学校。我们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