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教学绩效研究》获省级奖
经过四年多的实践研究,由雷丽霞校长主持的广东省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一五”课题《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的绩效研究》(立项编号:601100328)已通过结题鉴定,成果鉴定等级为“优秀”(最高等级)。
该课题从2007年2月立项、9月开题,始终坚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研究为实践,成果含理论”的基本思路,研究内容包括:①学科教学过程应用的绩效研究;②网络学习社区应用的绩效研究;③学校德育环节应用的绩效研究;④教师校本培训应用的绩效研究;⑤校本课程资源应用的绩效研究。
学校把信息化定位在“真实应用”、“文化建设”,通过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我校课堂教学、教学研究、校本教研、师生活动等方面的技术应用得到关注,应用实效性得到了重视和加强;通过学科教学以及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应用,我校中小学生的信息检索、课件制作、电子作品创作等整体水平较高,每年都有一大批学生获得各级奖项;教师队伍得到了锻炼和发展,年轻教师更是从中获益良多,他们在教学研究中颇有建树,在市区先后作课和介绍经验。

我校教育信息化全方位的成熟运用取得了明显效果,相关经验成果得到了推介和发表,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评估中获得优异评价,学生网络学习、资源建设应用以及全方位的校园信息化建设得到了专家同行的高度赞许。《中小学生网上寒(暑)假作业》荣获第十四届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赛一等奖(学科主题社区项目第一名)。
从研究了解学生入手,借助学校提供的各种信息平台和众多实践展示的机会,在“适合”两字上下功夫,有效解决了学生发展中的许多教育难题和疑难杂症。校园站上有师生家校互动园地,建立班级网站或主页,网站版主大多由学生担任,设立网上作业,开设家长专栏。教学中强调“自然、流畅”的媒体技术应用,即使简单的PPT课件,网络资源的整合,技术平台的课堂应用,都坚持“适时、适合、适度”的技术应用原则,即在合适的时间、恰当的时机、适宜的内容合理地使用媒体技术,目的是使教学效果得以优化和提升。
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来有效推进信息化建设,使之成为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有机部分,“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通过特色评选(如:设置个人或集体的应用特色评选项目)、展评活动(如:学生网上寒假作业展评、研究性学习成果展评等系列活动)、学生网上海选(如:“小学-我心目中最闪亮的星”“初中十佳学生评选”等活动)、绩效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结合(如:网上月考核管理)等措施,有力促进了学校管理服务和教育教学,同时也提升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成效。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真实应用,有赖于建立一种宽松和谐的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其关键在于“全员参与”,重在“真实应用”。我校越来越重视学校信息化的实际应用及教育效益,教师群体的认同感由此增强,信息化程度和水平也越来越强,具有浓厚文化气息和现代化的学校特色逐步形成,学校文化育人的教育效果就越发厚重和凸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