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行“综合构建”实验课题阶段汇报
12月15日下午,小学部数学组“综合构建法数学教学体制研究”课题实验汇报活动成功举行。此次课题汇报活动由教研组长陈军老师主持。
综合构建课题是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家、星海音乐学院院长赵宗光教授主持创建的。它是吸取了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领域而设计出来的。以建立全民良好心理结构、提升全民素质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此体系它能让小学生在三年的时间内完成小学六年级的数学教材,而且使知识与情感、意志、智能交融发展。
在学部领导的倡导下,该实验在本学期初开始在一、二年级试点实施。实验班除了正常的数学课以外,每周一至两课时由培训教师给孩子们上课,同时我校实验教师全程参与、观摩学习,其次由培训教师指导我校实验教师按课题实验的内容方法执教上课。实验开展两个半月以来,实验班的孩子们对数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们不仅学习了教材内容,还对质因积、分数等内容有了初步学习,课堂上孩子们参与踊跃,思维敏捷,越发聪明起来;实验班的老师们对课堂驾驭以及教材内容处理更加自信,课堂效果明显提高。课题实验取得了初步成效。
此次课题汇报整个活动分为三个部分:
(1)课例观摩:
C320教室,由我校李少波、朱庆敏两位主要实验实施教师,运用综合构建法在实验班级各上了一节展示课。两位老师通过肢体语言,特别是儿童化的动作、歌谣、口诀、图形等形式,创设了一个活跃的课堂,学生兴趣浓厚,通过玩数学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真正实现了“数学好玩”这一目的。
学校学部领导、实验指导教师、小学数学组全体教师以及初中部部分数学老师参加了课例观摩活动。孩子们课堂上踊跃参与、专注投入、思维活跃程度以及善于解决问题等表现,都让大家为之惊喜,印象深刻。
(2)阶段总结:
课例观摩之后,在学校会议室A306召开了本课题实验阶段性小结会。
小学数学低年段备课组长周志红老师从“综合构建课”实施过程中的收获、优势、困惑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一是这一课题带给我们课堂的改变:教学手段多样、教学内容重组、教学目标可测;二是课题本身的优势:操作完形建立,“四方阵”、“两岸阵”在课堂中的灵活应用,质因积形式沟通各域;三是实验过程中的困惑,如时间上如何更好给以保证,实验内容如何与教材进行整合,“阵”“势”解决问题会不会造成学生的生搬硬套,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等。
参与课题指导的陆珠玲老师从三个方面作了阶段总结,更进一步提升了教师们的科研意识,强化了课题研究。一是介绍课题实验的基本情况:1、领导重视、认真考察、教研倾斜;2、团结协作、有序开展、常规保障;3、情绪高涨、兴趣浓厚、思维敏捷;4、模式示范、螺旋上升、迁移运用。二是课题实验纵深发展的思考:1、分数乘除应用题如何突破;2、比例与归一、倍比法的沟通。三是课题实验自变量无关变量的控制:容量的控制、新体系时间量的控制、作业量的控制。
周老师、朱老师的阶段小结具体、深入、扎实,达到了汇报成果、总结经验、梳理问题、提升改进的目的。
(3)领导点评:
教科研钟和军主任,小学部孙玉强主任和江红梅主任对此次数学组的课题实验阶段汇报高度重视,全程参与其中,并对此次汇报成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和深厚的期望。
钟和军主任从课堂效率、教学质量、培养目的入手,就“如何看待实验”和“怎样继续实验”两个方面和全体参与老师进行了交流。他说,教学实验”谁会从中受益?”——除了学生还有我们真实参与实验的老师们,两个月以来师生的课堂变化与进步说明了这一点;“做总比不做好!”——做实验课题的教师总比不做的要好,教学实验就是“实验假设——实践验证——结论归纳(规律认识)”的过程,名师都从研究中成长起来的;教学上要有所作为,作为老师对新问题、新事物应当保持“敏感”,对好的东西善于借鉴和使用,对别人的优势善于认同和吸取;要继续做好课题实验,老师们不妨把此课题中的科研成果看作是教学上“好的工具方法”,整合渗透在自己的教学当中去,同时把握数学教学的本质,努力做一个勤奋的实践者、思考者和研究者,让“做中学、发现中学,思考中学,合作中学”成为一种教学的思路。
孙玉强主任说:“课题指导教师陆珠玲老师全身心投入,承担了大量繁重的工作,很扎实地进行着课题的研究和指导;参与实验的教师李少波、朱庆敏,态度认真、研究深入、成效初显;通过这次汇报展示课,我发现仅仅经过2个半月的实验,学生和老师都实现了三个飞跃:质的飞跃(课堂模式、思维训练、活动设计、情景创设),量的飞跃(学生活动、练习反馈、发言人数)、绩的飞跃(学习效果、学生表现)。”
江红梅主任说:“通过今天的展示汇报,我觉得我们这个课题实验一定要坚持实施下去。我认为,眼中只有分数、只奔分数目标而去的老师,绝对不是好老师!我对这个实验有信心,对参与实验的老师有信心,对班级的学生有信心,对所有参与的数学老师有信心。”
在“改进课堂、提高质量”思路引领下,所有参与实验的教师以课题为载体,积极实践着“在研究状态下工作”,把“快乐高效优质的课堂”作为研究的终极目标,努力探索“多元开放高效课堂”而努力工作,让自己在其中成为具有“真智慧、精技能、懂专业、会教育”的专家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