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康校长一行赴北川一中慰问纪实
北大附中康校长、成都分校一行赴北川一中慰问纪实
四川省北川一中(也称北川中学),刚刚经历过惨烈、焚心的地震灾难,数以千计的学生和四十余位教师被埋在学校废墟下,有许多班级竟连同教师在内无一幸存者······学校原有学生2900人、教师197人,现幸存学生1300多人、教师157人。正因为如此,才被媒体无数次报道,温总理在短时间内曾两次看望学校,并在第二次看望时在临时教室黑板上写下了“多难兴邦”,还对全体师生喊道“昂起倔强的头颅,挺起不屈的脊梁,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进!”
那么,现在该校师生情况怎样?北大附中人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带着这些问题,2008年5月29日,康健校长带领北大附中及成都分校一行赴北川一中在绵阳市长虹培训中心的临时校舍进行慰问。一行人除康校长外还有王礼维(成都分校副校长)、张结实(北大附中教师)和刘平(教育公司总裁助理)。
这次慰问活动,主要内容有:捐赠慰问品和物资;联络接收孤儿和牺牲教师的子女到北大附中及各地分校就读;慰问教师,为灾后复课和心理调试献计献策;参加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组组织的与师生现场交流活动,录制的节目《和北川中学师生在一起》将于6月1日晚播出。
这次捐赠的慰问品和物资包括:400册新近出版的教师图书;北大附中和成都分校校服120套;棉被100套;其它还有学习用具、北大附中学生手叠千纸鹤、手写慰问卡、校园刊物等。这些物品是根据北川中学目前实际需要而准备的,接下来我们正在给学校准备第二批捐赠物品,主要有近视眼镜、凉鞋、北京大学校服等。
见到北川中学刘立春校长时,我们一见面就问他最需要什么帮助,他列举了以下内容:棉被、供替换的衣服、鞋子、近视眼镜、励志类书籍……。但作为校长,他说最需要的是教育界的同行、专家来学校帮教、帮出主意。他还说,现在高三复课了,但全部复课还有困难,一是教室搭建需要时间,二是教师们心思很乱。与教师交流时,他们说就怕停下来、静下来,因为他们中没有一人的家庭是完整的,不是失去了孩子就是失去了爱人或其他亲人,象刘校长同时失去了妻子和上高二的儿子。我们与姓杨的一位男老师交谈时,他说他失去女儿的一周内不敢打开电脑看女儿照片,现在已经有了这个勇气,常常是到晚上一盯就是数小时,他经常通过博客与女儿聊天,找到了舒解悲伤的一个办法,但他至今没有给妻子看过女儿照片,谎称电脑找不到了。刘校长看到我们送给教师的几百本书籍时感慨道:我们的教师在帐篷里独处时看看这些书,也许能舒缓和抚慰一下他们受伤的心灵。
走进临时校园,当看到仅有高三和部分高二年级学生复课、所有学生都住在低矮的帐篷里时,说实话,我们的心没有得到多少宽慰。要知道,住在低矮的帐篷里,没电没水没窗,更不通风,20人住一个帐篷,晴天时40度甚至更高;雨天时被褥全是湿漉漉的,蓬内地上是泥泞的。为优先学生,教师们住的还不如他们。当我们走进帐篷与学生聊时,他们都很沉闷,看不出对住宿条件有什么感觉,也许觉得幸存就是最大的满足了。康校长为打破沉默,给大家做游戏、讲故事,当笑声出来时,我们用相机记录了这一瞬间,并答应把照片寄给他们每个人。康校长与他们约定,以后每个人必须写信给他。其实学生们在短时间内还不可能从惊恐中恢复,总在回想与同学悲惨离别的一目目情景,所以,他们说现在想上课就象以前想放假一样。
下面一首诗可能代表了同学的普遍心情,这是在我们慰问时王礼维校长偶然发现的,署名是高三010级1班赵兴丽:
废墟里,伸出一只手,一只沾满血迹的手
废墟外,伸来一只手,一只沾满灰尘的手
两只手,握在了一起,紧紧地
废墟里,黑暗里从伸手的那个小洞透露点点期望
废墟外,光明中从伸手的那个小洞探寻深深希望
废墟外,你还好么?一定要坚持!声音坚定而充满希望
废墟里,我还好,我一定要坚持!声音坚强而充满希期待
几个小时后,天使的风儿带着侵略抚慰废墟
废墟外,一定要坚持!喂!
废墟里,无声
……
泪水涌了出来,废墟里的人已经走了,天使带着这人走上了黄泉路
黄泉路上,天使带着一个曾经的人踏着通向阴间的道路,缓慢有节奏的走着
天使时不时地安慰着
黄泉路后,有人焦急地呼喊,等等!
黄泉路上,曾经的人转过头,再见!
黄泉路后,挥着白巾,招手
黄泉路上,挥着黑巾,招手
天使双手合并,祈祷人间真情永恒
黄泉路前,阴司等待着迎接
……
黄泉路上的曾经人,走了,天使送着这人走向了阴间
人人都不是自愿
只是阴阳相间
已是天地不变的诗篇
简短语言,只祈祷你一路平安
相关链接:
央视对话栏目—和北川中学师生在一起 [视频]
央视对话栏目—和北川中学师生在一起 [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