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级周文涛老师语文汇报展示课获好评
2010年3月18日,周四,初二(10)班教室,书声朗朗、笑声朗朗。周文涛老师带领36名学生、十余位听课老师走入了古文《与朱元思书》那优美的风景、那清雅的意境。
古文难,难于上青天。周老师敢于挑战,删繁就简;从容大气,询询善诱,这个在教育阵地上奋斗了18年的“老兵”,用这一节课展示了自身良好的教学基本功,展示了他对学校先进教育教学理念的学习和感悟。
目标明确,落实有效。周老师认真学习并吸收了学校“课堂教学重在有效”的指导思想,首先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并通过诵读、讨论、质疑、点评等多种教学手段逐一落实。周老师表达简练,语言幽默,师生在一种和谐愉悦的气氛中达成教学目标,效率高、效果好。
注重学法,授之以渔。在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的传授与训练中,周老师十分重视学法的指导。他教给学生学习古文的四种“积累卡”的归纳整理法,以线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为学生系统的学习古典文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减负增效,学生乐学。
关注学生,学有所得。海珠区语文教研员阮桂卿老师曾告诫语文老师:“我们不能只顾自己凭空设计,只顾自己讲,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从学生的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谁赢得学生,谁就赢得中考。”周老师的课是对学校“构建为学而教的课堂”的具体阐释。课上,周老师设计了与文本相关的三个问题,由浅入深,使不同阶层的学生能学有所获。在当堂呈现了学生在预习时提出的问题之后,交由学生讨论完成,老师最后做点评。让学生在质疑解疑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落实双基训练的基础上注重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训练。
及时鼓励,师生和谐。雷校长说过,教师的成功源于每个学生的成功,每一位老师更应争“做学生喜欢、敬佩的老师”。“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率、达成教育目标的前提。课中对学生的每一次思考、每一次回答,周老师的点评都不只是简单的“好”“很好”,而是热情诚恳地给予鼓励,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就感。
也许这节课还不算完美,但在北大附中这片教育的沃土上,在名师成长的摇篮里,乘“二次创业”的东风,周老师正用自己的智慧和执着,实践着”对孩子的一生负责”的教育理念。当我们看到初二(10)班的孩子们那端正的坐姿,那高昂着的头,那会心的笑容,那凝神专注的眼神,我们相信:周老师,明天会更好!初二(10),明天会更好!
附周文涛老师教后感:
从教18年的我是一名教育阵营里的老兵,但进入北大附中,却感到了自己的路才刚开始。入职一个月以来,感恩于学校“专家引领、同伴互助”的先进理念,使我迅速融入了这里的工作与生活。
感谢学部唐主任,在备课之初与上课之后,均给予我很多有价值的指导!
感谢教研组丁老师,是您给了我在10班上课的信心,也让孩子们在这堂课上找回了一些自信!
感谢初二备课组陈少君、伍勇、黄令红、陈柳慈老师,你们的优秀与敬业时刻给我激励,你们的无私帮助给了我无限安慰。如果说这节汇报课有一些亮色,得益于你们的帮助与指导!特别感谢黄令红老师,你的课件制作精美、声情并茂,带给我和十班孩子美的享受!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的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那欣赏文章的美就应该成为教学中的重点。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我是这样考虑的:相对于现代文,文言文要在疏通文意、熟读甚至背诵文章的基础上去赏析,并进而达到积累优秀古诗文的目的。那么如何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呢?
在备课之前,我把这一课的切入点放在了读、思、品这几点上,并结合这几点设计了这一课的教案。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努力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不错的效果。遗憾的是,在教学中因为时间的原因,未能引导学生很好的赏读。在这个优秀的团队中,相信今后教学中定能扬长避短,与十班的孩子们一起有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