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参加《中国基础英语教育》课题研讨会
2012年5月23日,应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课题组的邀请,我校教科研中心钟和军主任、国际部孙明亮主任、高中教导处唐根旺主任、小学教导处陈军主任以及小、初、高中英语教师12人,参加了在深圳市华侨城中央教科所南山附属学校举办的深圳实验基地课题实验研讨活动。
研讨会上,深圳各实验校教师、该校学生为大家现场展示了三节“典范英语”实验课堂。这些课堂内容取材于原版英文教材《典范英语》,围绕对故事的阅读和理解展开教与学的活动。这些课堂强调“以读为本,以读带听说写”,授课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阅读、理解、朗读、有感情的读。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故事情节、人物特点进行分析,同时学生们根据故事内容在课堂上进行了短剧表演。这些课例都较好体现了基于意义理解的外语教学模式——“整体输入、整体感悟、整体输出”,显现了英语语言学习“自然习得”的特点。
在课后交流研讨中,资深英语教师谈了自己在课题实验和英语教学中的成长心得,认为这种故事阅读教学和实验更加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语言能力和表现力比传统教学明显要强。那位毕业才一年的年轻教师在授课之后也坦然,这样的课堂学生更加喜欢,更能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更能得到领导同事和专家们的悉心指导,使自己成长的更好更快。教师成长、学生发展,这是实验教师们的共同感悟。
研讨会上,该校学生还表演了英文说唱、英文大型戏剧表演、《我有一个梦想》英文模仿演讲、民族舞蹈、合唱社节目等节目,展现了在课程改革中该校学生的整体素质。
随后,课题组主持人、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教育评测中心霍庆文教授作了题为《提升教育理念,坚持科学实验》的课题报告。深圳市有关实验学校校长也在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
该课题提出,大量阅读英语原版文学作品,掌握英语拼读规律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是学生奠定扎实语言根基、全面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根本途径。该课题构建了“基于意义的整体整出(整体-部分-整体)的外语教学模式”。其素质目标:学文化、启心智、爱生命。首要目标:培养学生的兴趣、语感。该课题从2007年至今,数百所实验学校已遍及全国,大量成功案例和有力的数据验证了该课题的可行、有效和科学。
课题实验教材——《典范英语》(GoodEnglish)原名《牛津阅读树》(Oxford ReadingTree),是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家喻户晓的英语母语学习材料,闻名英国,享誉世界。英国有80%的学校用它教学生学习母语,全球有133个国家用它作为外语学习教材。
《典范英语》共分九级,其中《典范英语》(1-5)针对小学生,《典范英语》(6-9)针对中学生。《典范英语》(1-5)在国内问世以来,深受广大英语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典范英语》(6-9)在此基础上,又从《牛津阅读树》中精选出64部适合我国中学生使用的作品,由权威英语教育专家精心编辑而成。本套教材语言纯正地道,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儿童生活,融故事性、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权威性于一体,同时,配有原声录音CD,便于学生模仿一口地道纯正的英语。
《典范英语》采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倡导“在故事中轻松、快乐、自然习得英语”,强调激发兴趣、培养语感、开阔视野、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奠定基础,符合语言教育规律。
《典范英语》作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课题实验教材,得到了我国英语教育界众多权威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强力推荐。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胡壮麟先生认为:“《典范英语》引人入胜,能给孩子带来快乐,让孩子从此爱上英语,轻松学会地道的英语。”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剑桥大学博士陈国华先生认为:“《典范英语》是一套能让孩子学而不厌的英语教材。”上海外国语大学原校长,教授,戴炜栋评价说,“这本书教会了中国孩子地道的英语,输入了很多语感,是真实自然的英文材料。”
突破语言学习的阅读、写作的难点障碍,我们要引导师生做到“让阅读成为习惯”、“厚重来自积累”,着力培养学生极强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我校升级转型发展的进程中,学校将加大力度推进英语课程改革,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指导下,通过《典范英语》教学,探索我校英语素质教育实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提升学生英语的学习兴趣、语言水平和学习质量,使英语教育成为我校卓有成效的品牌特色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