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唱响教学研究红十月
在全校优质课竞赛及“明珠杯”选拔赛会议的指导下,小学三年级组率先启动校本教研、研究课系列活动。
12日,备课组长马晓虹的一节习作课《秋天》,拉开了三年级备课组同课异构的序幕。张志红、范鸿飞、李颖倩、储小颖、杨文婷各位老师相继闪亮登场。“火红十月”,我们的课堂教学研究如火如荼地进行!
教科研中心钟和军主任提出“教学质量提高的根本在于教学与研究”。强调以课例研究为手段,强化集体教研(备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同伴互助的研讨提升,扎实推进并逐步深化“自主互助型课堂”的有效教学研究。
每节课下来,三年级组全体成员都要进行深入思考,在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组织管理等方面进一步研究学生,使之更加“适合”学生。在确定了“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这一研究点之后,各位老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韩文主任、陈军主任、唐春霞组长参与了讨论,做了关键性指导、点拔。范鸿飞老师首先突破难点,成功示范,确立了三年级习作教学基本样式。后起之秀李颖倩老师在范老师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三年级的语文教学研究课推向高潮。
通过研究,我们师生收获了什么?
收获一,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众所周知,写好作文最根本的途径是扩大阅读量,增加生活阅历。好的作文是什么,是“厚积”之后的“薄发”。“十一”黄金周,备课组设计了《寻找秋天》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找秋天。有读书写《读书卡》,有绘画,有摄影… …孩子们的眼界开阔了,积累增加了,兴趣激发起来了,写起作文来就容易了。可见写之前的“寻求”与“探索”是多么的重要。
收获二,教师发挥指导作用
三年级教学就是要通过老师的教来解决怎么写的问题。正像杨启华校长说的,课堂教学要做到重点突破。要集中精力,讲求实效地探索和形成本学科的“自主互助型”的课堂基本模式,进一步扎实学科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基础;每一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应该做到“(学生)学得懂,做得对,(教师)讲得清”。
范鸿飞老师的习作课,将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机结合,巧妙的设计,扶放有度。有效的评价,推进了教学。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自然水到渠成。
收获三,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学生不是同质化的原材料,而是有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认知方式、不同兴趣爱好和个性心理特征。承认差异的存在,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合适的发展,习作教学的设计应该凸现选择性。李颖倩老师的课堂在观察、说话、写作内容上均体现了这一点。
收获四,适时调控生成目标
目标明确了,整个教学过程就应实施控制,将教学活动规定在目标所界定的范围内,教师应及时从学生那里得到信息反馈,并根据目标修正教学。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教师在课前备课中可以完全预见的,因此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尤其是在对话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及时灵活地生成新的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展开深入地思考,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
提高质量,我们集体在努力、在行动!
雷校长常常说:谁抓住了课堂教学,谁就掌握了素质教育的主动权;谁抓住了课堂教学,谁就奏响了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凯歌。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本着“立足课堂求质量,落实课堂抓效益”这一基本原则,即紧紧围绕“质量和课堂”全面开展备课组工作。备课组工作,我们着眼于以下四点:
目标一,促进学生发展
学生好才是真的好,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
这学期,我们组重点对学生进行书写和读书习惯的培养,制订了《读书方案》。每天中午的10分钟书写练习,不仅让学生练出了一笔好字,更让学生体味到了中国文字的奥妙,领略中国文字的神韵。磨炼了意志,陶冶了情操,培养了性情。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校园书声朗朗。经典课的开设,为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奠定了基础,指引了方向。
期末,紧紧围绕提高教学质量,我们还会组织各种比赛。
目标一,提升专业能力
在当代教育改革实践中,教师的工作职能出现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劳动的复杂程度和创造性质,没有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专业上的成长,教师的历史使命便无法完成。有人认为,教师问题是“教育的根本症结之所在。”学校教育的成功取决于三个要件:“硬件、软件、人件”。所谓“人件”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主动进取、不断提高、完善自我的过程,它需要强烈而持久的专业动机,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专业能力,科学先进的专业思想,,孜孜以求、追求卓越的专业精神。
为提升教师理论、备课等专业技能,开学初我们重温了新课标,对照课标,看看我们的差距。
作了病理诊断,找到了我们的“痛”。“优化课堂教学方法”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于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摆上了议事日程,我们设定了具体实施策略。
培训会、集体备课会、评课会、质量分析会隔周按计划进行。
目标三,打造优质课堂
打造优质课堂,我们除了上好三种课(新教师汇报课、推门课和研究课),还会以“明珠杯”赛为载体,向兄弟年级学习。课堂教学坚持以下六要素:
(一)准确把握阶段目标,明确教学基本任务。
(二)抓住课文问题主线,巧妙预设促进生成。
(三)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关注学生主体地位。
(四)充分体现以学论教,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五)调动学习积极性,进行发展性的评价。
(六)加强良好习惯养成,体现语文育人作用。
目标四,研究改进教学要素、模式和方法
钟和军主任说,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构建,能使得教学要求和学校培养目标的实践更加到位,在遵循规律中提高课堂效率;确保教学质量达标具有基本的保障,特别是在教师师资培养以及学科教师基本能力、教学达标培训上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通过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能够使得学校教学经验成果以及传统特色得以更好继承、传播和创新、延续,在此基础上成熟教师能够继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基本模式上创造出更多适用的模式变式,从而真正实现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多元开放高效课堂”的本质与特色。
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力求在对合理的传统模式的继承基础上,不断改革教学思想,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使模式稳中有变,常教常新,就能够让学生学有收获,能在高效课堂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快乐。
向课堂要质量,这是一个不变的主题,我们在努力,在行动!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为了我们共同的希望和目标而奋发图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