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开展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主题活动
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纪念日。借此契机,我校初中部开展了爱国主义教育系列之“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主题活动。
辛亥革命为中国历史舞台划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统治,给水深火热的中国燃起了新的希望;它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先进力量的进步,为新思想与新文化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它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不论之后何人再复辟帝制,人们都会拿起武器去战斗,去维护自己的利益,去捍卫自己的尊严,这代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文明。为了让同学们重温并深入了解这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初中部德育处于10月9日晚新闻课组织初一、初二年级全体同学观看了电影《辛亥革命》。
10月10日早上7:30,初中部全体师生齐聚学校操场,举行了“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主题升旗仪式。来自初一8班的李煜华同学在国旗下做了题为《牢记使命,奉献青春》的演讲:“时光流逝,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在这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纪念之际,我们的思绪又回到那百年前的武昌城,耳边仿佛再次响起隆隆的炮声,一副副年轻的面孔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当年正是他们为民主与自由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年代。当年,青年们是革命的催化剂,如今,青年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李煜华同学那饱含深情、激昂澎湃的演讲感染了在场的师生们。








是的,回顾历史,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在一次次重大历史关头,爱家爱国的优秀青年一次次站在了历史发展的风口浪尖,他们是推动社会前进、民族进步的重要力量。李煜华同学在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五四”时期,青年学生们纷纷将救国、救民作为自己的最高使命,如今爱国的表现已不再是救国、救民,而是兴国、强国。为此,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需要大力弘扬和秉承辛亥革命留下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辛亥武昌首义精神,即“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的力量!
10月12日上午,初一年级全体师生来到了广州中山纪念堂。师生们齐聚纪念堂内,认真聆听了讲解员的介绍。这里原是1921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出任非常大总统时的总统府旧址,是一座八角形殿式建筑,正面悬挂着孙中山手书的“天下为公”金字匾。堂前矗立着孙中山纪念铜像。铜像的造型是有讲究的——孙中山的左手用三只手指叉腰,代表着“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右手用五只手指拄着拐杖,代表着五权宪法。
纪念堂的建筑结构非常巧妙,体现了辛亥革命的改革创新精神。很多人都以为纪念堂是全木结构,其实,它是由钢筋混凝土构成。大堂内30米跨度的钢架,内部没有一根柱子。由于柱子都藏在墙里,所以纪念堂作为演出之用时,观众无论坐在哪个位置,观看舞台的视线都不会受阻;而且堂内没有回音,即使你坐在最远的角落,都能清晰地听到舞台的音响,这些在当时都是非常先进的建筑技术。听完介绍后,同学们纷纷参观了由纪念堂主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图片展。一幅幅记载着真实历史的图片映入了同学们的眼帘,在深入了解了辛亥革命前后历史的同时,同学们对革命的意义及革命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感悟。
行动是最好的纪念,发展是最好的继承。辛亥革命是中国文明进步的重要里程碑。今天,我们在缅怀历史的同时,更多的应该是规划未来。要努力学习,掌握本领,传承辛亥革命精神,即使道路崎岖、布满荆棘,也应微笑着握紧拳头,因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革命的奋斗已成历史,新的奋斗集结号才刚刚吹响,愿我们铭记历史,勇于创造新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