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语文开展“系列教学研究活动”
一、深入研究,让教学植根沃土
以课题为抓手,提升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科技兴国,科研兴校。“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是我们学校的课题,“有效教学的途径与方法”是语文教研组的课题。
针对大课题研究的方向,备课组组可以自主寻找研究的切入口,老师也可以针对教学的问题自己研究,但每次的教学要针对自己研究的问题进行思考。
5月20日,同福一学区教研组活动在我校召开。研讨会上就“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做了专题探讨。教研组长马晓虹老师分析了新旧《课程标准》关于作文要求的变化,当前存在问题及解决策略要求教师要转变思想——还课堂于学生,落实年段学习目标,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呈现学生学习过程。备课组长王宝莲、姜冰、陈秋华做了阶段作文研讨的总结,吴溯凌、汪惠兰、王丽老师结合教学实践做了交流。
二、集体备课,让教学如虎添翼
针对集体备课和独立备课,我们要求语文老师反思一节课堂教学情况。反思的主题要围绕自己研究的主题进行,通过课堂教学的反思,找出以后教学改进的措施,或者比较好的做法年级组推广。隔周的反思有指定的骨干教师评议和探讨,通过骨干教师的引领,老师们自己反思能力的提高,目前我校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逐步增强了,老师从实践到理论的水平也提高了。
备课组内成员还经常商讨上课后情况,互通有无,及时反思。同伴互助,安排好每一单元的检测练习,并要做好每次检测的量化分析。课堂有效了,学生的知识掌握更牢固,老师腾出时间钻研教材的时间也就多了。












三、精彩课堂,让教学锦上添花
教学是学校的命脉,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让每一节课都有效是教学的主旋律。为了实现轻负担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承诺,我们语文组在开学初就要求每一位语文老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自己要严格备好每一堂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备出适合自己班级的课,通过随堂听课来检查老师的课堂教学,备课中要安排好每堂课的练习时间,可以是口头表达的,更重要的是课堂上要留有书面作业的时间。
为了提高老师课堂的有效性,我们高段语文教研组在区教学课题的引领下,本学期4、5月份在组内开展“青年教师作文课堂教学大奖赛”,紧扣《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化改革,构建高效作文课堂。
王丽老师认为,习作指导不单是在技巧上,而是在拓展学生的思路上着力,从内容上入手,写作的思路开阔了,就不愁“无米下锅”。“我的理想”是一个很空泛的话题,学生往往都会说些大话、空话,为了避免步入这样的困境,她以口语交际课为依托,激发学生兴趣,抓住三个话题,即“我的理想是什么?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理想?为实现理想,我该怎么做?”以聊天的谈话入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打开学生思路,为后面的写作奠定基础;从说到写,也是作文教学遵循的一个原则。
汪惠兰老师在教《我的理想》作文课前,布置学生查资料搜集理想名言,名人为理想不屈奋斗的故事,为学生正确理解“理想”含义,受到名言集名人故事的熏陶教育,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做好铺垫,同时也为作文积累素材,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
教学伊始,同学们就通过交流课文中人物的理想,及理想故事中的名人理想,对理想本身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然后,结合名人故事分析理想对于人生的导航作用,以及什么样的想法才算得理想。随后,教学进入重要环节,围绕三大习作内容要求引导学生交际。之后,教师播放了“飞人刘翔比赛的视频” ,引导学生明白: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就中有实现理想的那一天。
教学中 “理想的金字塔”的设计亦是一个亮点,学生完成了这个“理想金字塔”的填写,就有了习作提纲,写出好作文也就水到渠成了。
杨文婷老师对新课程标准下的作文教学有了深入理解,体现在教学上,每一个问题都是自然而然地引出;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既有各自的特色,又有共同的指向。虽然课堂容量大,内容难度大,但由浅入深的安排方式,台阶式的方法,使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一步一步而又不着痕迹地就突破了难点。而且使学生看、听、思、写、读等方面得到锻炼、提升。
陈彩霞老师的《乡村生活》的习作教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回忆对比,及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深入地体会乡村与城市的不同,对乡村的景物生活有了具体的了解。然后让学生去观察最感兴趣的图片,用自己的话去说说其中的景物或生活特点,一点一点积累自己写作的素材。有了素材之后,再教给学生方法把作文写生动,写具体,让学生掌握了学习习作的方法,有了主动使用积累的优美词句的意识。最后把所写的提纲连接成文。通过层层深入的方法,使学生觉得原来这样的题材的作文也不难,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陈秋华老师的《我的名字我作主》一课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陈老师按照“小”的原则来设计这课,致力于“作文教学要唤醒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它的基础是对事件的观察和记忆。所以,指导学生明白在事件发生时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应该是作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师把观察放在了教室里,指导学生在其中观察体验,并同步完成写作。陈老师以“报名”游戏开场, “聊名”和“起名”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兴致盎然。
吴溯凌老师的《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作文教学,将 “抓准特点、选好事例、用好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了本课的三大板块。第一板块从《西游记》人物入手,,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人物,进而过渡到学生身边的人物,用写“身边之最”的方式帮助学生抓住人物最明显的特征。第二板块列举事例,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品质特点与事例之间的表现关系,然后学生根据自己写的“身边之最”来准备事例,通过说、评、写的方式深化理解。第三板块主要以人物表达方法复习为主,加深对人物各类描写作用的理解,及具体运用的技巧。
在总结会上,各位老师表示:作文教学有章法,却无定法。在作文教学中,会继续探索,找到适合自己学生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在习作中收获快乐!
青年教师此次“作文教学大赛”为高年语文教研组进一步提升语文课改意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新课标的适应性做了贡献。
向课堂要质量,这是一个不变的主题。将教研进行到底,我们会继续努力!
附:获奖名单:
一等奖:陈秋华
二等奖:汪惠兰 吴溯凌
三等奖:陈彩霞 杨文婷 王丽
优秀组织奖:四年级备课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