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课例–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1》教学设计
[研究点]
l 充分利用学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课堂主体参与
——不让一个学生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
[课堂背景]
在本课时之前,学生已经拥有以下学习背景,并准备新的学习内容:
1、学生明确《中国地理》的学习思路
2、学生习惯了使用“学案”的学习方法和方式
3、学生经验中储存不少关于交通运输的常识
4、有条件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带着任务学习和团队式案例分析的能力
[学生分析]
l 初二(6)班有学生35名,课堂活跃有序,知识基础比较好,师生关系和谐,在有序课堂、有效课堂的基础上,通过精心设计,完全有可能经营出“焕发生命活力的课堂”,充分利用学案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课堂主体参与——不让一个学生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
[教材分析]
交通运输的基础知识体系是重要的地理学基础,但知识体系比较容易理解和识得,关键在于深化学生养成带着任务学习的习惯和案例分析的能力。
[教师分析]
略
[课程标准]
1、了解交通运输和交通运输网的基础知识
2、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能切合实际地选择适合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思路]
通过学案引领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和进行团队式案例分析的方法和过程,让学生提高学生主体参与,不让学生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
[重点难点]
选择适合的交通运输方式
[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团队式案例分析
[教学工具]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教师 | 学生 | |
导入 | 说明课题来由,提出核心问题 | 明确学习思路 |
第一个提问:为什么要学习“交通运输”? ——回顾中国地理的学习思路,了解国民经济的基础知识 第二个提问:我们这一节课学习的任务是什 么? ——欣赏相关图片,明确学习任务 | 做好知识准备 了解课题来由 明确学习任务 | |
一、 | 解决第一个问题:什么是交通运输? | |
1、交待分析任务 2、提问:看图4.1,现代社会的主要交通方式有哪些?古代社会的主要交通方式有哪些?未来社会的主要交通方式有哪些? 3、做出小结 | 阅读P86、87 ,小组汇报任务完成情况 读图4.1 头脑风暴式思考问题 思考教师的论点 | |
二、 | 解决第二个问题:什么是交通运输网? | |
1、提问1:“交通运输网”的关键字是什么?我们见过哪些网?组成这些网的基本元素是什么? 2、地图、动画分析 3、做出小结 | 头脑风暴式思考问题 地图、动画分析 理解和识记教师总结 | |
三、 | 解决第二个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 | |
1、提供案例1和案例2 2、教师分析总结 | 小组进行团队式案例分析:[二选一] 拿出方案 说明理由 讲清方法步骤 学生分析总结 |
[教学反思]
——“学案式”教学模式的分析与构建
一、 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相对于教案而言,既是学生学习的方案。其设计是以学生学习的规律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状况和学习任务,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案,包括学习的任务、思路、方法、过程、学习成果和效果反馈。
二、 “学案”教学模式的“起源”
推进“学案”式教学模式,源于2005年9月,由于当时的学生状况引发的。当时的高一年级学生,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不良好,缺乏自觉学习、自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习惯。实施“学案”式教学模式,其初衷是通过学案的程序驱动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驱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三、 “学案”教学模式的特点
1、“学案”式教学模式轻易地让学生明确“干什么?”、“怎么干?”、“干得怎样?”,即轻易的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方法,以及学习的成果和效果的反馈。
2、“学案”式教学模式能给学生提供合适的程序,驱动学生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
3、“学案”式教学模式应该能反映学生的学习的愿望,适合学生的学习。
四、 “学案”教学模式的五大环节
学案教学模式有五大环节组成,五大环节层次分明,又环环相扣,“心心相印”。
1、 课标任务化
2、 任务问题化
3、 问题习题化
4、 习题基础化
5、 基础系统化
五、 “学案”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1、引导和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2、引导和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
3、培养学生为自己的学习进行设计的习惯
六、 关于“学案”的反思
1、“学案”式教学模式是否使学生形成某种定式思维。
2、“学案”式教学模式未能让学生深度参与“学案”设计
14、《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1》学生学案
班级: 姓名:
一 | 学习思路 | ||||||||||||||||||||||||||||||||||||||||||||||||||||||||||||||||
1、 | 什么是交通运输? | ||||||||||||||||||||||||||||||||||||||||||||||||||||||||||||||||
2、 | 什么是交通运输网? | ||||||||||||||||||||||||||||||||||||||||||||||||||||||||||||||||
3、 | 如何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 ||||||||||||||||||||||||||||||||||||||||||||||||||||||||||||||||
二 | 学习过程 | ||||||||||||||||||||||||||||||||||||||||||||||||||||||||||||||||
1、 | ——首先“我”要阅读P86、87内容,了解交通运输的定义和人们对交通运输的评价,并将阅读收获的信息和结果写在横线上: | ||||||||||||||||||||||||||||||||||||||||||||||||||||||||||||||||
(1)定义? (2)对交通运输的评价? 和同组的同学一起看P86图4.1,思考以下三个问题:现代社会的主要交通方式有哪些?古代社会的主要交通方式有哪些?未来社会的主要交通方式有哪些?和同组的同学交流后作出回答: 答: | |||||||||||||||||||||||||||||||||||||||||||||||||||||||||||||||||
2、 | ——其次,“我”要思考:“交通运输网”的这个名词的关键字是什么?我们见过哪些网?组成这些网的基本元素是什么? | ||||||||||||||||||||||||||||||||||||||||||||||||||||||||||||||||
通过看图“广州地理P28广州地铁图”,分析交通地图中的点和线分别表示什么事物?并延伸思考:在公路、水路、航空、管道的交通地图上,点和线分别代表什么地理事物,并作出小结: 做出小结:
| |||||||||||||||||||||||||||||||||||||||||||||||||||||||||||||||||
3、 | ——最后“我”分析P95、96图4.8、4.9的信息,以旅行社或货运公司分析策划人员的身份,对以下两个案例任选一个进行分析,通过团队式讨论分析,为张老师或小明的爸爸确定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明理由,说明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 ||||||||||||||||||||||||||||||||||||||||||||||||||||||||||||||||
案例1:寒假即将到来,张老师计划带初二年级的老师到海南三亚进行为期几天的旅游,他在为选择交通方式发愁 案例2:小明的爸爸是番禺人工养殖海鲜的老板,12月20日要发两批货,一批运往广州市滨江路的广州酒家,一批运往北京钓鱼台宾馆,也在为运输的事情发愁
做出总结:
| |||||||||||||||||||||||||||||||||||||||||||||||||||||||||||||||||
l | 我还想了解多一点…… | ||||||||||||||||||||||||||||||||||||||||||||||||||||||||||||||||
三、 | 我要练一练 | ||||||||||||||||||||||||||||||||||||||||||||||||||||||||||||||||
根据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给以下事宜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在与适合的交通运输方式相对应的空格处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