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部“提升专业能力”班主任论坛活动
为进一步提高班主任的管理水平,促进班主任专业化成长,本学期小学部围绕“同伴互助共同成长”为主题开展教师论坛活动。通过优秀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经验介绍推广,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从而促进全体班主任提升专业能力。
本学期有多年带班经验的广州市优秀班主任张志红老师介绍了她成功的班级管理经验;初出茅庐的新任班主任胡甦兰老师就她如何能带出一个大家交口称赞的一年级班级,跟大家进行了经验分享。同伴互助式的交流学习,让大家看到了一个优秀班集体的形成,靠的不仅仅是经验和责任,更是爱心和智慧。
张志红老师管理的班级曾多次荣获“先进班级”“红旗班级”,在论坛中,张老师就如何管理班级、创建优良班风作了一次高效而实用的交流报告,从勤深入 、 严要求、 细管理三个方面阐述了班级管理的条件、基础与关键所在,其质朴的言语、实用的方法,获得了高度赞赏,老师们均表示受益匪浅。
一、“勤”是班主任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班级管理靠的就是勤跑、勤观察、勤了解。多点时间巡堂,与各科任教师多交换意见,及时了解、掌握班上的动态,遏制不良之风的“抬头”,是张老师的常做事项。同时,张老师还十分注重勤动手,以自己的行为去带动学生。教室里偶尔出现纸屑也会弯腰捡起来。课间去教室转转时看到桌椅摆放不整齐,都动手摆一摆。班主任的手勤,在学生中间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影响力,为形成一个积极优秀的班级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严”是班主任工作的基础。班主任只有以身作则,严于律已,才能达到“言传身教”的目的,才能取得学生的钦佩。“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自已心须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已带头不做。”张老师铿锵有力的声音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班主任。要求学生也要严格,用纪律来约束学生,才能形成好的班风与纪律。但要做到“严而不厉,严而有度”。每学期开学的前两天张老师总是先制订出非常细致的班规,“说话算数,讲到做到”,并且奖罚分明,是张老师的一惯管理风格,这对形成一个守纪律的班集体起到了奠定基础的作用。
三、“细”是班主任工作的关键。周评比加减分制,促学生习惯的养成。评比制度简单易操作,每天的评分直接显示在黑板上,真的做的公平、公正,效果明显。 好习惯的培养,是良好班风形成的根本 。长期以来,张老师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生活中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课堂内的常规训练,课间活动的有序开展,课前古诗有声有色地背诵,已成为三(4)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教有法,但无定法”,要想管理好班级,形成一个具有良好班风的优秀班集体,就必须从“勤严细”着手,使学生学得会,做得到,记得住的,这样让学生有章可循,良好的班风就容易形成。
“没有理由,就是喜欢”是胡甦兰老师报告的主题。
“喜欢你的班级!”——是一年级新上任的班主任胡甦兰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胡老师以这为题,向全体小学部班主任做了一次精彩的经验交流。胡老师分别从“喜欢拍照,喜欢和学生一起做卫生,喜欢有规则,喜欢奖励,喜欢发现,延续喜欢”六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带班的心得体会。
因为“喜欢拍照”,班级的任何一点变化都逃不过胡老师的眼睛。镜头中,记录了老师的苦辣酸甜,也展现了孩子们的喜怒哀乐。进步了,被拍下;做错了,被拍下;开心时,被拍下;伤心时,也被拍下……什么样的关注能比得上时刻被镜头关注,一不留神,就做了照片中的“主角”。胡老师和她的孩子们乐此不疲,在镜头中一天天成长。
因为“喜欢和学生一起做卫生”,从而成功走进了孩子的心灵。孩子对老师说:“只要有大人跟我一起做事情, 我做的事情老师们能看见, 我就会喜欢去做。”这点点小心思被胡老师充分调动起来,带出了一大群“自理小能手”。
因为“喜欢有规则”,胡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制定出了他们班的班规:1. 主动打招呼。2.不可以有粗鲁的动作。3. 不可以打扰别人。4. 别人的东西不能拿。5. 请归位。 请你归位, 请让你的东西归位, 请让你看到的垃圾归位,等等。6.请等待。7. 做错事情要道歉, 并有权利要求别人道歉。事实证明,用蒙特梭利的教育方式,孩子是完全有能力在自由中遵守这些规则的。
因为“喜欢奖励,喜欢发现”,胡老师成了孩子们的好朋友。在胡老师的眼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亮点,都得到了老师的赞美,奖励。孩子们愿意和老师在一起,因为觉得老师了解自己,老师爱自己。经常看见胡老师和她的孩子们抱在一起,真情流露时,谁也挡不住!
胡老师说:她会把她的那份“喜欢”继续延续下去。因为收获让人有成就感,因为困难让人时刻充满斗志,因为孩子更需要这样的“喜欢”!
我们以同伴互助为渠道,促进班主任提升专业能力,帮助班主任实现专业追求,这是提高生命质量的过程,是人的可持续发展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班主任专业化发展是每位班主任工作生涯的必然经历。要想成为一个幸福的班主任,享受专业成长的快乐,像张志红、胡甦兰等老师那样去热爱岗位、热爱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