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为明杯”小学一年级语文组课堂精彩赛事
清明时节,阴雨绵绵,却阻挡不了老师们赛课的热情。 北大附中为明广州实验学校“为明杯”兼容课堂大赛已进行了两周多。研课、备课、上课、评课蔚然成风,给校园增添一抹靓丽色彩。
活动中,一年级语文备课组以“有效的识字教学”为研究点,以“识字、写字、朗读、积累”为教学范式,将“为民杯“初赛推向高潮。
识字教学是阅读的基础,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指出:一、二年级认识汉字1600——1800个左右,平均到每节课达16~18个。因此,高效识字势在必行。本学期,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上,我们提炼了简练实效的四步教学范式:
“趣”识字——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同时采用多种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游戏形式,巩固生字。
“美”写字——以教师范写和学生练习为主,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从一笔一划中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悟”读书——以读为本,打造书声琅琅的课堂。在读中与文本一次次地对话,结合孩子们天真活泼的童趣读出自己的内心感受,个性在阅读中得到张扬。
“多”积累——生动,精湛的词句、让学生喜不胜收,往深一步,课堂上把它背写下来,把它运用起来,为学而教,孩子的语文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课堂上,老师们各显身手,给大家展示了一节又一节精彩纷呈的高效课堂。
陈婧老师创设了“小蜻蜓的奇妙之旅”故事情境,让学生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展开小组合作学习生字,通过“识字锦囊”“字谜”“拓展课外识字”“昆虫王国国歌”(虫字旁归类)等多种方式认记、检测生字,做到了“趣”识字。在拓展积累方面,陈老师通过动作感知、句式比较、续写儿歌等方式让学生“学以致用”。最后,以教小蚂蚁写名字的方式指导学生学写了“蚂蚁”两个生字,学生兴趣浓厚积极参与,自然而然就掌握了写字要诀。
王丽老师执教的《识字三》是一首对子歌,全文围绕“自然景物”安排识字内容。王老师以“外星人秀秀来参观地球”为情境导入,让孩子们很快地走进文本。同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随文识字,孩子们在一幅幅五彩斑斓,精妙绝伦的画作中快速地记住了需要识记的汉字,将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妙趣横生。阅读时,孩子们热情高涨,在朗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龙思思老师同样执教《识字三》,教学时,抓住一年级这一年龄特征,通过“看”图,达到“以图会意、以图识字、以图猜对子歌、以图编对子歌”的方式,让孩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汉字的音、形、义。在“找一找”这一环节中,龙老师事先准备了孩子们平常比较喜欢的零食和日常的家居用品,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从物品的“包装”上寻找到本课所学过的生字,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也激发了孩子们到课外去识字的欲望。在教学“写字”的环节,利用自编的小儿歌“找准主笔,把字写在正中间。”引导孩子们规范书写汉字,体会中国汉字的乐“趣”无穷……
李妙静执教《识字四》,利用情境法将象形字“虫”人物化——一个活灵活现的虫老爷,带学生进入“虫氏家族”夏令营,极大程度调动了学生的识字兴趣。同时,李老师根据课型特点将归类识字、随文识字及读文理解巧妙结合,再利用形声字的声旁(大多数是熟字)来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欲望,以各自的识记经验为导线,创设生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课堂氛围。写字教学别开生面,利用书写小口诀指导学生掌握书写要领,使得学生懂得怎样写出“交互”、“穿插”的协调美。
教而后思,思而后进取。周五放学后,一年级语文组11位老师齐聚一堂,对四节课逐一点评。每位老师针对课堂实际情况,提出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老师们集体讨论,对照不足进行反思,为后面上课的老师提供了实际案例和广阔思路,备课更深入,教学水平才能提升更快。
“为学而教”“以学论教”是兼容课堂的核心。唯有教学生“学会学习”,才能立足教育之根本。在接下来的赛课活动中,为明师生将会奉上更精彩的“赛课大戏”,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