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迈克启蒙英语”课程教学成果显著
2011年4月7日,为期一天的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小学迈克启蒙英语教学研讨暨科研课题立项工作会”系列活动开展。上午是听课观课、评课议课活动,下午是专家指导、课题立项培训活动。雷丽霞校长、教科研钟和军主任、“迈克启蒙英语”课程指导专家黄春华女士以及英语组全体老师,小学部干部全程参加了本次活动。
●课例研讨探索学科、学习的规律与方法
上午,实验教师王颖华、胡甦兰两位老师分别在一年级(4)班、(1)班上了一节“迈克启蒙英语”教学研究课。
课堂上老师们认真用心,尤其孩子们英文拼读的出色表现,以及课堂上全过程专注、投入的学习状态,令大家印象深刻,为之感动——一年级这么小的孩子,一节课从始到终每一个孩子都能保持这么好的学习状态,着实感动!
评课议课时,英语老师们对这一轮的研讨课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小学英语教研组长詹瑞芬老师说,孩子们的英语学习更加优秀了,老师们课堂上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低段备长童君老师说,胡老师课堂活跃,学生乐于参与,发音、拼读训练非常有效;王老师进步很大,这节课容量大,重点突出,借助“轻松拼读”强化学生对音素发音和单词听力的检测,都很出色。苏丽萍老师说,王老师的课堂思路清晰,学生读音准确,表现出色,胡老师课堂注重了学生发音和听力的训练,尤其课堂评价反馈方式新颖……老师们从不同角度对这两节课进行了评议,同时提出了可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指导专家黄春华女士对这两节课也作了精彩的点评。首先,她认为两位老师和孩子们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和收获。课堂有序、“安静”,让孩子们始终参与在学习之中,这是王颖华老师课堂的最大进步;而胡甦兰老师课堂的最大进步则是“课堂明显具有节奏感,孩子们积极愉快的学”。 她强调在英语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语言“整体感”的培养,要多听多看、少解析、善引导,注重培养学生音素的准确发音、轻松拼读,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迈克启蒙英语”课程资源的引进和校本化的实施,让孩子们对英语学习保持和激发出浓厚的兴趣,准确的发音、快乐的拼读和初步的阅读都让孩子们乐此不疲,更难得的是经过这样的课程实施,我们老师在专业水平上有了更为长足的进步和成长,课堂的逐步成型和孩子们的优秀表现让老师们体验到了成功,增强了自信,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充分认可和高看,赢得了孩子们的爱戴和家长的信任和满意。
●课题研讨有效衔接构建小学英语教学特色
下午举行的是“迈克启蒙英语教学研讨暨科研课题立项工作会”。教科研中心钟和军主任主持了会议,他谈到本次活动召开的两个依据所在:一是学生进步快,表现好,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课程初具成效;二是教师提升快,通过课程实施增强了实验老师的自信和专业水平,课程实施具有初步的研究成果。
会上,雷丽霞校长向黄春华女士颁发了学校课程指导专家的聘书,为《小学迈克启蒙英语校本课程开发与实验研究》课题组主持人詹瑞芬、童君两位老师颁发了课题立项证书,为胡甦兰、王颖华、苏丽萍三位老师颁发课题组第一批核心成员证书,并给小学部颁发了课题立项通知书。雷校长、黄春华女士、韩文主任、陈军主任、郭长华主任、钟和军主任和课题组全体成员愉快地合影留念。
钟主任主持说,一个多学期的“迈克启蒙英语”实验,小学部干部和老师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黄春华老师曾先后五次到校,通过各种方式和实验老师们进行了到位的指导,对课程推进起了关键的作用。
会上,黄春华女士对学校聘请表示了衷心的感谢,她说遵循蒙台利梭理论编制的“迈克启蒙英语”系列课程教材得以在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的成功实施,且取得令人鼓舞的实验成效,特别要感谢学校学部的支持和老师们的努力,使“迈克启蒙英语”发挥了应有价值,特别的感到欣慰和开心。
随后,结合对老师们的“学生为何这么快就能拼读甚至记住这么多的英文单词?”“为什么学生能有这么好的表现?”等困惑的解答,黄老师指出这是由于“迈克启蒙英语”遵循0-6岁孩子语言学习的规律,课程内在逻辑的特点所决定。她从“课程整体思路”、“课程的教材结构”、“教学疑难问题研讨”三个层面进行了讲解和交流。
在谈到课程思路时,她运用列坐标系的方式重点对英语学习的“音”、“义”两方面的具体内容和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了讲解。她认为“音”(听、说、朗读、拼写)具有音素、单词、句子、文章这些递进式的关系,“义”(阅读、写作)也同样有单词、句子、文章递进式的关系。
结合对老师们的“为什么小学三年级刚学英语的孩子为何觉得困难?”这些问题的分析,她指出,常规的课程和教学一上来就让孩子直接记住或强记那些常用的英文单词,在学生缺少英语学习的知识基础的情况下、如果再缺乏好的方法,那么出现“学英语难”这些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她强调,语言学习的最佳敏感期是0-6岁,这一时期孩子们的语言辨别力和吸收能力都很强,学习英语如果方法得当将最有成效。为此,“迈克启蒙英语”从孩子们系统学习“快乐音素”的正确发音和准确辨别开始(“音”–音素、单词,侧重听说、初步拼写),进而到按规律编排的英文单词“轻松拼写”和“故事系列”句子短文的初步阅读上来(“义”–单词、句子,侧重阅读),这样既有效分解了英语学习的难度,又注重从最基础的扎实做起,层层递进,不断增强学生英语学习能力。
针对老师们提及目前中小学普遍进行的“英语音标教学难”、“英语单词量薄弱”、“普遍缺乏学习兴趣”等问题,她强调遵循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及其运用,比如“迈克启蒙英语”的词汇教学结构包括:26个音素——3字母单词——3字母例外——双辅音混合辅音——长元音——双元音等的拼读规律和方法。
目前小学一年级“迈克启蒙英语”已进入初步阅读的教学阶段,她建议在孩子们掌握26个音素和3字母单词的拼读法这一基础上,要注重培养孩子们语言的整体感(语感培养),让孩子“多听故事原音,少解析,让他们进入故事,享受故事,或通过老师的提问设计等方式,使学生自己理解故事,享受语言学习的美、语言学习的乐趣,最终达到在听故事、看故事当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经过这些有效而丰富的阅读,使学生逐步厚实起来,当他们长大成人之后这些吸收了的知识营养一定能够很好的成就孩子。
当中,韩文主任、陈军主任、英语老师们纷纷发言,踊跃参与,大家就目前英语教学中的困惑、以及如何使“迈克启蒙英语”形成特色优势,并与小学中高段英语有效衔接,由此构建我校小学英语教学的特色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钟主任分析指出,从大家前后多轮的研讨和教学检测结果来看,我们至少取得了这样的两点共识——其一,“迈克启蒙英语”课程及老师们的教学一定能够为孩子们学习英语奠基扎实的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基本能力),这一点大家已经普遍认可并高度评价;其二,“迈克启蒙英语”能够为孩子们的英语学习提供可靠的学习方法, 在后续的英语学习中继续保持优势。
雷校长总结说,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实践,老师们对“迈克启蒙英语”课程从不了解到了解、从先行者实验到今天的课题组成立,这项课程实验对下阶段学校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特别感谢黄春华老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教科研中心、小学部、小一老师们、小学英语组全体老师们的努力和付出。
雷校长谈到了自己的听课感受,“一年级的孩子能够在40分钟内一直保持着愉快、积极、投入的学习状态,很不简单啊!”校长建议下阶段要“整体把握”课题项目的实施,并分“观念、思路、方法”三个方面作了讲解,指出其核心是目标的确立和实现。
⊙观念(怎么看待、如何认识)——我们构建的是“为学生学而教”的课堂,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想学、乐学、会学”。
⊙思路(学什么?怎么学?)——“迈克启蒙英语”把学生如何学好英语作为最根本、最核心的任务,从学科教学、儿童认知等方面加以研究和实践。这给我们的教学以很大的启发,这在全校范围内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以往在对待学生如何学习这一问题上,我们往往采取的思路是更多的是在“帮态度”而缺乏“帮方法”。而“迈克启蒙英语”更多的是提供给学生如何学习英语的“好方法”。非常有意义!
⊙方法(如何做)——针对目前现状,我们需要采取创新的方法。创新的方法主要两种,一种是从无到有,“迈克启蒙英语”的引进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另一种是整合创新,我们可以把“迈克启蒙英语”的好方法渗透迁移到相关层面,甚至与现行课程教材进行整合,开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英语课程。
同时学校决定2011年9月在小学一年级全面实施“迈克启蒙英语”新课程,让孩子们在轻松、愉悦、智慧中学好英语,真正实现“减负增效”。
雷校长鼓励大家一起参与到这项非常有意义的课题研究实践当中,在课程开发、教材编写等系列实践中老师们的专业化程度将越来越高,我们希望达到这样的一个高度:孩子在这里学的轻松、成绩更加优秀、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发展自己的各个方面,老师们在这里能够获得最快最好的发展和回报,真正实现减负增效,大幅度的提升专业化水平。
大家认为“迈克启蒙英语”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效,有如下原因:
一是我们引进了一个好的课程,包括课程大纲、教材资源、师资培训、评价标准等,为孩子学习英文找到了一套科学的、好的“方法”;
二是我们老师教的好,课堂目的明确、思路清晰、训练到位,帮助孩子通过学习真正获得了知识,体验到了学习求知的乐趣;
三是遵循儿童认知规律和学科的内在逻辑结构,真正从研究教师的“教”转变到研究学生的“学”上来了。课堂上孩子自信的表现、扎实的基础,都很好体现了我们的教学能够给孩子们学科基本能力的锻炼和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
(教科研武珊供稿)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