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举行艺术课题研究成果专题汇报展示
让每一个学生“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
“通过课内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使得每位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较好的掌握2项健身锻炼的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这是我们体育和艺术的教育目的之一,也是我校《初中音乐校本特色课程开发研究》的主要任务。
6月10日上午,由谭丽霞、王斌两位老师联袂承担的《初中音乐校本特色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研究成果之一——初中“未名艺术”教育成果展示汇报展演在学校报告厅隆重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雷丽霞校长、王坤龙主任、钟和军主任、钟婉明主任、初中部秦新春主任、史桂娟主任,小学部郭长华主任,初一年级全体师生以及部分学生家长到场观看了汇报展演,小学部部分艺术特长生也前来参演!
(一)成果专题汇报:兴趣爱好广泛,艺术特长突出,高品质教育成果显著。
专题汇演在“我的追求永远不会改变——初中未名艺术团汇报演出”的开场视频中拉开帷幕。
报告厅里乐鼓齐鸣,歌舞升平,先是本学期新组建的“初中未名管乐团”全体成员的热情合奏:《欢乐颂》、《铃儿响叮当》,整个报告厅顿时气氛热烈!两个多月的训练和学习,这样的精彩开场对于孩子们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回报!
而后,未名艺术团的师生们或热情欢快、委婉深情地演唱了“流行大串烧”:《我的舞台》、《台湾心跳声》、《在路上》、《Nothing gonna change my love》、《外婆的澎湖湾》,初一3班刘俞廷、初二2班韦嘉莉、初二8班李向欣、初二9班吴雨轩、初三6班李嘉良、郭宝泽的音准音色极佳,他们出色而专业的演出征服了观众,赢得了满堂喝彩、掌声雷动;
初二2班韦嘉莉、初二8班李向欣、初三6班李嘉良、郭宝泽、谭丽霞老师、王斌老师的“经典金曲”《大地飞歌》、《游击队之歌》、《青藏高原》、《龙文》、《和谐大家园》演唱,别出心裁、打动人心,把大家带入了音乐欣赏之旅,艺术天堂之端;
未名艺术团的孩子们婀娜多姿、活力四射地表演了歌舞:《幸福山歌》、《彩云之南》(表演者:初二2班韦嘉莉、初中部舞蹈队),《孤独的牧羊人》(表演者:初一3班刘俞廷、初二2班韦嘉莉、初二8班李向欣,初一年级学生舞蹈队),《Oh!》(表演者:初一3班张婧雯、刘俞廷、马嘉琳、初一4班方心儿)。
初中未名管乐团孩子们欢快热烈、缓缓抒情地演奏了萨克斯二重奏:《春风》、长笛独奏:《雨中节奏》(萨克斯二重奏:初二8班王超红、初一7班覃俊华,长笛独奏:初一7班张兴华);
“初中钢琴特长班”同学的钢琴联奏:《抒情圆舞曲》、《牧民歌唱毛主席》、《红星闪闪放光芒》;
管乐团声部展示的乐曲联奏:长笛:《四季歌》、次中音:《Water Music》、萨克斯:《雪绒花》、小号:《划小船》、单簧管:《红河谷》、圆号:《七子之歌》、长号:《新大陆交响曲》第一主题;
初一4班张宇轩、初一2班吴林辉的爵士鼓打奏:《练习小品29》、《摇摆的爵士》;
还有谭丽霞老师、王斌老师合作演出的小号与钢琴:《天空之城》等31首优秀音乐艺术作品表演。
当中,小学部六年级六位漂亮靓丽女孩的“六人女声小组唱”《假如天空没有小鸟》也被特邀参加了本次汇演,她们载歌载舞,那和谐的歌声和丰富的表现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10秋季新的学期她们也将全部直升初中部,初中末名艺术团又将进一步壮大实力,人才辈出!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初中未名管乐团成立至今不到两个半月,学员们利用课余时间全身心的投入到乐器的学习和排练当中,在本次汇演中精彩展示了多首曲目,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艺术团舞蹈队和特长班学生的歌舞《幸福山歌》和《彩云之南》不仅给观众带来了如诗如画、美不胜收的画面,更给观众带来了“越唱心里越美”的幸福滋味;歌舞《孤独的牧羊人》和男女声小组唱《外婆的澎湖湾》那欢快的气氛带领观众回顾起了童年快乐美好的时光;而舞蹈《Oh!》的活力四射则炫得现场观众热血沸腾!
汇演结束后,不仅学校领导和初一年级的师生们对艺术团表示祝贺,连前来观看的学生家长们都激动地来到台前纷纷致贺:“太好了!实在太好了!”“你们艺术团真是人才辈出,生机勃勃啊!”“非常成功!祝贺你们!”……全体团员们在最后合影时心情都无比的兴奋和激动,因为在这里他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找到了人生奋斗的目标!
本次初中未名艺术教育成果展示汇报,共有一百多名学生登台展演,是《初中音乐校本特色课程开发研究》校本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专题展示,更是艺术教育的普及与提高,丰富和发展学生艺术技能的展示舞台。
(二)校本课题研究:课程体系完善,教学方法适合,高素质学生人生精彩。
“体育、艺术2+1工程”是教育部为落实《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切实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和美育的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其含义是通过课内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使得每位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较好的掌握2项健身锻炼的体育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
为贯彻落实学校“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保证学业;选修课程,发展兴趣特长;活动课程,满足并引领成长需要”指导思想,深入落实“体育、艺术2+1工程”、学校“现代人素质工程”和“三名工程”,让学生学名曲、赏名曲、演名曲,提升综合素质,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生活,真正成为“厚重、大气、高远、时尚”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学校努力构建了与学校办学理念相适应、基于培养目标实现的“现代人素质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初中部开展了《初中音乐校本特色课程开发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进一步优化了音乐艺术课程的设置,提升了全体学生的艺术素养,培养了一大批特长突出的优秀学生。
《初中音乐校本特色课程开发研究》校本课题研究,针对“每周一节常规音乐课程以及班级授课制,无法满足不同层面学生对音乐艺术学习的需求,同时音乐教学也很难在普及中提高”这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希望在普及音乐常规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开发研究多元化的音乐艺术课程来解决这个问题。研究的目标或效果:进一步满足不同层面学生对音乐艺术学习的需求,一方面让学生在快乐的音乐艺术学习中陶冶情操,培养情趣,提升气质,另一方面培养和提高部分有专业基础的特长生,进一步处理好音乐教育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初中部的音乐校本特色课程开发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
■“普及”为主的国家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根据课程标准及市区课程开设要求,初中部在各年级开设了普及型音乐常规课程,对学生起到了全面普及音乐知识文化的教育作用。在落实过程当中,适时把一些积极先进的、充满意时代活力的音乐元素及时引入课堂,开展了国家地方音乐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提高”(或拓展)为主的校本音乐选修课或活动课:在“普及”教育的基础上,初中部相继增设了以“提高”为主的形体舞蹈课、舞蹈表演选修课,口风琴课和管乐器课以及声乐、钢琴、乐理、视唱练耳音乐特长班等多元化的音乐艺术校本特色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特长”为主的校本音乐专修课或学生社团:在普及和选修的基础上,为了满足部分学生群体对音乐有更高的学习要求和发展愿望,以提升学生志趣、发展特长为目的,借鉴“三位一体”功能整合的课程开发思路,以本校音乐教师为主体,采取合作引进大学或社会优质课程资源的方式,成立了“初中末名艺术团”“初中未名管乐团”等学生社团和课程组织,为学生接受更加专业的艺术训练和特长发展创设了条件。
在普及音乐常规课程的同时,初中部增设多元化的艺术特色校本课程,包括:舞蹈课、器乐课以及音乐特长班。
其一是舞蹈课,主要有:普及形体舞蹈课(初一年级全体女生,每班每周一节,2个班合班分组上课,普及和满足学生对形体舞蹈学习和表演的需求),舞蹈表演选修课(每周二、周三第8节,把具有一定舞蹈基础的学生培养成舞蹈特长生,建立舞蹈表演队);
其二是器乐课(初一全体男生,每班每周一节,2个班合班分组上课,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器乐学习;同时引进专业机构开设的管乐器学习,面向有需要的部分学生普及管乐器学习;让学生在校期间至少掌握一样乐器的演奏,使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潜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其三是音乐特长班(周一至周四、周日每晚每次一个小时,以4—6人小组课为主要上课形式,开设声乐、钢琴等专业特长班课程,把具有一定声乐或钢琴基础的学生培养成音乐特长生,建立艺术表演队)。
该课题研究以满足学生对音乐艺术学习和表演的需求为出发点,帮助学生在快乐的音乐艺术学习中陶冶情操、培养情趣、提升气质;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与爱美情结,在音乐艺术表演中学会表现自己,进而建立自信,并提高审美能力与艺术修养,真正让学生“会学习、懂生活、高品位、有修养”。在所开发的众多校本课程中,又分别开设了普及班和提高班,不仅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也较好地解决了初中音乐教学中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在校领导、教师和艺术学子们的共同努力下,初中音乐校本特色课程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们所成立的“初中未名艺术团”不仅成功举办了本次成果汇报演出,团员们还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多项文艺汇演和艺术赛事,受到了全校师生、艺术界专家以及媒体的高度好评!他们不仅在全市、全省、全国艺术比赛中屡屡夺魁,而且还扬名海外,为校、为国争光!
艺术团是团员们展现自我的舞台,在这里他们愉快学习,自信展现;艺术团还是孩子们温馨和谐的家园,在这里他们团结协作,健康成长;艺术团、艺术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更是艺术老师实现自我价值、成就事业梦想的实验田,在这里老师们可以充分整合资源,舒展自身才华,造就学生、成就自我,走向教书育人、科研实践、幸福生活的幸福之路。
“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相信初中未名艺术团的明天会更好!我校音乐校本特色课程更能发展学生的艺术技能,培养艺术人才,使学生“优秀做人,成功做事,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