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开展“满意在课堂”教学开放日活动
题记:“课堂为学生学而教,学生因自主互助而发展!”——遵循学校“多元、开放、高效课堂”原则,以“提升学生学习状态、促进学生最优发展”为目的和评价要点,全校上下积极探索“高效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深化推进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五月结合家长开放日,初中部组织开展了“满意在课堂”教学研究系列活动,各年级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亮点纷呈。在系列教学实践研究中,老师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让学生的“高分数”在“高效自主互助课堂”中实现。
●初一年级部分课堂教学的亮点:
丁国华老师的语文课——郑振铎先生的《猫》。课堂开始,丁老师积极创设氛围,让学生结合生活谈家养宠物的情形,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参与热烈。在速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内容,对课文能有整体的了解。针对课文中三次养猫的不同情形,丁老师采用列表格的方式,从三只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和作者的情感等方面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再次走进课文,指导方法,获取信息,然后水到渠成归纳出主题。同时通过介绍作者的经历,利用资料助读,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整堂课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书,思考,笔记,讨论,主动参与,收获颇丰!
朱东兴老师讲授了文言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他精心制作了课件,图文并茂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的问题,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主题的挖掘等,引发学生的思考、感悟,并引导学生把两篇文言文中的夸父和共工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学生的课堂学习逐步深入,扎实有效。
王山老师的数学课《不等式的应用题》,重点讨论了两方面的问题:(1)如何根据实际问题列不等式?(本章中心问题)(2)如何解不等式?(本节的重点,比较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课堂学习从生活中常见的购物问题引入,问题的背景涉及空气质量、旅行规划、炒股受益等,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参与积极,家长也很感兴趣。该课以学案为载体,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课堂教学能够落实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步步引导,规范学生的解答过程,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
金克雄老师的数学课《一元一次不等式的简单应用》,充分运用了“学案导学”课堂模式方法(预习+展示+反馈)。亮点一:由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生活情景引入,充分感受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来源于生活,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之中处处有数学。亮点二: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把课堂更多的还给了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宰,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亮点三:当学生在讲台展示时,学生们可以质疑,主讲的学生答疑,教师点拨,起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作用,特别是在质疑中对每一题的举一反三作用。突出了学习小组的作用,让学生进行组内交流、探索,然后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亮点四: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使乏味的数学学习变得有滋有味。亮点五:学生主动参与度较高,课堂上学生普遍积极主动参与,小组学习的作用得到一定程度的运用和发挥,整体效果良好。
王彦平老师的数学课《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通过商场购物的打折优惠问题,结合实际问题来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源自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层层设疑,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类和归纳,从而培养学生的分类讨论思想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陈国斌老师的数学课,以学案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抓住课堂练习中学生的易错处,及时而全面地反馈学生的当堂学习情况;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错误,反复进行模拟练习,从而确保课堂效果的达成。
段友贞老师的英语课,围绕Unit 6 的话题—Water,通过“任务驱动——自主学习——小组探究——讨论展示——教师点拨”几个教学环节,对学生进行口语、笔头的综合训练,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人和事,讨论水资源的浪费现象、如何节约用水,让学生认识到水的重要性,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在学生的讨论和展示中,学生积极参与,思维活跃。
王彩玲老师在10班上了一堂《怎样选择坚强》习题课。通过设置情境、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实践,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家长听完课后,高兴的说,王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教给孩子们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注意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张坤老师的生物课《输血与血型》,通过车祸现场及医院120车送伤员进入医院急救的多媒体展示,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本课的主题。通过血型的发现史、两种血清鉴定四种血型、输血关系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激发进一步探究问题的热情。
●初二年级部分课堂教学的亮点:
赵全明的听力课《Listening for details》,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听录音来学会准确获取材料信息中的内容,这要求学生提高听力的能力和技巧。本节课分为听前、听中、听后三个环节。最大突破点:听前让学生总结以前了解或运用过的听力技巧有哪些?比如:预测内容或答案等。让学生做到听前有预测,心中有方法,这样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就能有的放矢,从而专注并有能力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林子洪老师的英语课《A Guangzhou student in an Australia school》,通过展示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袋鼠等,创设情景,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随后以问题为主线,以任务为导向,带领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对课文进行多个层次的解读,其间穿插个人朗读、分组朗读、集体朗读,用不同的方式来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
焦秀艳老师的数学课《等腰梯形的判定》,始终贯穿着“转换”的思想。如,在证等腰梯形同一底上两个角相等的逆命题时,通过复习上节课在梯形中添加适当辅助线的几种方法,给机会让孩子们分小组进行讨论。有的小组平移腰、有的画高,有的延长两腰等,将梯形问题这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有效地转化为平行四边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矩形等熟悉而简单的问题来加以解决。通过该课的学习,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
黄永叶老师的政治课《维护消费者权益》,重点是掌握有哪些“维权”的途径,难点是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和提高自身素质的意识及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整节课以案例教学法进行。用视频导入,让学生讲述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类似情况,教师就势引导学生分析案例:有些人经不住广告的诱惑而买了虚假产品,那他要不要去讨个说法?学生纷纷回答要,并说出了自己的理由,较好掌握了维权的第一个途径:与经营者协商;接下来继续分析案例:受害者拿着产品找到了药店,但营业员以没有购物凭证为由,拒绝退货退款,教师又抛出第二个问题:“退货该找谁?”学生又纷纷给出自己的答案:有的说打12315投诉,有的说找警察,有的说找城管……就题目的关键词来引导学生,从而得出第二个途径——找消协协调……最后,“如果你是材料中的受害者,你会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从而彻底突破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分析,从而增强自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关注生活、关注实际的能力。
吴燕老师的地理课注重读图。读图有三个步骤:第一看图的名称,第二看图例和比例尺的相关信息,相当于地图给出了已知条件,第三看地图中经纬网的分布,确定所要解决的问题。学会读图是学好地理的前提与关健。该节课上,吴老师引导学生对地图进行判读和应用,引导学生从读图中获取信息,同时采取手势教学,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达到学生易懂且印象深刻的效果,从而突破该课的难点。(教科研武珊供稿)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