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中新教师、研究生张迪老师的课叫好
张迪,一位年轻的女教师。一位刚出大学门槛的研究生,一堂汇报课让人为之拍手叫好,这确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在北大附中这片沃土上,在名校名师成长的摇篮里,乘二次创业的东风,张老师犹如一棵新苗,茁壮地加速成长着。
雷校长说过,教师的成功源于自己对教育事业真诚而执着的追求,张迪老师的成长正是一个极好的例证。我们不必评价这节课怎样的优秀,也不必赞叹课堂上如何充满着生机无限的生命力,我们只想赏识张迪老师对事业的真诚和教学境界的追求。
从她一节课的前前后后,我们可以说,汇报课不仅是展示教师的教学技能,更重要的是展示对我校先进理念的学习和感悟,尤其是自觉的行动与体现。今天,从张迪老师的课上我们深刻认知了这一点——教师的幸福源于学生的成功,学生的幸福源于教育的成功。
还是让张迪老师自已说吧:
我教《我很重要》的前前后后
高中部语文组 张迪
我是一位才从大学研究生走进北大附中的新老师。说实在话,学生味还很浓,因而在做汇报课之前,我一直诚惶诚恐,生怕出现纰漏。起初还想以新教师作为逃避的理由,期望大家会用宽容之心来包容我的不足。但是和刘特交流完教学设计的一些想法之后,我知道我的如意小算盘彻底的打错了。回想这前前后后,我真感到庆幸、兴奋、感激。北大附中这片沃土,加速了一棵新苗茁壮成长。
一、前有呵护
课前,我备好了课,把我的设计大纲传给语文组长后,我等待着批评。却没料,很快被刘特(注:刘传生——中学语文特级教师)退了回来。他客套地说了声“还不错”,进而马上用了一个“但是”,并给我反馈了三点修改意见。我很不好意思——看来,教案要做比较大的调整。
可是我真的不知所以,立刻拿了个本子跑去找刘特,当面讨教各个环节的设计意见。第二天,“我”就光荣的出现在了刘特的博客上(注:刘特写博时记述了这件事),从他的话语间流露出想弥补他多年教学遗憾的意愿,尝试新老结合,寻找语文教学新的出路。我恍然间感受到肩负使命,使命感让我信心大增。于是我开始了自己漫长而又细致的准备工作。
由于我只教一个班的语文课,所以没有试讲和改进的机会,再加上经验不足,有了具体想法之后没有途径检验是否可行,所以心里一时又没了谱。就在此时,雪中送炭的人出现了。高一–二班的班主任赵芳老师主动要把她的课给我一节,说一定要试讲一次,掌握好时间,做到心中有数。
果然,在二班试讲时,内容刚讲了一半就下课了。痛苦之余我还感到庆幸,这不是汇报课。无奈之下,我又申请了一节四班的语文课,再试一遍。这一次好了很多,可还是没讲完,黄老师和杨耀英老师听课后给了我一些启发性的意见,可惜已经没有时间去改进了。
“相信自己,一定会成功”,我一次次在心里鼓励自己。等待中的十月十七日,真是漫长而又短暂,当她已经来到我面前的时候,我心里竟是出奇的平静。我的教师生涯第一次亮相就在这种呵护中开始了。
二、中有激励
打开多媒体、写板书、拿课本,一切按部就班进行。来听课的老师们面带微笑走进了教室,其他学科的老师也都来了(注:不同学科之间听课已经成为了高中老师们的教研习惯)。听课队伍如此庞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据说这天听课竟拥进了老师同行27名之多。那一刻我骤然感到压力好大。
铃声响起,师生问好,导入新课。让我欣喜的是,学生精神状态非常好,我之前的一丝担忧也随之散去。朗读课文的环节我先让全班齐读,之后教师范读,最后学生个别朗读。为了不让前后衔接浪费过多的时间,我只让一男一女两名同学读,整体效果很好,心中窃喜这部分的调整还是英明的决策。
分析文章结构时,我怕又像试讲时拖延时间过长,于是只让4名同学来回答问题,然后进行了总结。结果后一环节让同学们谈自身重要性时,我只能多叫几名同学回答问题。学生表现得很好,同学们积极举手,并示意要回答问题,回答的问题都很完整,逻辑性很强,就连班上最调皮的孩子都很认真的在思考、在回答。
课堂里每个人精神都很饱满,听课老师也都饶有兴致地不时呈现赞赏或者赞同的表情。教学目标的前两项“培养学生自信心和表现欲”已经实现了,最后“思考质疑”的环节我的时间控制得刚刚好,最后一句话音刚落,就听到了悠扬的下课铃音。于是布置了作业,亮相结束。
看到各位老师脸上真诚的微笑,我如释重负。我想对老师们真诚地道声谢谢,是大家的激励,才让我闯过了这一关!
三、后有启迪
下课后,我极度的兴奋,说不清是对自己的表现满意,还是对前辈赞扬的得意,或者是精神包袱丢下的轻松,总之有些飘飘欲仙。乐颠颠的跑去刘特哪儿,想问问他老人家,我是否了却了他的心愿。
当看到他表情严肃的说了句“还不错,也挺好”的时候,我兴奋的情绪一扫而光。我知道,距离他的要求太远了。于是,我开始对教学进行了反思。这才发现各个环节的实施还有遗憾之处。这些疏忽怎能逃得过我们名师能手们的“火眼金睛”啊。
下午评课时,前辈们的指导让我学习到的东西比开学一个月自己的教学积累还多。
评价都是以肯定为基调,以和风细雨来启迪我的。我明白了,有些问题却不容小觑。比如:在提过问题之后,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语言还不够老练,展现了自己的风采,却忽略了学生是否听得明白;教材掌握的不够;在学生无意中触及到知识点时,我却把它放过去了;品悟散文的环节稍显单薄;对学生的表扬鼓励不够……其中一些问题,我在课堂上就预见到了,由于担心时间把握不准,再加上课堂调控力不足,也只能明知故犯了。
当然,还有一些是我自己没察觉的,听了数位专家老师的点拨,我才恍然大悟。看来,唯有通过教学积累和不懈的钻研才能慢慢弥补、丰富和完善。好在来日方长,在北大附中如此和谐的沃土里,我这株新苗一定会加速成长。
张主任、韩主任都来参加我的评课,从语文教学之外的视角给了我一定的启发。韩主任调趣地说是想看看研究生怎样讲课才来听的。张主任刚好今天看了网上关于研究生问题的一些争论,跟我说“看来研究生还是不白上”,我释然。
附、《我很重要》的教案
教学目标:
1.结合本单元第一课与第三课《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实现理想做准备。
2.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为以后的高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学习议论说理文的结构、层次,学会捕捉文章信息。
教学重点:
理清文本的层次结构,找出表现主题的关键句。
教学难点:
让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表现自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结合本单元第一、第三课《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引导学生寻找面对高考这道坎我们遇到的抵抗力,引出克服抵抗力的主体“我”的重要性,导入新课。
(作者简介:毕淑敏,当代女作家,著有小说《红处方》、《拯救乳房》等。)
二.整体感知:目的:通过读,研、析的过程,学会理顺文本结构,能抓住中心句和关键词。
作法:集体诵读课文。结合课文层次,读出情感色彩。
三.合作探究:目的,通过研读文本,走进文本,感悟文本三个步骤,达到学习本文的目标。
过程1.走进文本:分析文章议论结构(结合课后思考探究第一题),谈谈作者是哪些角度断定“我很重要”的,找出依据,用课文原文回答。可以互相讨论。
过程2:依次归纳出文中中心句
A.我是由无数精华汇聚而成的万物之灵。
B.我是人类精神文化之火的传承者。
C.我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机遇的产物。
D.我是父母浓浓慈爱不可失却的承载。
E.我是相濡以沫夫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
F.我是子女至高至尊的血缘之爱。
G.我是朋友心中不可填补的情感黑洞。
H.我是工作事业中无可替代的主宰。
过程3:深化文本,分析:除了作者在多角度论证我很重要,文章前后是如何来表现文章主题的?,开篇为什么要说“我不重要”呢?
教师点拨:作者运用了议论文中常见的表达技巧—欲扬先抑。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之后形成板书,理清文本的结构。
过程4,走出文本,感悟文本情感价值观:
如果是你,你会从什么角度、举一些什么样的事例来证明我很重要呢?
过程5:质疑文本:在质疑中综合语文的读、写、表达能力:(如时间不够可以作为课外作业布置)
如果把文章标题换成“我最重要”行不行?(同学互相讨论)
四,学习归纳:《我很重要》是一篇说理散文,文中大量的修辞手法达到了美化文章的效果,下课后找出文中都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仿照其中的两组句子另外写两段文字,要求内容与原文符合,说理深刻有文采。
板书设计
我很重要
毕淑敏
宏观历史 理的诠释
微观个人
亲情
爱情 情的演绎
友情
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