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办学校小学数学研讨会在我校召开
展示有效教学 提高数学素养
初冬校园,腊梅芬芳。12月13日,“广州市民办学校第一届小学数学研讨会”在我校五楼报告厅隆重召开。本届研讨会是在市教研室杨建辉老师的倡导下,由北大附中、广外、华美三校共同发起,旨在展示我市民办学校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成果,推广和交流各校的教研经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会议在我校的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下,通过课例观摩、教师论坛、科组展示、学术报告四个环节,充分展示了我校数学教师的风采,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参加今天研讨会的领导和老师有:海珠区职成幼教科科长王拥军,广州市教研室小学数学科科长杨建辉,广州市小学数学研究会副会长、花都区教研室主任黄活灵,天河区教研室教研员陈艳梅,海珠区小学数学研究会会长、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陈国活,以及北大附中、广外、华美、华南碧桂圆等25所学校160余名领导和教师参加了今天的教学研讨会。会议由我校小学部教导主任孙玉强主持。
上午8:10,研讨会开始之前,我校教科研督导评估中心主任钟和军代表学校向大会致辞。他首先对“广州市民办学校第一届小学数学研讨会”在我校隆重召开表示祝贺!并就我校办学5年来高起点定位、高目标实施、高品位育人,高效率推进、高成果回报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尤其对小学部突出办学成果、小学数学学科建设成果向大会作了简要的汇报。他说,今天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研讨会在此举行,是我校开放办学、奉献资源的积极行动,也是广州市教育局领导对我校的赏识和高看,更是我们与兄弟学校同行共同研究教育,共享教育资源,切磋技艺,合作发展的大好机会。
课例观摩专题研究
上午8:30开始,由发起学校的三位教师分别展示教学课例。第一节由我校小学部熊国娟老师执教高段数学的《可能性》;第二节由华美学校黄凤老师执教中段数学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第三节由广外附设外语学校石珍教师执教低段数学的《1000以内数的认识》。
这三节课均为各校展示的精品课例,紧紧围绕研究专题“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和实践”,三位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一是精心设计教学目标,简约明了;二是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尽量运用学生生活中的素材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愉悦学习、轻松学习、高效学习;三是落实主体参与意识,注重因材施教;四是遵循发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让学生“跳出数学学数学”,强化思维训练和拓展。
我校小学生课堂上自信大方、敏捷思维、善于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出色表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赢到了与会领导老师们的广泛好评和高度赞赏。
广州市小学数学研究会副会长、花都区教研室主任黄活灵为三位做课的老师分别颁发了证书,祝贺她们精彩的献课。
教师论坛各抒己见
上午11:00,由北大附中、广外、华美三校教师组成三个方队,围绕课例研究专题“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和实践”进行答辩。整个活动由“问题辨析”“集体智慧”“敞开心扉”“深度汇谈”四个环节组成,老师们按照规定时间发言。
市教研室杨建辉老师认为:“我们追求的有效课堂,可以从简约、朴素、实在、方便、效果、效益、效率等方面来看情景的创设、问题的设计、方式的选择、操作的效度、练习的广度与深度。”三个方队的老师经杨老师一启发,纷纷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会场气氛非常活跃,台下的老师也互动参与。
天河区教研室教研员陈艳梅老师就“如何加强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海珠区小学数学研究会会长陈国活老师就“如何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两个问题,请台上的老师即兴探讨和交流。
我校小学数学教研组长陈军在发言中指出,有效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至少应包括三个环节:一是以问题为主线,创设情景,带着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是最有价值的导入;二是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时间,自己思考,自己观察;三是以新知为动力,巩固、激活、深化知识,特别是注重数学在生活中的实用性。
我校小学数学教师积极参与,他们的学科专业素养以及深厚扎实教学功底深受大家赞许,认为广州实验学校拥有了一支优秀的专业型教师队伍,成为学校良好教育教学成绩的基础保证。
科组展示突出成果
中午1:30,北大附中、广外、华美三校的教研组长在C320教室分别进行了科组展示活动。
首先是广外的数学教研组长吴宏老师在会上就口算考级、数学乐园、数学冲浪、数学游园、数学阅读、数学接力赛等方面的学科活动在会上做了交流。
接着是华美英语实验学校郭谨良、杨跃二位老师分别就教师成长档案、教师沙龙教研、奥数辅导教学等方面进行了交流。
我校小学数学教研组长陈军老师在会上以“教学研究扎实有效,网络教研形成特色”为题,运用大量详实的资料和成果,从教研活动特色、学生培养、课题研究、学科竞赛、教师专业化成长等方面进行交流。陈军老师的发言思维敏捷,成果卓著,得到了与会领导和老师的高度赞扬。
学术报告专家引领
下午2:30,市教研室杨建辉老师在会上作了“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与实践”为题的专题报告。
他指出,数学要关注常态课的有效性。实施新课程后,常态课可以抛弃什么?放下什么?有效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来的?当前的数学课堂,形式化的东西比较多,脱离了数学本质,因此,我们的研究和交流,要考虑教学实际和生活实际,注重可操作性。
他强调,数学要关注学习方式的变革。新课程理念下的学习方式,是在接受学习外,倡导进行自主、合作、探究,而不是什么课、什么内容都要自主、合作、探究。合作是一种教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教学手段。我们要注重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合作技巧的养成,使学生内心里树立责任意识,让学生想学、会学、能学。
他呼吁,数学要关注学困生,尊重个体差异。教师的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个体的独立学习,自己先思考或先尝试,再小组合作交流,全班集体讲授。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要让学生养成探究意识,进行数学思维训练。
他希望,数学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不断加强自己的业务学习,勇于实践教书育人,勤于思考笔耕反思。
下午4:00,会议在热烈、民主、高效、务实的气氛中结束。“今天的教学研讨,拓宽了课程视野,加强了教学交流,增加了教学智慧,使我深受启发,收获良多。” 小学部董礼焱老师在会议结束后激动地对笔者说,“特别是杨老师的报告,抓住学科本质,讲解深刻,针对性强。我要努力学习,加强教学研究,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同时,也希望多举办这样的研讨活动。”
通过承办这样的学科教学研讨会,既显现了我校办学的高品质,也反映了我校对学科课堂教学的高追求,体现了我校教师队伍的高目标,开阔了我校教师的视野和思路,进一步丰富我校教学教研活动,有助于提升我校教师专业化水平,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服务于学生健康成长、服务于家长安心工作、服务于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