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部文科综合教研组研究课活动方案
高中部文科综合教研组研究课活动方案
在新学期进入第四周的时候,我们提出了“明确教学目标,重视教学环节,研究有效教学”的研讨主题,旨在规范课堂,向课堂要质量,要效益。课堂教学是有效教学的主渠道,也是一个教师提升自身能力的最佳途径。按学部要求,本学期我组安排了新教师汇报课、高级教师示范课,展现了我组各位教师的实力和教学风格。为了整合教研组资源,深入研究有效教学,我们准备在16周推出一堂研究课,举全组之实力,进一步打造优质课堂。
(一)活动目的:
(1)加强对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激发教师最大潜能,提升每个教师的理论素养;
(2)整合教学资源,人力资源,推进教研组的整体建设。
(3)走近广东教研,推进教学本土化的进程,加强我校和外界的联系。
(二)具体安排:
1、上课教师:历史教师朱冬云
2、上课年级:高二
3、上课班级:高二历史班(4班)
4、上课时间:17周
5、课题:《戊戌变法之甲午战争民族危机的加深》
6、本课研究点: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教学环节的设计”
围绕八个环节进行研讨:有效导入、有效讲授、有效练习、有效激励、有效提问、有效调控、有效交往、有效创设学习氛围
7、拟请专家:魏恤民
魏恤民,历史学硕士学位。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中国教育学会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广东省教育教学教材研究室历史教研员,《历史教学》期刊特约编委。在魏老师的主持下,于“历史课程网”下已开辟了“广东历史教育博客”,在广东省历史教学领域中有很大影响。魏老师对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非常感兴趣,我们热诚邀请他能够来到我们学校进行指导。
(三)研究过程:
严格按照六步骤走:选题、备课、上课、评课、反思、总结
1、选题
选题要能体现出学科特色,年级特色。经过历史老师们的认真思考,决定选定选修教材中《戊戌变法之甲午战争民族危机的加深》一题,这一题与必修教材知识点有着密切的联系,是高中知识体系中的重点,也是高考考核的重点,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有缺乏整体认识和深度把握,对于高二年级的历史班而言,这一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本堂课拓宽他们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也有助于增强他们将来在高考中的竞争力。
2、备课
(1)一备:备教学内容,备教学思路
学校提出在教研组中建立“一帮一”的学习小组,我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三三三二”学科学习小组。政治学科三人学习小组:陈海平、徐雁、贾佳辰三人;地理学科三人学习小组:房金星、魏勇、冯文建三人;音乐美术二人学习小组:王斌、唐文。
“一备”时由任教高三的高级教师宋连河老师负责牵头进行组内学习交流,充分发挥历史三人学习小组的作用。张娜、朱冬云,宋连河三位老师写出本堂课的教案,而后集体备课,制定适合高二班情、适合朱老师教学风格的教学详案。学习大纲,确定好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理顺教学思路。
(2)二备:备教学设计,备教学方法
全体老师开教研会,在听朱老师说课后,根据有效教学的八个环节一一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研究有效教学,精心打造优质课堂
(3)三备:备师生互动,备教师心理
组内全体老师听朱老师试讲,(因为是高二3班是高二年级唯一的一个历史班,所以我们安排在高三历史班试讲)对教师把握师生互动方面提出改进措施,注意对学生的启发、思考和对总结。在形成共同意见后最后修订本课教案,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朱老师的个人教师魅力,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追求优质课堂的优质效果。
3、上课(全校研讨课):朱冬云老师上课,邀请本校领导、专家、文科综合组全体老师听课。地点在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罗马校区高二历史班。
4、评课:自我评议、听课的各位领导、专家、教师评议、教研组评议相结合,收集课堂教学反馈意见。
评议内容:
(1)结合有效教学的八个环节讨论本堂课的得与失。
(2)研究在新课程下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3)确定一堂优质课的标准。
5、反思:个人就评议内容进行反思、历史三人学科学习小组进行研讨形成教学案例,教研组根据课堂组内老师的反思进行归纳。
6、总结:书面总结有效教学的教学案例及相关论文,纳入本学期的理论研究体系。
(四)预期成果:
1、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研究课例;
2、有效教学研究心得体会及论文;
3、高中部文科综合组优质课课堂标准。
我们一向鼓励教师走近广东,走进广东教改,本此活动就是以课堂教学这一着眼点进行的广东特色教研。这此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将结合本次研究课的活动目标达成度,归纳教研组课堂教学特色,提升组内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并将本此活动的成果推广,真正实现本学期初文科教研组提出的教研组建设目标:内炼素质,外塑形象,精心打造学习型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