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活教师意象对话培训“走进心房”
期末临近,初中德育处生活部喻国胜主管呼吁全体生活教师不仅要照顾好学生的饮食起居,更要关注学生心理,内外兼具帮助学生顺利度过期末复习阶段。
12月25日,初中部生活教师齐聚一堂,与学校心理老师一同探讨如何走进学生心房(心房在意象中象征自己的内心世界),做好学生心理辅导工作。活动中老师们积极发言,表现活跃。










“想象一下,打开眼前的柜子,你会看到一些奇特的,也许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也许是非常奇特的人或物。你会在里面看到什么呢?”这是本次活动的一个开场,陈霞老师邀请大家一起参加一个关于想象和投射的心理现场小测验,借此介绍说明什么是意象对话。
陈霞老师告诉大家,意象对话简单说可以称之为“想象”,是目前国内非常流行、非常适用的一种心理辅导技能,这种辅导技能方便快捷、有趣、实用,运用象征语言表达深层的内心状态,辅导形式符合青少年心理特点,在青少年辅导工作中备受欢迎。
借助生活中的例子,陈霞老师向大家说明,青少年儿童因为心智发展不成熟,逻辑思维缺乏严密性与准确性,所以更多的会像远古时期的人类一样,通过具有象征意义的图像来表达自己。要做好青少年心理辅导工作,就要懂得、并善于运用象征语言读懂青少年的需要和情绪,走进其内心,再在此基础上给以引导和帮助。
如何读懂青少年的象征语言,除了多多留心观察,理解一些有代表性的象征形式外,陈霞老师强调一字箴言:问。辅导老师可以让青少年自己来说明他的象征内涵,让其有机会表达和领悟自己的内心。陈霞老师举了两个辅导案例让大家更好的体会了心理辅导中如何“问”出象征意义,问出孩子的心声。
活动最后,陈霞老师带着大家看自己的心房,帮助老师了解自己内心世界的同时,借此说明如何开始想象过程。想象结束,陈霞老师现场借用老师们的心房意象,带着大家一起尝试分析、寻找各类心房的象征,老师们积极参与,感知力渐渐增强。
学生在生活区多处于放松状态,生活教师更容易观察学生心理,生活教师是开导学生、提供心理援助的主力军之一,本次交流活动目的是增强老师们观察、辅导的敏感性,强化心理健康意识,集合各方力量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学生的“学园、家园、乐园。”
知识链接:
意象对话是从精神分析和心理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这一技术创造性地吸取了梦的心理分析技术、催眠技术、人本心理学、东方文化中的心理学思想等。它通过诱导被辅导者做想象,了解其潜意识心理冲突,对其潜意识的意象进行修改,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是当前国内较为非常流行而实用的咨询技术,该项咨询辅导技术与沙盘治疗、图画治疗、叙事疗法等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象征手法帮助个体做深层表达,捕捉个体内在的冲突、“不被允许”、“不被接纳”的负面情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