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我校航模社—社团培养兴趣特长
最近,我校小学部“航模社”及其活动引起了《信息时报》记者的关注,记者到校对师生进行了采访。2011年7月1日,《信息时报》以《不为加分为兴趣“三模三电”玩得欢》为题对包括我校“航模社”在内的广州市部分中小学“三模三电”开展情况进行了采访报道。
![]() |
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航模社里的小队员在操控飞机模型。 |
![]() |
▲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航模社。兴趣加上老师的指导,小朋友们的航模驾驶技术进步飞快。 |
一直以来我校十分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除了要在学业上获得优异表现之外,还要在兴趣爱好、个性特长等方面有所培养和发展。为此,学校开设了一系列人文素养类,科学技术类,艺术健身类,竞赛辅导类,学生社团类等拓展性兴趣特长类的选修课程。比如:快乐作文、国学经典、古诗文诵读、中外经典名著赏析、小发明小制作、科技创新项目、模型创作、信息科技、艺术表演、乐器演奏、合唱团、绘画社、演讲社、读书社、戏剧社、心理社、动漫社等。“航模社”就是众多学生社团当中的一个。
“专业小玩家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在前年曾获广州市科技协会主办的中小学生航模大赛一等奖。目前参加该校航模选修课的有7名学生,全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刚学玩航模一个学期。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些玩航模的孩子全是因为对这项活动感兴趣而自愿报班,都表示不知道玩航模可以加分。……除了所用航模需要自购外,参与学校选修课培训不需要交纳其他费用,一般在每周一节的选修课和每天完成作业后练玩航模。”
“其中林玥是航模队里唯一的女生……为何小女生会喜欢上玩飞机,她说:‘我觉得玩航模很爽很刺激,不像一般的唱歌跳舞那样!’除了在每周一节学校开设的航模选修课以及每个周六下午回校半小时的训练外,她每天回家后都会在完成作业后,在家花园的空地练习玩航模,每次约练40分钟。她说自己现在玩航模的水平一般,能操控航模左右转动,‘玩航模时,是手和脑一起动,手部灵活许多!’
而队里另一名玩航模的小男生骆家荣……他能让自己的闪电战机随意地上升、下降、悬停、左右转动。他也坦言玩航模不影响学习,每天在做完作业后玩上半小时,‘感觉脑瓜更灵了!’更难得的是,平日还是他60多岁的奶奶支持和陪伴他玩航模呢。
玩航模安全工作要做足 北大附中实验学校指导航模队的科技老师付新星也说:我们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后、在家人允许的情况下才玩航模,在校玩时也有老师指导保护。我要求学生在玩飞机模型时,让机尾不向人,飞机往前飞;操控航模时要看周围没人尤其是没有别的小孩。小孩在初玩航模时,航模飞行高度不要高于膝盖。稍熟练时,也不能高于胸部,飞行的距离也要控制在10米以内。另外,若是三年级以下的孩子玩航模,就嫌太小了……”
记者评述说:……现在,这些玩意儿已在校园中遍地开花,成为正儿八经的选修课、“第二课堂”,让学生能在玩乐中学习,确实是件好事情。不过,在应试教育高考指挥棒之下,许多有益身心的爱好都与高考加分挂钩,就会导致动机不纯,甚至让某些爱好被“妖魔化”。广州市教育部门在取消其功利性的同时,加大培养学生与考试、加分无关的兴趣特长的力度,肯定会受到不少愈加开明的学生家长、学校教师欢迎。
通过“人人有选修,班班有特色,个个有特长”的选修课活动,帮助孩子们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了自己的个性特长,极大提升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有效促进了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能力提升。这孩子们获得“高分数、高素质、高品位”提供了宽阔的平台,为孩子们的一生发展助力、加油。
附《信息时报》文章:
不为加分为兴趣“三模三电”玩得欢
大洋新闻 时间: 2011-07-01 来源: 信息时报 作者: 邝凝丹 钟俊峰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邝凝丹 钟俊峰 见习记者 高化艳 实习生 林涛 罗晓敏
■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郑启文 实习生 陈道嫦 林涛
近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从2011年入学的高中生、即2014年参加高考的考生起,“三模” “三电”的获奖加分资格一律取消。谈及取消的原因,广铁一中高三年级组组长黄涛就表示,“航模车模的成本太高,能玩得起这种模型的家庭并不多。”这种“有钱人”才玩得起的竞赛加分项目,取消才是最大的公平。而在一些省份,“三模三电”加分更是被形容为权力、金钱势力的“盛宴”。据报道,在浙江,只要参赛者交600元报名费和15000元“三模三电”的培训费,几乎所有参赛者都可以获得前六名的成绩最终获高考加20分。而绍兴一中2009年参加航模加分测试的19名考生中,13名考生的家长是副区长、建行行长、财政局副局长等地方权势人物。那么,在广州的中小学校里,“三模三电”又是何种状况呢?
令人欣慰的是,记者调查发现“三模三电”在广州中小学校中发展得较为健康,大部分学校负责人和参加活动的学生均表示,他们参加活动志在培养兴趣,而非为了加分,即使取消加分,他们依然会加大力度推广活动的开展。此外,教育部门和校方着重推广一些价格适中、适合学生玩的“三模三电”设备,同时经常提供免费培训,让学生甚至低至80元就能玩航模。
![]() |
航模比赛的国家标准参赛配备,不过参赛队员不需要全部配备齐全。 |
听从学校指导
玩“三模三电”不太“烧钱”
一直以来,市教育局并没有硬性要求中小学校组织无线电和航模活动,但越来越多中小学校开展此类活动。以航模为例,现在,广州市(包括番禺、从化、花都和增城)有三四成的中小学校开展航模活动,数目约有四五百间,而5年前,这个数目仅是数十。而在5年前广州开展无线电活动的中小学校有四五十间,现在已增至上百间了。
教育局提供经费支持
广州市青科教科技体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叶前进介绍,从去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就将无线电定向运动和航空、航海、车辆模型纳入科技体育的新范畴,并设立相关政策扶持科技教育进校园。而广州市教育局已是第十个年头将航模和无线电活动作为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在中小学校里推广了,现在更是为中小学校开展这些活动提供经费支持。
叶前进说,对于无线电和航模活动,许多家长认为这对子女将来学习物理有帮助。而且无线电测向活动在野外进行,对学生有减负、锻炼身体的作用,既有科技含量,又能锻炼身体。
广州实行“三模三电”的高考加分已有多年,但现在市教育局不提倡加分,其实是为了消除其功利性,防止家长孩子“跑偏”,但同时也看重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兴趣特长,为中小学校开展相关活动提供经费支持。叶前进说,“学生和家长不应该为了加分而去钻这些项目。如深圳有一所中学有一个班,全班有60多人,竟有30多人是模型特长生,一些学生本来不是对这方面感兴趣,为了加分而专门花很多时间去钻研,我觉得这样的比例是失调的,意义不大。”
玩航模一年花一两千即可
那么玩“三模三电”到底有多“烧钱”?以无线电测向活动为例,叶前进介绍,一台2米波的无线电测向机要价约是310元,一台80米波的无线电测向机价格更是在100元以内,就算是这两种装备都齐全了,总价也就400元左右,一般都能用好几年。至于航模的消费,叶前进介绍,最便宜的,就是在80元左右就能玩的小型航模飞机,中等的是要价五六百元的航模,包括四通道遥控直升机等,而最贵的模型则高达上万元,包括要烧汽油的大型飞机等。
叶前进说,现在市教育局推广的航模项目花费就在100~600元之间。不过,飞机航模用具是高科技精密产品,若不会玩的孩子弄坏了某一部分,就可能影响飞机的平衡性能,所以花费比无线电高。“若家长愿意为小孩玩航模投资的话,一年花个一两千元也就可以了。”叶前进也坦言,若家长按学校老师的指导投资小孩玩航模的话,就不算太“烧钱”,只是如果缺乏指导的话,买不适合孩子玩的大型贵价航模,钻加分的牛角尖,才可能会不必要地“烧钱”。
![]() |
天荣中学的无线电兴趣小组,老师正在指导学生练习。 |
![]() |
▲广州开发区中学的陈远伦老师在指导学生航模知识。 |
校方反应
加分取消了 投入反加大
天荣中学近几年每年都有学生被广州重点高中选为无线电特长生而录取,曾在今年举办的广东省无线电测向锦标赛中,男团取得短2米团体赛的第一名,现在各年级的300多名学生中有三分之一以上学生选修“三电”课程。当记者问起2014年取消高考加分之后,作为初中的这一门综合实践课是否会取消,或者减少对这门课程的重视?该校姜副校长称:“既然这门实践课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还能开发智力,并且有助于学生提高互相合作的能力,对学生以后进行机器人制作、提升电子技术等方面都很有帮助,为什么要取消呢?”
不是为了加分才参加兴趣班
姜副校长还说,未来在无线电教学上的投入还会增加。在2007年开兴趣班时,纯粹是源于学生对此项目的爱好而已,当年就组织学生参加了一个全国的无线电比赛,没想到第一次参赛就取得了华南分区赛的少年男子B组测向第一名,少年女子组制作一等奖等奖项,“现场学生对此项活动的热爱和创造力与反应力,让我们这些老师感到吃惊,觉得这是培养孩子动手和思考能力的好方法。”
记者采访该校无线电队的学生及其家长,发现大部分人都是因为感兴趣而不是加分而去学习无线电。天荣中学初一的梓宏同学告诉记者,“最初我只是对于这门课程内部的知识感到好奇就选了这门兴趣班,但是越学越感觉喜欢,我家人也很支持我。我从没想过高考加分,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一定会坚持。”而无线电测向技术队队长高二学生阿鹄父亲说从来就不支持孩子死读书,有一个爱好还是好的,若是在爱好的同时还能加分那是最好的,“取消加分的话,我也一样支持孩子在课余时间训练无线电测向技术。”
培养科学探索精神才是重要
而市二中的无线电特长班在广州也是小有名气的,该校的张副校长表示也关注到了无线电的高考加分取消的新闻,“学校绝不会功利化的引导学生的兴趣,还是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孩子的爱好,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科学的精神才是重要的。”他说,除了无线电技术,校内还有其他一些体育以及艺术社团,都是高考不加分的项目,没必要纠缠这个取消不取消。
市场反应
“三航三电”暑期热销
普通家庭也能负担
记者调查发现,大部分航模在海印电器城有售,而到中山六路的陶街则能淘到无线电产品。在海印电器城经营玩具店的郑先生告诉记者,中学生参加航模比赛的模型是有统一标准的,功能比较简单,以比赛用的整套直升机模型为例大约在200元左右,一般的家庭都能够负担。郑先生说,“很多学生玩航模主要是为了兴趣,他们并不会看重是否可以加分。但部分家长的想法比较功利一点,如果没有加分便不会鼓励子女玩航模,因为他们还是会担心影响学业。”
踏入暑期正是各种学生航模比赛的高峰期,虽然有取消加分的政策,但近来航模销量反而增加,“来购买比赛遥控车的比较多,80元左右的那款比赛专用车比较热销,高峰期每天可以卖10台左右。遥控飞机和遥控船因为对场地要求比较高,所以购买的人不算多。”
在中山六路陶街经营电子产品零件生意的李先生告诉记者,陶街的店铺主要是做熟客生意,偶尔会见到有老师带学生来淘零件。除了单位大批量采购无线电设备,来淘宝的人多数是发烧友,购买整机的人不算很多,一般是来配置晶体管、专用电阻等易损耗或者使用量大的零件。在学校放假时期会有较多的大学生前来买备用零件。
专业小玩家
曾为加分拼命练习 培养兴趣才是正道
市16中高三男生小卢是学校无线电队的成员,从小学四年级就开始玩无线电,2006年,市16中组建无线电测向队,刚上初中的阿布就是“元老”之一。
小卢告诉记者,他买了两件无线电测向设备,价格各是200多元。他认为玩无线电花费其实不算贵,比较大的花费在于参赛。就如去年的全国中学生无线电测向比赛在山东举行,机票和住宿费用、报名费合共需要五六千元。此外,在参加无线电比赛时需要奔跑,所以小卢说要先练好体能,“每天要练跑两千米,有队员还每天练跑三千米呢,不过跑得太累也不好,感到身心俱疲。”
到了初三时,刚好赶上第17届世界无线电测向锦标赛,但正忙于应付中考的他,已无精力参赛。就在那一次比赛中,该校初二的冯文彦同学还摘获冠军。对此,小卢感叹“太可惜了!”他可惜自己错过了高考加分的机会,一直以来也投入了太多额外精力在训练体能上,如果轻松一点,只为培养兴趣,不为追求高考加分而拼命练习的话,效果会更好。
100多元课后玩翻天 “感觉脑瓜更灵了”
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在前年曾获广州市科技协会主办的中小学生航模大赛一等奖。目前参加该校航模选修课的有7名学生,全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刚学玩航模一个学期。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些玩航模的孩子全是因为对这项活动感兴趣而自愿报班,都表示不知道玩航模可以加分。他们所买的航模每件价格在100~200元间,每人大部分是拥有1~2件,除了所用航模需要自购外,参与学校选修课培训不需要交纳其他费用,一般在每周一节的选修课和每天完成作业后练玩航模。
其中林玥是航模队里唯一的女生,她常玩的闪电战机要价仅需100多元,指导老师付新星说,这在航模队员所拥有的“宝贝”中,算是最便宜的一架了。为何小女生会喜欢上玩飞机,她说:“我觉得玩航模很爽很刺激,不像一般的唱歌跳舞那样!”除了在每周一节学校开设的航模选修课以及每个周六下午回校半小时的训练外,她每天回家后都会在完成作业后,在家花园的空地练习玩航模,每次约练40分钟。她说自己现在玩航模的水平一般,能操控航模左右转动,“玩航模时,是手和脑一起动,手部灵活许多!”而队里另一名玩航模的小男生骆家荣,是拥有最多“宝贝”的队员,家里有7~8架飞机,最贵的是价格220元的闪电战机。他能让自己的闪电战机随意地上升、下降、悬停、左右转动。他也坦言玩航模不影响学习,每天在做完作业后玩上半小时,“感觉脑瓜更灵了!”更难得的是,平日还是他60多岁的奶奶支持和陪伴他玩航模呢。
玩航模安全工作要做足
鉴于外地曾发生玩大型遥控飞机伤人或致死的悲惨事件,广州市青科教科技体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叶前进就表示,“每次我们组织中小学生的航模比赛,都会要求参赛学生购买意外保险,而教师也要教学生在航模方面的基本使用知识。”
北大附中实验学校指导航模队的科技老师付新星也说:“我们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后、在家人允许的情况下才玩航模,在校玩时也有老师指导保护。我要求学生在玩飞机模型时,让机尾不向人,飞机往前飞;操控航模时要看周围没人尤其是没有别的小孩。小孩在初玩航模时,航模飞行高度不要高于膝盖。稍熟练时,也不能高于胸部,飞行的距离也要控制在10米以内。另外,若是三年级以下的孩子玩航模,就嫌太小了。适合小学生玩的航模就是100~200元间的小型航模。”
记者手记
在记者小时候的上个世纪90年代,玩昂贵的“三航三模”似乎是可望不可及的事情,现在,这些玩意儿已在校园中遍地开花,成为正儿八经的选修课、“第二课堂”,让学生能在玩乐中学习,确实是件好事情。不过,在应试教育高考指挥棒之下,许多有益身心的爱好都与高考加分挂钩,就会导致动机不纯,甚至让某些爱好被“妖魔化”。广州市教育部门在取消其功利性的同时,加大培养学生与考试、加分无关的兴趣特长的力度,肯定会受到不少愈加开明的学生家长、学校教师欢迎。
信息时报记者 邝凝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