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理科教研组研究课实施方案
高中理科教研组研究课实施方案
高中理科教研组 李子杰
一、阶段性教研反思和总结
以提升教师专业化能力和打造优质课堂教学为宗旨成功开展了新加盟教师汇报课,第一论青年教师研讨课,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高级教师示范课,广州市第八届中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测评(大赛),高三毕业班实验操作考核等系列活动,在反思与评价基础上研究了课堂“探究性”教学模式及其发展性教学评价机制,并对“案例探究”教学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一、研究课指导思想
针对我校学情合适定位并开展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优质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教学模式研究及其相关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制,创造教研组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做到教学资源、信息共享,做到在互评互议中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和教研能力。以有力、有序开展教学模式研究——“走进模式,创造模式,走出模式”为目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优质课堂教学为主旨,以全体教师整体参与互评互议共同提升为理念,以“不求完美,但求突破” 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为原则,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二、研究课研究主题:开展教学模式及其相应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
①教学模式研究一:在我校深化、推广“探究性”教学模式及其发展性教学评价。
“探究”教学模式研究及实施本义是试图让学生模拟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亲身去体验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过程,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创造性潜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该模式为:
情境¢问题¢实验¢讨论¢结论¢应用 或
情境¢问题¢假设(推论)¢结论¢应用
②教学模式研究二:初步探讨适合现代课程体制的“案例探究”教学模式及
其发展性教学评价。
建立一种有效组织,将学生置于学生熟悉的大社会环境中,将所要学习的知识要点完全溶于或社会背景中,或录象片段中、或焦点话题中,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处于自我激发状态,通过强有力的引导进行协作学习理论和创造实践,我们把这种探究教学模式为“案例探究“教学模式。
三、研究课课题
①高一物理必修I《作用力与作用力》。
②主讲林玲老师。
四、研究课研究点:
①怎样根据新教材知识教学特点和学生现状和发展特点在我校深化、推广探究性”教学模式及其发展性教学评价机制。
②怎样根据学情整合教学资源和信息,建立“知识和社会融合“的“案例探究”教学模式及其发展性教学体制。
五、研究目的
①营造浓厚教研氛围,提升教师专业化教学和教研能力
一:加强集体备课,开展互评互议、强化反思和评价体制以及本组教研氛围,协同提升教师教学、教研能力。
二:强化落实备课的关键环节——备、上、评、写、讲,
三:达成资源信息共享,做到课堂教学同一和谐,有效高效。
②形成适合我校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一、完善“探究性“教学模式及发展性评价
二、探讨“案例探究”教学模式
六、预设成果
①形成优化教学资源和信息的备课模式,达成组织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发展、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
②达成“探究性”教学模式及其发展性教学评价机制在我校的推广和普及,根据我校学情,整合资源和信息,形成“探究”课堂教学模式。
③初步探讨基于新教材知识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案例探究”教学模式及其实施中问题和难点。
七、活动步骤:三备、三评、三反思
一、全组探讨研讨课精神和原则,确定人选
①13~14周全组认真研究研讨课精神和原则和“探究”教学模式及其发展性评价策略,分步骤开设系列组内研讨课,通过组内研讨课,进行反思与评价,落实全校研讨课人选。
②加强同示范学校骨干教师和市区教研员交流与合作,在12月3日我理科组同国家示范学校广州7中骨干教师、市区教研员以高三复习备考、研讨课为核心针对性展开交流,得到了及时有力的指导,林老师进行个人备课。
二、集体备课:确定研究点,研究方向,组织策略,预设成果
③12月4日第7、8节组织物理备课组4位教师第一轮集体备课,优化研讨课资料和素材,确定探究的方向和问题,研究课堂教学组织的策略,4位教师分别写出学案,在集体讨论中进行反思与评价,确定了初步学案。
④12月7日第 3、4 节组织全组教师第一轮“说课-评课-反思-改进”,并进行第二轮集体备课,并集中备课组及时评课,进一步反思,修改学案。
⑤12月8日上午认真学习7中优质课(录像带12月6~7日下午录制,市优秀课评议)课堂教学组织策略和教学模式,结合研讨课进行再反思与评价。
⑥12月8日第5、6节理科教研活动时间,集中全组教师听林老师第二轮“说课-评课-反思-改进”,并进行第三轮集体备课,针对说课内容和思路,展开集体评议,并进一步对研讨课进行修改。
⑦12月10日聘请7中周老师(市教研员,7中骨干教师)指导,进一步对研讨课优化提升,形成优化学案。
⑧12月11日林玲教师在部分班级实验性上课,全科组教师参与听课,课后收集学生反馈意见,进行第三轮“评课-反思-改进”及第四轮轮集体备课。
三、全校研讨课,专家点评,反思与评价,撰写案例
⑨全校研讨课(邀请指导专家学者:①雷丽霞校长,②广州市第七中学高级教师、市区教研员、高考命题(评卷)研究员周兆棠老师,③ 其他兄弟学校物理教师、教研员)。
⑩收集课堂教学反馈意见,组织自我评议、专家评议、同行评议、科组评议等系列反思与评价,并根据课堂教学和反思评价撰写相关论文,形成系列教学案例、反思与评价,对研究的目标和宗旨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
八、研讨课组员协调分工合作
林玲教师:主讲,做好个人备课,协同集体备课,认真说课、反思、自评,上课,课后进行及时研究,形成成果。
万里霜教师:协同进行教学资源和信息整合,优化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及时评课,反思、评价,并做好原始资料整理。
胡海涛教师:协同进行教学资源和信息整合,优化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及时评课,反思、评价,并做好原始资料整理。
梁云森教师:参与备课、评课,做好信息资源整合,记录说课、评课、上课等环节记录,整合相关原始资料(包括图片、录象、文字记录等)。
王文教师:参与备课、评课,做好信息资源整合,记录说课、评课、上课等环节记录,整合相关原始资料(包括图片、录象、文字记录等)。
罗弈 教师:参与备课、评课,做好信息资源整合,记录说课、评课、上课等环节记录,整合相关原始资料(包括图片、录象、文字记录等)。
史桂娟教师:参与备课、评课,记录并研究活动过程中每一个关键环节,并及时开展探讨,整合原始资料和信息,针对研究点开展适时研究,根据我校学情研究“探究”教学模式普及策略。
李子杰教师:组织协调活动开展,组织备课、说课、评课、反思等,研究活动过程中每一个关键环节,并及时开展探讨,整合原始资料和信息,针对研究点开展适时研究,针对“案例探究”教学模式适时研究。
黄海琳教师:参与评课,研究“课堂组织、学生调动”等策略。
刘少武教师:参与评课,研究“创设及时、充分探究情景”策略
温华教师:参与评课,研究“创设和谐师生协同发展的课堂氛围“策略
九、时间安排:
备课时间参见“活动步骤”
上课时间:第16周周四第 3 节高一(1)班
集体反思与评价时间:第17周
资料整合时间:第18周
成果展示时间:第19~20周
十、保障措施:
制定合理的计划,组织认真学习,讨论。
确定合适的合作和分工,具体落实到个人,全组参与。
1、选题——全组学习研讨课精神,学习“探究”教学模式,确定人选和课题。
2、备课——加强集体备课,整合信息和资源,落实“三备、三评、三反思”。
3、上课——全组参与。
4、评课——专家点评,个人自评、同行评议。
5、反思——整合资料,落实研究点,反思与评价,
6、总结——学习、提升,撰写案例和论文。
高中理科教研组
06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