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部中青年教师课堂展示研讨系列活动
继“名师精品课堂展示”、小学部英语俩教师荣获“小学英语教学新秀”荣誉称号之后,5月起小学部又组织开展了“中青年教师课堂展示研讨活动”。
老师们全员参加,干部名师们在备课、上课、评课、反思等环节全程跟进,小学部教导处、各教研组、备课组精心组织,细致落实。本学期系列课堂研讨展示活动,对于优秀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重点之一:设计课堂、优化教学设计的研讨
级名师、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詹瑞芬老师执教的《Unit 8 What time Do Yongxian’s Classes Begin?》一课,大胆改革了英语课文教学一贯常用的教学模式,创新采用朗文英语“语篇教学”的思路方法设计新课,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过程流畅、环节严谨、内容层层递进,以“培养学生语用能力为着眼点,通过设计系列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的阅读理解、概括及语言运用能力。
杨晓飞老师执教的《美丽的花园》是二年级的一节美术课。本课主要是围绕“感受花(感受美)――了解花(发现美)――创作花(创作美)”这三个环节进行教学。在发现美的环节中,以小组为单位,每一组选派一个小老师,记录总结大家的想法,最后上台代表整个组做发言。创作环节中,为学生展示了三种不同的绘画风格,即黑白表现、真实表现和想像表现。通过欣赏大量有关花的作品,再加上同学之间的相互讨论和老师的循循诱导,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想法也很多很多。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学生的作品各具特色,效果很好。
龙思思老师执教的《棉花姑娘》,在设计上注重学生的体验,并将它贯穿于课堂的始终。分角色表演时,根据自我体验,勇于创新,让学生在表演时品味语言美的同时又让他们记住了燕子、啄木鸟、青蛙的“职能”。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时,根据生活经验理解碧绿碧绿、雪白雪白的意思,教师采用简写和详写两个文段让学生既理解了这种叠词的意思,又懂得了使用这种叠词写句写话。结课时,质疑:在大自然。
汪慧兰老师执教的《我最好的老师》一课,课文文字虽显平淡,但感情却不平淡。作者对怀特森先生前后甚至有着截然相反的评价和感情。“水尝无华,相荡既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于是从情感冲突入手构筑对话来学习这篇文章,在这堂课上老师抓住了“算哪门子老师——我最好的老师”这一情感冲突,设计了两个主要的板块:欲扬先抑感受“气愤”和峰回路转深感“佩服”。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平台,读找体会重点词句,转换句式,拓展写话,接受和建立新的价值观。学生的感情变化是在品位和咀嚼课文的重点词句中自然发生的。
李妙静老师执教的《17、最大的书》,抓住了文眼“岩石就是书啊!”来设计主线问题:“岩石是什么?是怎样的书呢?”让学生带着这个主线问题来观看有关岩石介绍的视频,特别是对沉积岩的了解,沉积岩里蕴藏着许多矿物、化石,为学生下一步理解“宝藏”一词作铺垫。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主线问题自由读文,再通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突破难点。学生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对文本和大自然中的事物有了深刻感悟,激发学生去探索大自然奥秘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王银莲老师执教的《跨越百年的美丽》紧扣课题入手,设置疑问走近居里夫人。她以“美丽”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居里夫人为人类作出的杰出贡献,以及伟大的人格魅力。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学生的感悟和体会, 最后再联系全篇探讨课题的内涵,懂得这种美丽不仅跨越百年,而是一种永恒的美丽,进而真正明白“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整个课堂在读、思、悟、写四个方面呈现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
●重点之二:适合学生、教学方法的优化和研讨
谢思琼老师的葫芦丝教学用分层教学——分层施教、帮带互促,突破重难点。“器乐进课堂”并不是专业课,在进行器乐教学时遵循其音乐性、愉悦性、全面性、激励性、导向性等原则。在《金孔雀轻轻轻跳》一曲的教学中,对低年级学生只要求能演奏主旋律、节拍准确就行,高年级学生则要求能将技巧溶入,如虚震音、渐强渐弱,对换气的要求则更严格些。
对尖子生既让他们带领其它学生,又对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单独给他们安排专门的训练;对基础薄弱接受能力不强的同学安排简单易学的曲目,认真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让他们在激励的环境中学习。同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安排一个尖子生,由他们组织“帮带”教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一帮一”、“少带多”,互学互促。
每次教授新课后,选出学得较好的给小组示范、领奏,在各组之间开展竞赛、评优,互相过关。对共性问题集体辅导并重点讲,对个性的偏差课后单独纠正。组织学生搞合奏,由学得较好的同学担任主奏,其他同学协同合作演奏同一首乐曲, 这样既使学生各有所学,各有所得,又培养了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精神。
潘菲老师的美术课《大鱼和小鱼》,紧紧地抓住教学重点,即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鱼儿,感受鱼的外形和花纹,感受鱼的美,然后根据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但是动手能力较差,教师制定了适合的教学方法:1观察动画片激发学习兴趣2欣赏图片知道鱼的形状和花纹。3做鱼的游戏活跃课堂气氛,懂得大和小的对比。整堂课学生像走进鱼的世界里,学生积极性高。
杨文婷老师的《鱼游到了纸上》一课,一个“游”字贯穿全文,以学生的两个质疑“鱼能游到纸上吗?”“鱼怎样游到纸上?”为课堂主线,引导学生从青年观鱼、画鱼中体会人物做事专注、一丝不苟的精神,教师重视语言能力的训练,课堂延伸关于画画逼真的成语积累,课后练笔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进行对话描写。
戴愉姗老师执教的《月球之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了解月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了解课文中所写的月球之谜,是本文的重点。针对学生的情况,教师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根据课文需要收集了内容丰富的资料,如月亮诗句,登月录像和人类探月史资料等,使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这节课,教师以读为本,有针对性地多种形式地指导学生的朗读;让孩子们都当小小科学家,问题引入,小组讨论交流,举行“月球之谜发布会”,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使学生在具体的语境里感悟文本内容,拓展知识,效果不错。
甄敏老师执教的《女娲补天》一课,有这样一个环节:提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娲的问题。学生们纷纷说,是一个伟大的女娲,是一个舍已为人的女娲……在学生发言结束后,适当引导:“既然女娲如此伟大,我们又是如此尊敬和爱戴这位伟大的女神,那就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来把这篇课文齐读一遍吧。”此时学生群情激昂,朗读兴致很高,通过齐读,学生对女娲的伟大之处体会得更深刻。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也自然会为能成为这其中的一员而感到无比荣兴和自豪。
叶智慧老师执教的《刷子李》一课,在课文内容安排上教师首先大胆的聚焦表达形式,从曹小三的内心活动着手,并以图示的方式帮助学生感知“一波三折”,再聚焦文本内容,从细节描写中感知“技艺高超”探究刷子李的技艺高超,最后聚焦情感教育,要学生通过体会刷子李技艺之外的“奇”,体会刷子李是一本厚厚的人生之书,给我们做人的启示。
白丹老师执教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课,采用的教学策略是紧紧抓住“奇丽”与“奇特”两个词语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文段,划出能体现德国景色奇丽与民族奇特的句子,以此作为教学的两根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让孩子们默读并划出最能体现德国景色奇丽和民族奇特的句子。通过朗读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成芩青老师执教的《用7,8,9乘法口诀求商》一课,孩子们在已经学习了用2~6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运用类推的教学方法,放手让孩子们自主探究。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口诀缺几就商几。为了让孩子更好的运用口诀,在汇报计算答案的时候,都让孩子说说算理,加深孩子们对方法的理解。整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在内容设计上,特别是思考题——看谁最棒 ( )÷( )=7、( )÷( )=8、( )÷( )=9。孩子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的浓厚的数学兴趣。
陈艳桃老师执教的《用正比例解决问题》,本节课是在教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学习用比例知识来解答含正、反比例的问题。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利用正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并掌握解决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采用表格梳理信息的形式来突破重难点,数据列在表格里,对应的数量关系学生一目了然,书写对应的比例关系就比较清晰;整堂课以学生讨论为主,让学生去选择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体现了方法的多样性。
●重点之三:转换思维、提升教学境界的研讨
李迎春老师执教的《玲玲的画》一课,一是抓主线,帮学生理清思路,二是抓朗读,读中体会,体会中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紧跟“读(走进文本)——多形式地悟(理解文本)——再带着感受读(表现文本)”这一最基本的语文教学理念,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孩子们的表现特点,设计了表演读(读玲玲和爸爸的对话时)、推前想后体会读(如读玲玲“哇”地哭了起来的句子时,凭借老师提供的句式劝玲玲,帮玲玲)、加提示语读(如读玲玲哭着说话的句子时)、抓重点词理解读(如理解“端详”一词时)。在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的过程中,其实不正是他们对文本所体现的启发达到了理解的最高境界吗?
王继凤老师执教的《小白兔与小灰兔》,整节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个感悟、体验的过程。本课教学中,着重对比小白兔与小灰兔在不同时期的不同表现,加深学生对勤与懒的认识,对爱劳动好品质的向往。语文教学就应是一个将语文还原到一个具体的语文生活情境中,激活学生原有的语感和兴趣,在感性的实践过程中发展和形成语文素养。
崔小芳老师执教《太阳》一课,把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说明文会运用到说明方法,孩子们第一次接触说明方法,怎样让孩子们体会到运用说明方法的好处呢?教师就设计了“自由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相关语句”这一环节,指导学生朗读。让孩子们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运用数字说明事物的好处,浅显易懂。让孩子们做课堂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通过多层次的朗读、复述课文等环节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陈选科老师执教的《丑小鸭》一课,教学中注重在读中体验和感悟,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阅读,展开想象,体会文章的情感。让孩子们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读,让孩子纯真心灵与丑小鸭的美好心灵产生共鸣。其次,引导学生抓住“讥笑、追赶、只好、躲、才、悄悄地、冻僵、幸亏”等语言文字感受丑小鸭生活的苦难,并读出丑小鸭的伤心、痛苦。在提倡感悟体验的同时又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积累了词语,感受语言文字的奇妙。
姜冰老师执教的《父亲的菜园》一课,放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感悟上,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去理解和感悟“父亲”的精神。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从描写父亲开垦菜园言行的词句中体会父亲勤劳、坚毅的品质,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的爱是是教学重点。突破方法:先让学生借助字词典把课文内容读准确、读通顺。然后让学生用简略的语言概括说出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从而达到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目的。按照“画出相关句子—写出感悟—同桌交流—集体交流—解决问题”等环节组织学习,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以父亲的菜园为题”,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主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夸夸这位辛勤而又执着的父亲,达到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丁小庆老师执教的《有个洋娃娃》一课,是一首印度尼西亚的本土歌曲,节奏清晰明快,旋律优美流畅,具有浓厚的东南亚音乐风格。本课是“唱歌”课,老师以运用优美的歌声演唱歌曲《有个洋娃娃》为学习内容,以学生自主编创动作表演为难点,综合运用律动、打手号的音乐游戏、教师优美的范唱、质疑、解疑、短剧表演等手段循序渐进地将歌唱的学习方法、审美体验,表现创造融为一体,力求让学生在正确而富有感情地把握歌曲演唱的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
李旭老师的《Unit 13: The Food and Drinks We Like》一课,利用课件、图片、简笔画、实物等形式的教学手段来学习单词句型,情境性更强,容易让学生接受和记住,强化了句型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联系生活,使课堂英语生活化,让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创造情景突破课堂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各种课堂活动以及游戏,解决相应的英语应用问题。
随着持续深入而扎实开展的教学研究,“高效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不断得到探索和提升,专业的优秀教师队伍获得到良好建设,名师骨干教师不断涌现,将有力支持学校升级转型、高端优质的品牌发展之路。(教科研武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