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为明杯”: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打造高效课堂
以“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
―――初中数学“为明杯”兼容课堂活动总结
为打造高效的高堂,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内驱力,初中数学组一直致力于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研究,几年来,通过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提升课堂的效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本学期,在学校的统一布署下,初中数学组以“为明杯”兼容课堂竞赛活动为契机,对“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再次进行打磨和完善,统一教学范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以说课的形式进行第一轮竞赛
“说课”既反映教师对本节教学内容的理解,也是教师口头表述教学设想、教学过程安排及其理论依据的过程。“为明杯”兼容课堂竞赛的第一轮就是每位教师进行一次说课,教学研组统一说课的课题,为七年级下册的“分式的基本性质”,要求每位教师在说课中体现 “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模式”。各位老师提前一周进行精心的准备,不仅提交了电子稿,还做好了课件,在第四周的周四上午进行了统一的说课比赛。每位教师既是参赛的选手,同时也是评委,从教学理念与目标、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师基本功等方面进行打分。
本轮说课比赛,大家都能准确的分析本节内容地位与特色,理解本节课教材的内涵,根据学生原有的水平及年龄特征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处理教材的方法。从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态度等三方面设计教学目标,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教学程序设计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过渡自然,体现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特点。
二、以上课的形式进行第二轮的竞赛
在第一轮说课完成后,初中数学组三个年级的教师分三个星期进行了课堂教学竞赛。初一年级率先在第七周进行,教学内容为“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课型为新授课。初二年级在第八周进行,教学内容为“矩形”,课型为新授课,初三年级在第九周进行,教学内容为“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综合复习”,课型为复习课,针对的是第二轮的专题复习。各备课组集体备课,形成学案的初稿,各教师再根据班级的学生特点再次修改,形成适合本班学情的学案。
各教师的课堂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中充分展示。展示了初中数学组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和对学案导学及小组合作模式的理解,同时,通过听课互相学习、课后研讨,加深了对教学模式的认识,也形成了大家致认同的教学范式。
三、形成了统一的教学范式
1、学案形成的流程
通过有效集备,一备三改,形成学案。提前一周分工,主备教师提前一周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程序。备课的流程:提前分工(提前一周)→主备教师备课→备课组集体研讨修改→主讲教师课堂实操→主讲教师根据第一次上课情况修改学案→主讲教师在第二个班课堂实操→最后完善修订教案学案。
2、教学范式
(1)学习目标: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所学内容及水平要求。学生阅读,教师不作讲解。
(2)新知识的学习。根据本节课所需掌握的知识点,将每一个知识点做成一个板块,每个板块按照:复习旧知——问题解答——当堂训练——归纳小结——当堂检测。
复习: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学生尝试完成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基础题目,作为学生进入本课内容学习的铺堑。引导学生认识规律性的知识。
问题解答:通过搭设脚手架,教师引导、小组讨论、教师归纳,解决新授内容中学生存在的疑问。
当堂训练:针对本课内容的重难点,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由易到难),各组选派学生到黑板上板演。随后学生上黑板更正,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并批改各小组长练习,各组长批改组内成员的练习。
归纳小结:学生尝试完成归纳性练习题目,组内成员可相互交流研讨。教师讲解点评、学生补充,帮助学生对规律性知识进行归纳理解。
当堂检测:学生独立完成相关检测性题目(针对教学目标设计的练习,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等)。题目分为“基础过关题”“能力提高题”两种。“基础过关题”要求人人达标过关,“能力提高题”多为拓展性题目,提供给学有余力的学生,课堂上不作检测评价的要求。
四、统一了一些认识
通过交流和研讨,初中数学组的教师形成了一些统一认识。
1、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
课堂中,学生能解决的交给学生解决,学生能讲明白的尽量让学生去讲,教师尽量做到少讲,在关健处引导,教师的身份更多时候应是课堂的组织者。尝试先学后教,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把学生组织起来
有效地把学生组织起来,充分利用同学之间的学习资源,采用合作学习和分组教学的方式,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会团结、在课堂团结中学会学习”。在合作学习和分组教学的模式中,为那些先懂的学生提供讲解知识的机会,让他们既巩固了已经掌握的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为那些后懂的学生提供了向身边学友学习的机会,这种机会比教师的讲解往往更加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小组合作方式:
a.根据学生的成绩,个性,男女进行适当分组,选好小组长。b.提前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和鼓励,明确任务和责任.同时对每个小组内成绩最弱的同学进行激励谈话,让最好最弱的两人结成最原始的一对一帮扶。c.课堂上的讨论,作业,提问在小组内解决,小组长有问题的直接到老师这里,当堂练习当堂批改,及时纠正错误。老师重点关注组长和弱生。d.定期评价小组共同学习的情况,表扬鼓励为主。
4、增加课堂的吸引力
课堂上有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既有学生自身学习态度的问题,其实也和教师课堂的吸引力不够有关。反思自已的课堂,我们的教法是否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讲授教学内容时,要用多种表现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要将抽象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具体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多用课件,将抽象难理解的知识以形象的方式展现。
5、以精讲精练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下海,精选例题和练习,多做变式练习。学会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元归一。做到复杂的问题简单化,简单的问题常规化.以有效的练习来掌握知识点、突破重难点。
6、以堂清带动日清和周清
通过精讲精练、小组合作学习、面批面改等,完成每节课的学习任务,尽量使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将基础知识过关。每天的作业分层布置,作业全批全改(最好利用晚自习面批、当堂订正)。每周的测试题量、难度要合适,及时的批改和讲评,对没过关的人和知识点要及时的补救。堂清、日清、周清的落实,才能有成绩的提升,其中堂清是关健。
五、竞赛结果
经过说课、上课两轮竞赛,通过大家现场评分,此次竞赛的评选结果为:
一等奖:孟宪章
二等奖:杜晓薇、徐玉平、莫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