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课”中学部班级心理辅导课程启动
我校的“幸福课”是以班级心理辅导课为载体,包括人生职业规划、学业规划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异性交往辅导等主题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调整、快乐学习,为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开学初,在学校“系统培养,科学培养,全面推进‘现代人素质系列课程’”的指引下,心理咨询室积极联合初中部德育处、年级组,根据初中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要设置学期心理辅导课板块,系统制定了初中部班级心理辅导课教学大纲,为本学期开展初中心理团体辅导做好了充分准备。
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对中学的学习环境还处于适应阶段,加上科目增多,难度加大,孩子们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初一的班级心理辅导侧重于学习适应指导,通过“时间管理、了解记忆奥秘、学会倾听”三大主题,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生活。
初二学生对初中的新鲜感已经淡去,且出现两极分化,学业和生活上的困扰容易使他们产生茫然和挫败感。同时,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异性心理正发生微妙的变化,正是对他们进行耐挫指导、思维训练及异性交往辅导的最佳时机。
初三学生处于特殊的学习阶段,学业繁重,升学压力大,和同学之间在学习成绩上的比较容易让他们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和压力感,因此需要指导他们学会规划学业、合理归因,管理压力。
在具体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将理论知识指导与心理活动体验融合,寓教于乐。课程各环节层层递进,心理老师循循善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不知不觉地获得成长。
第七周,在初三年级、班主任的大力支持下,“我的初三我做主”——初三年级“学业规划”心理辅导课如期开展,课堂用有趣的视频导入,学生们被婴儿蹒跚学步的情景深深吸引,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视频结束,心理老师顺势引导学生从婴儿学步到自己当前的学习去思考,每个人在不同年龄段都有不同的学习内容,作为初三的学生,目前的主要学习任务是学习学科知识,以更好地应对中考,从而引出本次课的主题“学业规划”。
课堂紧密围绕“什么是学业规划”、“为何要做学业规划”、“如何开展学业规划”的思路展开。在“什么是学业规划”的讨论环节,学生们认真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心理教师从认知水平上指导学生认识何为学业规划。
接着,心理老师借助“两个挑水工”的故事诱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做学业规划?”通俗而深刻的故事起到良好的启发作用,使学生体会到科学规划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初三学业规划更是迫在眉睫。
课程的重点部分是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开展学业规划”。首先分组讨论“一个好的学业规划应该包括哪些因素”,学生结合实际,充分发言:合理安排时间、分析强弱科目、劳逸结合、确立目标、合适的学习方法……然后心理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众多因素中哪个最重要?并以《爱丽丝梦游仙境》的一段经典对话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最后通过权威心理学实验让学生明白目标不是口号式的,而要具体、细化到每个阶段,这样自己才有前进的参照物。
完成目标激发后,针对学生感到比较棘手的时间管理问题,心理老师指导学生画下自己的学习效率曲线图,并对照英国科学家研究的大脑四个黄金时刻,思考该怎样利用自己的学习高效期。在课堂最后,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经历,就“如何有效执行学业规划”提出较多实用建议,如寻找学习竞争对手、定时总结学习情况、激励与惩罚相结合等。
紧跟着初三的“学业规划”指导课,初一、初二班级心理辅导课也全面展开,各年级的内容均契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生活需求,既有丰富而扎实的理论指导,也有直观深刻的体验感悟,愉快的课堂深受学生喜欢。
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摸索,初中班级心理辅导课逐渐踏上了系统化的进程,以班级需求为核心,以身心发展特点为参考依据,为不同年级不同学期设置板块化标准化的教学内容。心理咨询室将以我校育人目标为指导思想,综合统筹各方心育资源,力争为学生成长提供优质心理辅导服务,合力建构校本心理健康教育系列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