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部“为明杯”课堂教学初赛精彩进行
为明兼容课堂优质课大赛,提质增效展师生风采!
开学第三周在学校“兼容教育”文化精神的引领下,在各教研组、备课组精心组织安排下,小学部“为明杯”兼容课堂优质课大赛初赛火热进行。
学部领导高度重视此次课堂研讨活动,课堂质量管理项目组制定活动详细实施方案,召开专题学习会,老师们高度统一思想,明确活动目的和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充分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秉承兼容课堂“为学而教”、“以学论教”的核心精神,研讨明确范式研究点、研究预设成果,探索“学做讲评 -自主合作学习型”的课堂教学范式。高标准按“选(选题)、备(备课)、说(说课)、上(上课)、评(评课)、写(反思)、讲(总结)”步骤落实赛课活动。
本周二年级组数学备课组率先行动,以“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为研究点,进行了同年级组的同课异构比赛。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为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通过教师创设的各种学习情境,培养了学生参与意识,发挥学生主体意识,能够自主探究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行内化与提升,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经历数学化的学习过程,真正做到乐学、爱学、会学。
郑燕燕老师是我校最年轻的数学教师,同时也是一个爱思考、肯动脑的学习型老师。在本节《数学广角——推理》一课中,她通过“盒子摸球”、“猜猜老师们的故乡”等游戏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逐步让学生感受简单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并能运用“连线法”或者“列表法”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黄萍老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直观的活动情景,以游戏边说边做热身的形式作为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在课堂中实施“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开放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学习品格,尤其在课堂结尾时让学生在小组内当小考官,让学生们自行出题,小组合作解决的游戏环节,孩子们想出的各种推理问题和解决方式都让在座老师眼前一亮。
冯少飞老师利用孩子们活泼好动、有旺盛求知欲的性格特点,创设了孩子们喜欢的闯关游戏环节,将课堂知识、课后巩固练习、拓展提升练习有效的融合在一起,给予充分的自主思考、交流合作学习时间,并利用各种激励评价方式激发孩子自主探究的学习热情,将所学会的推理知识闯过一道道老师设置的关卡,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充分体验探究的乐趣。
三四年级英语备课组开展有效“任务型”课堂教学研究,希望通过此次的探讨研究让老师们对“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有更准确的理解和把握,并结合教学的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有明确的任务,具体的动机,自主地学习、并主动地用所学的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自然过程中使用语言,在使用所学的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
黄琳老师参赛四年级Unit4When do you have lesson一课,利用任务型教学法,教学目标明确,流程清晰,使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把需要学习的词组通过卡通人物Nini的一封信呈现出来,以旧带新,让学生在情景之中轻松学习。并根据本单元的教学重点,给学生设计了一个“访问”身边同学日常作息的调查表,让学生有机会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本课的句型。学生的英语课堂习惯很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每个环节。通过观摩黄老师的课,我们也建议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给孩子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设计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合作的课堂活动,设计有梯度和高度的练习,突出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音乐组张吉玲老师以“合唱启蒙教学的模式探究”为研究点,给大家展示了一节三年级音乐教材第二课《风铃》。《风铃》是三年级一首难度较高的歌曲,歌曲篇幅长结构复杂。十六分节奏的快速演唱对三年级的学生有相当大的挑战。本节课的重点是训练学生学会用高位置的头声发声法演唱歌曲。张老师课堂目标明确,教学设计层次分明。采用聆听感受、示范朗读、歌曲内容分析、学生反复体验实践等教学手段带领学生一步步找到了科学的发声方法,用优美悦耳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意境。
班级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组一直以来坚持探究的课题。用统一的教学手段、统一的评价方式来保证班级合唱教学的延续性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低年段让学生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淡化歌唱技巧,强化节奏音准的训练;中年段开始进行合唱技巧的训练;高年段合唱成果体现。让全体学生在小学阶段掌握歌唱方法、合唱技巧。达到艺体2+2课程的学生培养目标。
此次赛课和教研活动教与学兼容的教学模式,即“为学而教”、“以学论教”、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精神将贯穿活动的全过程;希望通过本次课堂大练兵活动,真正达成锤炼优化各学科的优秀课堂教学范式,达到促进招生和学校品牌宣传的目的,使教学“高质量”成为学生、家长和社会满意的核心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