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部组织召开学校兼职研究员工作会议
12月2日下午,小学部在A306会议室组织召开了“学校兼职研究员工作会”。孙玉强主任、江红梅主任、马晓虹、刘志勇、陈军、李旭等“学校首批兼职研究员”参加了会议,教科研中心钟和军主任也应邀参加。会议由小学部主任孙玉强主持。
孙主任对小学部课题,如小学数学综合构建、小学国学启蒙(新经典实验)、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等进行了分析和指导,随后对“项目实验室”以及名师工作室创建工作进行了动员,并号召大家踊跃报名学校后备干部培训活动,努力成为真正的名师和领导型教师。
教科研钟主任认为,小学部各方面工作得到了方方面面的高度认可和赞誉,具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发展前景良好,通过带领教师深入开展教学研究,努力突破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难题,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骨干名师,小学部将会更具影响力、发展前景更加远大。
他认为,名师的要素首先要有较高的教学质量(这一点大家都认同),其次要有自己的研究成果(有价值、可供借鉴使用,名师不仅知名度高、而且学术影响力也大),最重要的是校长提出的“六有、三好”标准,这既是名师培养的目标也是名师成长的途径。所以“人出课题、课题出人”,积极参与教学实践研究和教科研,对个人成长有利、对学校发展有益。
随后,他就《学校兼职研究员队伍建设与管理条例(试行)》作了简要介绍:(一)定位:兼职研究员是学校教科研的核心成员、学部教育教学的得力助手,是学校强化教育科研工作,落实名师培养工程以及学科带头人专家指导队伍的重要举措。(二)目标:通过兼职研究员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名师、学科带头人,促进研究型专业教师队伍的形成。(三)任务:在业务上发挥“指导、研究、引领、带动”的作用,具体有:1.对教师教学教研业务进行指导;2.针对实际问题有明确选题或课题,并持续深入开展教学研究;3.形成有价值、可推广应用的研究成果、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有贡献;4.凝聚一支好队伍、建设好一个方面(业务),使自己努力成长为名师。
为此他建议:贴近实际工作开展研究,如课堂目标的优化问题,即如何做到具体、明确、可测评;在校长提出的“多元开放高效课堂”指引下,如何进行小学部课堂教学基本模式的构建,使之真正在提高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教师培养以及经验成果推广应用等方面发挥作用。
大家还对兼职研究员队伍建设等问题作了探讨,并对课题研究下一步的实施思路、学科研究课、各年级各学科知识树编制、期末教学工作、学科活动以及海教杯课堂竞赛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研讨。
孙主任指出,确保小学部各学科教学质量保持在海珠区前五名,这是最主要的目标。教导处江红梅主任也指出,期末教学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一切工作要围绕“突破问题、提高质量”来开展,确保期末教学工作有序、高效高质量。
钟主任建议,无论是课题研究还是教学工作等都要紧扣学科课程要求、学校培养目标落实来实施。如:小学国学校本课程六大版块、一切活动其目的都是传承民族知识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中国灵魂”、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又如:小学英语教学和英语节等活动都已纳入学校英语课程系列,通过英语学习、网络学习等途径来帮助学生养成“世界眼光”;又如:学校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强调时间意识、效率意识,强化学生自我认识、责任感的教育,努力培养的是学生“现代人”的意识、能力和素质。
他指出,如何发挥学校兼职研究员的作用,并成为学部建设和发展的得力助手、骨干力量。一方面学校已形成和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奖励机制,使兼职研究员的责权利一致;另一方面学部管理中要善于调动和整合这些骨干教师资源,给他们开展工作创设条件和机会,服务教学质量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自身成长;同时各位兼职研究员要立足本职工作,调整工作思路,在研究状态下强化研究、实践和提高,努力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突出的成果来实现价值并做出贡献。
会议在充实和真诚交流中结束。相信学校兼职研究员队伍建设和作用的逐步发挥,将帮助我们走进高度合格教师、名师队伍的行列。“进名校、当名师、做名人”“不做名师可以、但不得不改进工作”,都将越来越深刻地渗透并体现在每一位教师的实践之中,从而落实为全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富有活力健康蓬勃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