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课题组专家莅临指导《典范英语》课程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课题组专职研究员伍恬老师再次亲临我校指导课程,伍老师曾到北京、深圳等地多所实验学校基地进行指导,对《典范英语》课程有着深入的研究。伍老师每一次到来,都给我们的老师带来不一样的收获。5月6日的培训主题,围绕着该课程设置的目的和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这两方面开展。
培训当天下午,专家伍恬老师、我校教科研汤丽莉老师、小学部的全体英语老师以及高中部任教《典范英语》的王晓宇老师、林毅清老师先是到六年5班听了黄健瑜老师上的研讨课——Lesson6 Scarecrow。黄老师运用丰富的教学活动和激励手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声情并茂地模仿朗读故事,仿佛自身于故事的情景当中。再通过复述故事作为语言输出,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随后的培训&课程研讨会,伍老师就“如何上好语感阅读课”给黄老师以及与会的老师们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和方法。黄老师也注意到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衔接,为教学目标服务,课型可以多样化——输入课、输出课、完整课,输出的前提是充分的输入,多给学生时间作充分的输入。
小学阶段的《典范英语》教学主要目标在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课堂上教师和学生一起读英语,品故事,沉浸在阅读的快乐海洋里,让学生感受阅读所带来的乐趣。
高中阶段以能力培养为主,培养学生的语感阅读和归纳能力。具体操作的方法可以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进行阅读,然后摘抄好词好句,描绘思维导图,并提出问题,最后小组合作汇报学习成果。教师要把学习的过程、体验还给学生,在这过程中只给予适当的指导。
钟和军副校长也表示,语言学习应当注重培养语言应用能力,而“积累”就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积累”靠什么?靠“阅读”。通过大量阅读、摘抄,积累词汇;通过各种思维导图,培养概括能力,学会怎样把厚书读“薄”。《典范英语》作为一门拓展课程,其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能力。每月上一、两个课时,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业压力下得到放松,在轻松、快乐的英语语言环境里,有机会说、有机会演。
通过这次培训,老师们对课程的教学目标更为清晰,也认识了“思维导图”等培养阅读能力的方法。今后,我们的老师仍会不断学习、总结经验,遵循英语教育规律,深入贯彻“以学生为中心、整进整出”的课题理念,找出英语课堂的另一种“可能”。
(照片拍摄:汤丽莉;照片剪辑:李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