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组“为明杯”赛课精彩大盘点
高中语文组“为明杯”赛课精彩大盘点
为了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营造教师相互学习的氛围,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在学部的统一安排下,语文组的各位教师积极参加与“为明杯”兼容课堂竞赛活动,各位教师能够熟练运用“整体四步教学法”课堂教学范式,“为学而教、让学生主动学起来”,让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教学效果良好。
高中语文组在“两课五联环”学案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出语文组教学范式——整体四步教学法 。即:引导预学——整体感知——合作探究——课堂检测四步
一.引导预学
1.搜集相关资料(作者、背景);
2.预设问题,初步完成学习任务 ;
3.归纳夯实基础知识;
4.找出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二.整体感知
1. 创设情景,以诵读(音乐、配乐)求得整体感知;
2. 快速理清思路,准确概括要点;
3.理解文本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三.合作探究
1.突破落实教学重难点 (文本结构、特色)
2.拓展课堂容量 (相关文本拓展、话题讨论)
四.课堂检测
1.目的明确(本课内容)
2.注重时效(限时训练)
从历次学校组织的比赛的情况看,这次赛课要求愈加规范,对参赛老师的要求越来越全面,越来越高。全面规范的比赛程序在其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个比赛程序实际上也给我们的老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站好讲台,教好学生,做好人”上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语文组赛课分说课和赛课两个阶段进行。4月9日,由于刘立龙老师参加加顺德听课活动。魏先利老师、黄玉娟老师、刘玲老师、魏文杰老师完成说课比赛。在说课时各个老师精心准备,之后四位老师又一起讨论了诗歌和小说的教学。说课比赛既体现了竞争,也体现了共赢。
4月16日下午,由高三的刘立龙老师和魏文杰老师率先进行赛课。4月23日下午,高一高二的三位老师也顺利完成了赛课任务。
整个准备的过程中,语文组仍然发挥了以往团队合作的精神。各个老师积极出谋划策,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经验,帮助搜集整理相关的教学资源,这是我们的好传统。积极参与到这个活动中的我们,必定会收获很多,既有专业方面的,也有做人方面的。
语文一定要有语文味,一定要书声琅琅、一定要有意境。不能让语文变了味,不能让学生不喜欢语文、不能让语文课成了鸡肋课。因此四个环节中引导预学这一环节,就成了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成败的关键!赛课中几位老师的导入或别具匠心,或语言优美,或直截了当,他们都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尽功夫。
魏先利老师的《荷花淀》分析水生嫂的人物形象时,导入引用了《西游记》中的一个故事,不仅让学生对个性化语言反映个性化人物有了初步了解,而且以一个趣味性的开头,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的兴趣。
黄玉娟老师用《一剪梅》音乐导入把师生带入的一个空灵的境界中,在诗画合一的意境中,提前感受了词的魅力。
刘玲老师《诗歌鉴赏的表现手法》中以优美的语言来展示诗歌的语言之美,自然而然的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魏文杰老师的《诗歌赏析复习课》通过原题呈现的形式,直截了当的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课堂。
准确的提问也是一门艺术。刘立龙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先推出六幅图片,提问思维的不同,学生答案千奇百怪,也异彩纷呈。全体听课老师甚为推崇,指出这样的问题既调动了思维,也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学生的回答正符合高中生的情怀。也对课堂的推进作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
语文课需要整体来感知,整体感知的关键在诵读。在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古代诗文,尤其要重视诵读。让学生在琅琅的读书中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每个语文老师新授课中对读的要求均有体现。黄玉娟老师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声声慢》四幅凄凉画面——秋寒风急、旧雁又过、秋花凋损、孤窗细雨;在诵读中体味细碎、凄切的声音形象及易安居士悲凉情感。并鼓励学生在脑海里将这些情形一一浮现。刘玲老师则是让学生用稍慢,用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语调诵读《蜀相》,以此来体味少陵野老那悲凉的、比较伤感的诗心。同样魏文杰老师再授课时,也是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诗情、诗心。魏先利老师则在《荷花淀》中让学生分角色的来模仿文中男女主人公的语气来朗读表演,诵读中体味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并将这种特点读出来。金百浩同学在朗诵水生嫂时那微妙微俏的表演,赢得师生的一致好评。这种让学生在诵读中体会人物性格的做法,一方面不仅形象生动,如亲临其境,而且还可以把学生的注意了吸引到课文的内容中去,领略其中的含义,更能加深映象,记忆深刻。同时也能增加课堂气氛,营造出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应该是一节能体现合作探究的一天课。这就要求老师在对待学生的分析解答时,给与中肯的评价。对学生的回答评点精准,语言丰富。是一个语文老师的基本素养。 刘立龙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写作时鼓励学生积极的说出自己的观点,并对学生的精彩发言给出中肯的评价。魏文杰老师则注重细节,善于引导学生抓住诗歌里面的有效信息。对解题方法进行探究。魏先利老师根据学生诵读时语气的不同,鼓励学生寻找人物描写的方法。由质疑到释疑,水道渠成自然而然。刘玲老师《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让学生上黑板板演学生答案,学生写的很多很乱,刘老师积极寻找其中的亮色,对其字迹潦草作了评价:字迹好可以给3分,字迹不好给2分,让学生明白答题中的字迹工整的重要性,评点到位。黄玉娟老师在一个同学总结回答“酒在词中表情达意的作用”的精彩表达时,评点道:你回答的答案让我的教案失去了作用。这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极大地激发了后来几位同学回答的欲望,而且在表达上极力追求自然就精彩。正确的评点达到了“本想收获一缕春风,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的艺术效果。
各个语文老师在教学中都能针对学生的特点与个性作出反溃。课堂检测准确有效。魏先利老师对差的学生多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提问内容难易适度。刘立龙老师的作文检测多了实效少形式,多沉稳少浮躁;多实在少表演。他对于那些在学习中有畏难心态的学生,哪怕其有一点进步都要及时表扬。魏文杰老师在课堂检测则体现了本堂课的教学是有效的,成功的。
全体语文教师初步研模语文组教学范式——四步整体教学范式,不管是高三复习课外还是作文指导课、高一高二新授课,老师们对范式运用自如,步骤到位,教学效果好。魏文杰老师的《诗歌赏析复习课》原题呈现—-方法总结—–演练提高—–检测效果四个步骤水到渠成,整个课堂既有范式教学的共性,也体现了一个老师的个性化教学。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相信每一次的赛课分享都会对语文教学产生积极地效果,实现上好语文课,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的目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在赛课的道路上,发扬“敢为先,常为新”的为明精神,是高中部全体语文老师的信念。在语文教研改革的路上,吾辈定将奋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