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研究课获区教研员高度评价
五月的骄阳烘托着老师们蓬勃的教研热情,5月24日,语文组新一轮研究课活动如期开展,由朱东兴和游春香老师主讲。评课活动分三个步骤进行。
一、自我反思。反思中,两位献课教师从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手段的选用到目标达成度进行了客观分析。
二、同伴互助。备课组长详谈了组内备课过程,各位老师集中论点,畅所欲言,不溢美,不隐恶,优劣自知,问题共同面对,成果共同分享,表现了老师团结务实的协作态度和谦逊执着的探索精神。
三、专家引领。数年来,我们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许多专家的报告,更新了观念,提高认识水平。市区教研员的亲临指导,更是加快了我校教师本土化进程。
海珠区语文教研员阮桂卿老师对我校研究课活动以及这两节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说“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的全员参与、专题研究的教研活动很有声色,很有效果。教研能提高教学质量,本次初三“一模”考试语文科在六大科中排名最前,就与老师们的认真研究分不开!”
“这两节课选材有匠心,选点有针对性,体现了语文组组织研究活动应有的智慧。《珍珠鸟》《小石潭记》,同是散文,同是情景交融,一古一今,一文一白,一理一情,如何设计教学就很有讲究了。这两节课有章法、有想法、有办法。例如教学环节‘出示目标——情境导入——整体感知——局部探究——当堂练习’,逐步推进,真是有板有眼!例如图文结合读课文,例如新颖的学案设计,都符合新课程理念。”
“朱东兴老师的课,目标预设很好,看来你们在教学目标把握这方面做得很好。我很欣赏老师让学生动笔练,这样学生参与面广;从习题设计来看,知识涉及面也广,一堂课内,学生不可能自始至终跟老师对话,所以要避免师生琐碎的问答,这节课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游春香老师的课有鲜明的学生观,教师范读有感染力,用批注表指导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符合新课程理念。她还考虑到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换位思考,肯给时间让学生动口动脑动手,很有实效!”
一路辛劳,一路收获,细心盘点,收获良多。语文组长小结:我们收获很大!
首先,这次研究课,在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有了像样的课中活动,如美读课文、巧妙板书、激情导入、精粹提问、答卷交流、顺势点拨、配乐配图、圈点批注等。解决了“单一的讲、机械的练、漫无边际的问答”的问题。科学有效的课堂活动,是学生自主性的体现,是目标达成的必要途径。
其次,我们基本形成了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路,即在“好课标准”指导下,正确预设教学目标,然后运用教学策略,设计科学生动有序的活动,逐一落实目标,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同时,也初步构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结构模式: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师生互动指导学习方法、当堂练习巩固学习成果。
第三,我们得到了教研员指导的有效信息和宝贵意见,如教学设计要讲究方法,讲究层次;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语文教学要诵读、涵咏、积累;教师要有鲜明的学生观等。
第四,我们又发现了新的研究问题,如怎样把握教学的标高,如何最好的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如何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评课会上,李副校长对语文组研究课的有效组织给予了鼓励和表扬。唐主任指出,要大力推广当堂练习、学法指导的有效做法。
教海无涯。语文组将踏着新课改的节拍,怀揣学校先进理念,将“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