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六年级“幸福心理课”孩子们喜欢
本学期,我校“幸福心理课”迈上了新的发展台阶,迎来了小学五、六年级这群活泼、可爱的小伙伴们!往年,“幸福心理课”主要在初中和高中的各年级开展。如今,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孩子们也隆重登上“幸福课”列车,心理老师们研发了“幸福心理课”校本课程的系列读本,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促进学校心理教育的整体发展。
在心理咨询室、小学部德育处和五、六年级组的鼎力合作下,小学高年级“幸福心理课”紧密围绕科学制定的教学大纲,由教科研的三位心理教师集体备课、分班执教。除了确保课堂高效、有序地进行外,心理老师们也注重课后心理校本课程的提炼,着力于将课堂内容优化成心理读本形式,以提升心理教育工作成效。目前为止,五、六年级已经分别完成了“情绪调节”、“正确认识自我”、“做学习的主人”、“做一个受欢迎的人”、“我眼中的时尚”、“学会倾听”等系列主题“幸福课”,为孩子们步入青春期前奏展开了全面的心理健康辅导。
“我是谁?”——这不仅是一个苏格拉底式的哲学问题,更是每个人经常在反问自己的问题。那在五年级孩子的眼中,“我”又是谁呢?为了帮助孩子们认识自己,正确评价自己,心理咨询室针对该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专门设计了幸福课系列之 《我是谁——正确认识自己》的班级心理辅导课。
第十一周周五下午,五年级教室里传来了孩子们的欢乐笑声,原来他们领到了一项有趣的任务,那就是画“我的自画像”,可以用动物、植物、或其他任何东西来表示自己。拿到画纸后,孩子们兴奋不已,有的迫不及待地描画了起来;有的在为这个从未想过的问题托腮沉思;有的则饶有兴趣地看看周围同学都画些什么,然后才徐徐动笔……孩子们涂涂擦擦、改了又改,似乎要把那个最让人满意的自己勾勒出来才肯罢手。
心理老师宣布活动结束,孩子们才意犹未尽地放下笔。接下来的分享环节,孩子们更是争先恐后地展示各自的自画像,并绘声绘色地表达了这样画自己的原因。一位女生站起来说自己画了个“用萝卜堵住嘴巴的兔子”,因为她爱吃萝卜,性格也如兔子般活蹦乱跳,但由于自己话比较多,所以画中兔子用萝卜堵住了嘴巴,不让自己唧唧喳喳乱说话;另外一个孩子的自画像是青青小草,她说自己虽然爱发脾气,但性格像小草一样善良,平时见到路边乞讨的人都会同情他们,别人哭的时候她会心软,也很容易被感动……此外,忠诚的Snoopy、爱美的公主、向往自由的郁金香、爱打篮球的乔丹、敢于冒险的比卡丘、快乐的猫咪、天真的小丑、害羞的含羞草、奇特的外星人等形象都孩子们被赋予了特别意义,用来表示心目中的自己。
在“画自己、说自己”的过程中,孩子们懂得了可以从外貌、性格、兴趣、爱好、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入手,找到那个独一无二的自己!但要更全面的认识自己,还需要借鉴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因此,心理老师继续指导孩子们寻找他人眼中的自己——“照镜子”。
带着心理老师精心设计的他人评价表格,孩子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认识自我旅程——每个人至少邀请三位同学,请他们写下“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值得表扬和需要努力的地方”。被邀请写评语的孩子郑重其事、一笔一划地写下自己的话语,被评价的孩子则满怀期待地看着小伙伴们的一字一句,时而欢笑时而皱眉。“照镜子”活动结束,心理老师顺势发问:为什么看了他人的评价,有人欢喜有人愁呢?一语道破了孩子们的心事,他们纷纷站起来发言,原来是看到他人表扬自己就觉得开心,而当看到他人指出自己的缺点时则感觉不痛快。抓住教育契机,心理老师抛出下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引导孩子们认识到任何人都会有优点和缺点,面对他人评价,要先客观分析,再根据实际采纳建议,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同时,他们也学习到更多关于认识自己的心理小知识:通过自省法、评价法、比较法、经历法、二分法等来全面认识自我。
最后,课堂以“成功学大师卡耐基”面对他人批评,谦虚听取,决心改过,最终成就自我的故事激励孩子们找出刚才同学提出的、自己确实存在的缺点,并和同桌讨论将如何改进。孩子们踊跃参与讨论,纷纷提出许多可行的建议:寻找学习榜样、写日记反思、把同学的评价贴在桌面上、奖励自己做得好的地方……
趣味活动中穿插着理论指导,动静结合、环环相扣,孩子们的感受、情感也在多彩课堂中跌宕起伏,产生共鸣。一堂课下来,孩子们不仅认识到自己心中和他人眼中的自己,还学会了如何正确评价自己,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们积极、乐观的良好人格品质,实现了幸福心理课可持续发展的培养目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理论知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我校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之“幸福心理系列课程”紧紧抓住其核心本质内容,根据我校学生的成长发展特点,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课程,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塑造良好品质、开发挖掘学生的积极潜能,让学生健康幸福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