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角:名校长丁浩生到我校作报告
11月16日下午,教育专家、名校长丁浩生应邀走进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为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作了一场精辟生动的报告会。
会上,丁校长以其独特的专家视角、惊人的记忆力和杰出的概括力,对广州学校、雷校长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实践进行了系统梳理,简明扼要地概述了雷校长的“六观”——教师观、价值观、育人观、教学观、信息观、管理观,给我校教职员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报告中,丁校长高度评价了雷校长系统深刻的办学思想,高度赞扬了广州学校“与众不同”、卓有成效的办学经验成果,称赞“雷校长是广州学校的灵魂”,“广州学校有位‘好班长’,有个‘好班子’、‘好队伍’,学校具有极强的核心发展力”。
丁校长报告引用的诸多内容虽然都是广州学校老师耳熟能详的观点或事例,但赢得了会场上多次热烈的掌声。不少老师说,通过专家对学校办学情况的总结提升,自己对学校办学理念和实践的理解认识又进一步加深了,收益非浅。
会上,雷校长赞誉丁校长具有“学者风范、专家风采”,对一所学校办学情况能够如此深入浅出、准确到位的总结提升并作大会报告,实属罕见!丁校长是名校长,他有许多宝贵的成功经验,但他只讲我们的广州学校,这让我们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也让我们对丁校长由衷的敬佩和谢意!
丁校长已经受聘为公司的教育专家组组长,今后会经常走进我们学校,指导我们干部老师们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丁校长一定会成为我们真诚而永远的朋友和伙伴!
雷校长号召全校老师积极参加学校后备干部等培训,结合岗位实践努力提升自己,把自己培养成领导型教师,迅速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具有企业思维能力、“懂教育、懂管理、懂经营”的优秀管理干部。学校也将坚持“立足培养,引进为辅”的用人原则,加大管理人才和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公司一体化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资源。
“机遇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更属于那些面对机遇有冲动并有勇气把握住的人”,校长语重心长地勉励老师们不断进取、不断超越!
在“二次创业、再创辉煌”的整体布局下,广州学校在雷校长的领导下全方位加强各项基础建设,全校上下用心做好各项工作,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发挥教育基地校的示范辐射作用,为把广州学校办成国内一流的品牌名校而努力奋斗。
附:
丁浩生江苏常州人,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特级教师,任重点校、示范校——江苏常州中学校长近20年,原北京市二十一世纪实验学校执行校长、北京私立汇佳学校校长。著有《丁浩生教育教学管理文集》(共58万字),曾多次应邀到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广西、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及省内许多城市作学术报告。其思想观点、研究成果在全国、全省有较大影响。
附报告文稿(以下根据会议纪录整理而成):
广州学校的“与众不同”
丁浩生
这段时间我非常的高兴!在“2007年北大附中各分校长董事会”召开期间,我不止一次地听到了雷校长的讲话,尤其到广州学校参观考察,和广州实验学校的干部老师广泛接触和交流,感触很深。
雷校长的成功办学,让我深刻启迪;在广州学校的所见所闻,更让我深受感动。雷校长是广州学校的灵魂,广州学校有位“好班长”,有个“好班子”、“好队伍”,学校具有极强的核心发展力。
如果说雷校长过去是位成功者,那么她也将是永远的胜利者。在北京,她用十年改变了一所薄弱校的面貌,她成为教育部素质教育更新报告团成员,学校也成为全国先进校的典范;近五年她不断追求卓越,勇敢迎接挑战,成功创办了这所用全新理念打造的现代化学校。
有教育公司力量的支持,有雷校长的身体力行,在全校师生坚定不移、坚忍不拔、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广州实验学校“二次创业”,定会“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雷校长的办学思想、办学实践丰富多彩,非常出色,却又朴实无华、卓有成效,与众不同、富有特色。归纳起来,主要是雷校长的“六观”——(一)教师观;(二)价值观;(三)育人观;(四)教学观;(五)信息观;(六)管理观。
(一)教师观
广州学校“以学生健康成长为本”,同时提出办好学校也要“以教师发展为本”,为此鲜明地提出“教师第一是学生第一的前提”。这就是雷校长的“教师观”。
看到老师们的成长、发展,雷校由衷的喜悦,她对每一位老师都充满着爱,她在全国各地做报告,讲到我们学校优秀成功的老师们时如数家珍。
广州学校的老师应当很幸福!当今社会,没有哪位校长不认为要“以生为本”,要关注“教师的发展”,但往往大都是以牺牲教师的发展为前提。而广州学校“以教师发展为本”“教师第一”理念最为落实,老师们充分舒展自己的才华,发展自己的实力,愉悦地工作着、生活着!
我一直认为,教育思想的领导是校长领导的关键。在广州学校,雷校长的教师观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理念清晰、目标鲜明、载体落实。
(1)理念清晰,主要表现为学校十分鲜明的“教师第一是学生第一的前提”理念;
(2)目标鲜明,指的是广州学校教师队伍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六有、三好”教师。“六有”是指“有思想、有追求、有能力、有经验、有智慧、有作为”,“三好”是指“干的好、写得好、讲得好”,干的好是基础,写得好是提高,讲得好是辐射。“六有、三好”朴实却管用;
(3)载体落实,主要是四个载体:教师发展学校、教师论坛、教师报告团、教师博客网。通过四个载体,学校推动了教师培养机制的形成,对教师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价值观
一位成熟的、高水平的领导者,其领导能力往往表现在价值观的领导能力之上,具体表现为价值感受、价值评判、价值取向等方面。
广州学校有三个基本价值观:市场检验观、以学评教观、名校发展观,对于引领干部教师们的教育行为、统一行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首先,“市场检验观”说的是学校的办学、老师们的教学是否受家长欢迎、满意。学校的学生来源丰富,群众、社会对学校教育的需求多样,以家长社会的欢迎程度、满意程度来衡量学校各方面的工作,是很有价值的评判。
(2)其次是“以学评教观”。学校的产品是教育服务,教育服务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觉得满意、满足、自豪,这是三个不同的层次。学生“满意”是第一层次,对学校教育服务学生是否觉得称心、舒适;学生“满足”,是因为他的种种需要得到了合理的回应,并让他觉得很有成就感;而学生“自豪”是最高境界,当他穿上校服、说出校名、报出班级时,他的自豪感、光荣感都会油然而生,他会为自己的学校、班级而自豪。
(3)“名校发展观”。广州学校认为,名校要有“名生、名师、品牌”,因此“育名生、塑名师、创名牌、办名校”就成为学校的重要任务。纵观国内外学校,之所以是名校,都是因为培育了众多的名生、涌现了众多的名师,名生、名师支撑了名校,发展了名校。
我曾在的江苏常州中学,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瞿秋白、张太雷,文学家、语言学家刘伴农,史学家、教育家、国学大师钱穆,音乐家刘天华,语言学家吕淑湘他们的中学就在这里就读,这里还走出了众多的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许多大学校长、专家、教授、学者也不胜枚举。学校正是由于培育出这样一代代的名生而扬名。
广州学校倡导老师们要“带着自己的优势融入”,成为名师,这就是名校发展的意义之所在。
(三)育人观
“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实施不被学生拒绝的教育”,“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这就是广州学校的育人观。其最大特色在于“文化育人”。
杨启华校长汇报时谈到学校文化的建设,广州学校的文化建设直指“三个面向”——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贯通力”,努力成长为“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对雷校长的办学思想领会深刻,可谓“黄金搭档”!
对广州学校的育人特色,我将之概括为“一个理念、两个要素、三个着力点、四个基本点”。具体是:
- 一个理念——对孩子一生负责;
- 两个要素——培养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现代人;
- 三个着力点——“近、小、实”;
- 四个基本点——健康促进、科研、班级主导群体、常规管理。
汇报时小学部韩进丽主任提出“要落实对孩子一生负责的理念,小学该做些什么?该准备些什么?”,同时引用了诺贝尔奖获得者“儿童的名字是今天,不是明天……”,学部上下实践了“四园、六小”,重点在“质量、特色、服务”之上下功夫,可谓“大气、高品位”。
初中部秦新春主任的汇报生动形象、准确定位,面对青少年特殊的突变期、危险期而将之作为提升期、飞跃期。体会来自实践,深刻。
新杨新文主任的汇报突出体现了高中部抓住了雷校长提出的“教育本质就是育人”,努力建设和谐团队,工作有效,突出“三个极强”。杨校长补充提出的高中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所谓的“自主学习”实则上就是爱学习、能学习、会学习。
(四)教学观
广州学校的教学观突出体现在四点上:一是“理直气壮抓课堂,一心一意抓质量”,二是“课堂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努力打造精品课堂”,三是“有效教学”,四是“教学增值”。
教育服务的附加值要大,附加值越大,增值越多。广州学校的“教学增值”表现在学生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地学习,概括来说就是“两全一主动”——“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五)信息观
信息化是现代化的标志、基础、突破。广州学校的信息化已经具有六大功能:一是科学管理;二是优化教育;三是打造团队;四是开发资源;五是丰富生活;六是提升品质。
信息中心梁锋主任的汇报,让我们了解到广州学校率先实现了互联网、电话网、卫星网、手机网“四网合一”,网络、邮件、短信“三位一体”的信息化建设,具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支持基础。
成慧民老师的Z+Z数学形象直观,贾佳辰老师的研究性学习、金俐老师的英语网络学习、江红梅老师的网络作文、马晓虹老师的扬长激发补短内驱力,都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效果都很好。
教科研中心钟和军主任着重提到了“改变、共享、发展”,真可谓“画龙点睛”。
(六)管理观
雷校长说,管理就是“正确地做事,做正确的事”,并提出管理干部在“六有、三好”基础上努力做到“三懂”——懂教育、懂管理、懂经营,此外还有“三化”的要求,即“目标思路清晰化、过程措施精细化、成果效益最大化”。
7月18日公司在北京举行中层以上干部的学校管理高级研修班,下午是我的讲座。由于飞机误点,我还未顾得上吃饭就从飞机场直奔会场。大家的认真让我很受感动,我一口气讲了三个小时。即便整个下午只是我一个人在讲,单向互动,从广州学校13名干部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不仅认真,而且热情、真诚。
这13位干部是:校办主任王坤龙、行政主任邹小平、信息中心主任梁锋、教科研督导主任钟和军,高中部有2位,学部主任杨新文、德育主任万里霜,初中部4位,学部主任秦新春、教学主任唐少生、德育主任武福燕、德育副主任、团委书记张戈,小学部3位,学部主任韩进丽、教学主任孙玉强、德育主任郭长华。
这次到广州见到了雷校长、杨校长、广州学校的干部和老师们,更让我感受到了热情、真诚、以及对事业的执着与追求。
今年北大附中各分校董事会在广州召开。公司发展已经今非昔比,规模扩大,管理要适应现实的发展。在这关键时期,公司进行了管理策略和方法的改革,成立了学校业务管理委员会,广州学校成为了公司的中心校、基地校。广州学校的各种先进办学经验在基层继续形成,公司下属的各分校由分散各地办学整合形成整体力量。公司下属的北大附中各分校行政地位平等、但作用发挥各异。
广州学校作为中心校、基地校,要起到“实验”、“示范”、“辐射”的作用。“实验”,就是要组织力量,通过研究不断突破教育实践中的难点、重点问题;“示范”,就是要实施素质教育,在课程开发、队伍建设、科学管理等继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辐射”,要为各分校培养并不断输送优秀的管理干部和师资,学校各种优秀经验不断形成并推广应用,学校之间充分协作、共同发展。因此,广州学校在公司发展中举足轻重,每一位干部老师都应当具有光荣感,同时也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
作为一名有着45年教龄、老的教育工作者,在年龄上我是大家的前辈,在教育上我们是同行,在事业上我们是伙伴。虽然年龄大了,但我还可以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参与公司教育决策参考和咨询,帮助培养更多的年轻干部和老师,为办好每一所学校努力作贡献。
北大附中教育投资公司体制好,名校依托得好,广州学校更是精英团队,这里有一流的工作环境,老师们能在这里工作是幸运的,每一位干部教师员工都应当珍惜机会,培养好学生,发展好自己,为学校发展作贡献。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广州学校一定能够办成为国内一流、具有先进水平、名副其实的中国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