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部为明讲堂讲座“Halloween(万圣节)”
万圣节前夕,外教老师Nathan在学术报告厅给同学们做了《Halloween》的讲座,这是为明讲堂第五讲。
Nathan Shatz ,来自美国,荣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拉斐特学院艺术学学士学位及专业教师资格证书。教学技巧独特,经验丰富,深受学生喜爱,曾在国内外院校任教,现任国际部教师,任教科目:代数,历史,基础英语,ELA,选修国际象棋。
Nathan老师从万圣节名称来由、历史、传统及经典故事给同学们全方位地展示了万圣节的知识。
在西方国家,每年的10月31日,有个“Halloween”,辞典解释为“The eve of All Saints’Day”,中文译作:“万圣节之夜”。万圣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这一夜是一年中最“闹鬼”的一夜,所以也叫“鬼节”。
当晚小孩会穿上化妆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户收集糖果。次日则举行重大的弥撒,追思圣徒。前夜的主题是鬼怪、吓人,以及与死亡、魔法、魔怪有关的事物。
在古代,罗马人庆祝丰收的节日与凯尔特人仪式结合,戴着可怕的面具,打扮成动物或鬼怪,则是为了赶走在他们四周游荡的妖魔。这也就是今天全球大部分人以古灵精怪的打扮,来庆祝万圣节的由来。
时间流逝,万圣节的意义逐渐起了变化,变得积极快乐起来,喜庆的意味成了主流。死魂找替身返世的说法也渐渐被摒弃和忘却。到了今天,象征万圣节的形象、图画如巫婆、黑猫等,大都有友善可爱和滑稽的脸。
这次讲座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万圣节的文化,既是课堂的延伸,活动的补充,又让同学们在第二天万圣节活动中玩得更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