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为明杯”语文兼容课堂精彩进行时
从第五周开始,在学校“兼容教育”文化精神的引领下,小学部“为明杯”二年级组语文兼容课堂优质课初赛正火热进行时。
我们备课组老师们积极行动,以“如何高效进行第二课时阅读教学”为研究点,进行了同年级组相同主题,不同文本的赛课。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不断进行理解、积累、转化和运用语言的实践过程。基于这个理念,我们组的老师们在教学中牢牢地把握住“读”,以抓关键词句的训练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练笔。
王宝莲老师执教的是《北京亮起来了》一课。上课伊始,王老师便围绕“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这个重点句子展开教学,随后便带领着学生跟随着课文和课件游览北京的长安街、环行路、西单商业街和故宫。课堂上,王老师借助图片、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读”中领悟词句的意思,在“读”中升华情感,在“读”中积累了优美的语言。在拓展部分的教学中,王老师鼓励学生用刚刚积累的“灯光闪烁、光彩夺目、绚丽多彩”等好语佳句来说说我们广州的夜景,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让他们有话可说。
周晓军老师执教的是《画家和牧童》一课。教学中,老师牢牢把握住了“读”这条主脉,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反复朗读,学生很快就感知到了戴嵩画技高超,为人谦虚;牧童实事求是,敢于挑战权威的品质。在拓展环节的教学中,周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不同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让学生有所感悟,并随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练笔:你想对戴嵩或小牧童说些什么,学生们各抒己见、兴趣盎然。整堂课,周老师利用“读–感悟–写”这三个环节,引导学生达到了感悟的深化,理解的内化和情感的升华。
包新云老师执教的是《葡萄沟》一课。课堂上,老师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在课堂上带领着学生游葡萄沟-赏美景-品葡萄干-签名留言,让学生玩在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另外,包老师在课堂上非常注重读的体验,她引导学生抓住几个重点词句。如:“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让学生以找重点词“茂密的枝叶”、“一个个绿色的凉棚”来感悟葡萄沟的美景。又如:“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老师范读几种读法,让孩子们自己品味。包老师在课堂上用儿童化的语言,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们共同学习,课堂氛围非常活跃。
罗艳云老师执教的是《邮票齿孔的故事》一课。在教学中,罗老师首先让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带齿孔的邮票是怎么发明的?接着,老师设计了4句重点句,以打开密码为线索突破课文的重难点。接着老师抓住“阿切尔被那个人的举动吸引住了。”这句话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阿切尔的动作、神情,体会阿切尔是一个会观察、爱思考、勤动手的人。并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边的事,多动脑筋,思考研究,每一个人都有发明创造的机会。
目前,我们年级组的优质课初赛仍在持续进行,精彩也将不断涌现。在接下来的赛程中,期许我们都能有更多的思考与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