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参加“红色之旅—职业考察系列课程”
2011年5月11下午,我校初中部团委学生会干部代表张婧雯和刘俞延同学在团委书记谭丽霞老师的带领下,与海珠区教育局领导、各中学团委书记老师们一同参加了由海珠区教育局主办的一次有意义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一行人分别参观了海珠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元帅府以及海珠区经济建设成果、珠江啤酒公司。这次的活动让我们受益良多。
这是初中部“领导力开发课程”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社会实践考察活动,也是落实学校“学生工程”“重点课程”——《职业考察系列课程》的实践活动之一。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位于珠江边上的大元帅府。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是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元帅府旧址为依托建立的遗址性纪念馆,1917-1925年间孙中山先生曾两次在这里建立大元帅府,领导中国民主革命。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孙中山先生起居生活的卧室客厅以及带领一帮壮士为中华民族而奋斗的工作室。房间内的摆设基本上还原了当时的布局,一桌一椅都充满了历史的气息。走在大元帅府的地砖上,时间仿佛倒流,回到了百年前的中国。在这里,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这帮壮士们满腔的热血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感,我们仿佛能听到孙中山先生为国家的兴亡而奋斗的呐喊之声!在参观中,我们还临摹了书法,体验了“大同”与“博爱”的中华民族传统之美。通过这次的参观,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被民国烈士们热血昂扬的斗志所深深地触动!
第二站是参观珠江啤酒公司。在当今社会,啤酒己经不再仅仅是饮料了,它作为一种文化记录了整个世界的发展历史。我们参观了啤酒公司里的珠江英博国际啤酒博物馆。博物馆2004年奠基,2009年开馆至今,它是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与世界最大的啤酒企业一一比利时英博啤酒合作兴建的一座具有观赏性、娱乐性、教育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国际化、开放性啤酒文化展示场所。它还作为一个爱国主义基地提供地给中小学生进行参观学习。博物馆犹如一个艺术长廊:远古时期啤酒的厚重历史,被展示在墙壁上一幅幅古朴精彩的连环画中,每一幅画都在讲述着不平凡的故事。
珠江啤酒厂宣传部部长十分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通过观看视频短片,我们了解了珠江啤酒公司的文化和啤酒的发展历史。珠江啤酒公司作为我们广州城市的骄傲,其啤酒生产技术已经达到世界的先进水平。1997年在国内首先研发出纯生啤酒,也是中国最早生产白啤酒的公司。珠江啤酒厂1985年投产至今,年产200万吨啤酒,单一厂的生产能力是亚洲最强。
观看完短片后,我们进入了啤酒博物馆的展示区。这里十分生动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啤酒的起源、发展以及最新的酿酒机器。原来啤酒有这么长久的历史了!早在公元几千年前,人们便发明了酿造古代啤酒的方法,我国古代也有一套自己酿制啤酒的方法呢。在十九世纪时,啤酒在欧洲一带非常盛行,它与当时的宗教及皇室有很深的渊源,还被那时的人们称为“生命之水”!除此之外,留给我们最深印象的便是“醉酒走廊”。在那里,游客能真切地体验到醉酒时晕晕乎乎的感觉,走路也走不稳。“醉酒走廊”提醒人们不宜过量的喝酒,这对身体会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
随后,我们参观了珠江啤酒厂的生产间。在进入生产间的楼梯口,有一幅巨大的照片墙映入眼帘,那是一张张公司员工们快乐的个人照、集体照、家庭生活照,非常的温馨、和谐。上了楼梯,是一条文化长廊,贴满了优秀共产党员以及先进人物的事迹、图片介绍。一路走过,那一个个感人的真实事迹让我们不禁放慢了脚步,细心品读。在这里,珠江啤酒公司良好的企业文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酿酒是一门艺术,珠江啤酒厂不仅选用了最好的麦芽、酒花和来自东江的纯净水来酿造啤酒,而且所选聘的员工也是非常兢兢业业的。生产间是无菌室,我们隔着透明玻璃,观看了运用现代先进技术生产啤酒的全过程。从选瓶到消毒,从生产到装瓶,到最后装箱,生产啤酒的步骤连成了一条技术发达并充满现代感的生产线。可以想象,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流水线作业有多么的烦闷,可我们所看到的每一位工人都是戴着无菌帽,穿着无菌服,井然有序地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没有丝毫的怠慢。
我想在学习中,我们也应该学习他们不怕艰苦和烦闷,坚持到底的精神。临走前,我们还到酒吧品尝了一小口纯生啤酒,麦芽的香味在口中久久地停留着,使人回味无穷。
这次的参观游览,的确使我们收益良多。一个企业如何运作与宣传,企业经济与企业文化相结合、共发展,这是我们在书本上学习不到的知识。了解社会,提前与社会接轨,我想这是现代学生十分需要的。另外,还让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和高兴的是,作为本次参观游览活动唯一一所学校的学生干部代表,我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得到了教育局领导和同行的老师们一致的赞许。他们称赞说,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同学们积极求知的态度、认真探索的精神,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活动还在火热进行中!下一站,我们将带领更多的学生领袖走进民营企业,了解民营企业家的创业之路和管理之方,让我们一起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