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附中副校长特级教师张思明莅临我校讲学
“教育是解放、发现、唤醒、欣赏、激励的艺术……”昨日下午2:30,中国当代教育家、数学特级教师、北大附中副校长张思明莅临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与我校、海珠区中小学校的老师们进行了交流。这是我们教师发展学校“名家名师进校园系列之‘特级教师成长之路’”报告会,雷丽霞校长亲自主持会议。作为教育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张思明独到的教育理念与深刻的教学实践深深地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教师。
课程之外我们还能给什么?
张思明说,我们的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吗?对教学环节缺乏科学的指导和管理,延长学习时间,增强学习强度,是造成目前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让学生会学习,教师要帮助学生肯学、能学、会学、乐学、善学,教师的作用是影响、帮助、指导、推进学生改善自己的学习行为,包括方法、习惯、策略等。
促进学生的学习行为的培养,要着眼于学科活动中渗透宏观、微观的学法指导,着力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
关键是学生学习行为习惯的良好培养
张思明认为,教师要善于通过树立学习榜样,激励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及时告诉学生他的“特长”和进步,扬长为主,以长制短。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培养,要落实在预习、听课、复习、作业、总结、考试等环节之中,引导学生学会听课、复习、记笔记、自主处理作业等。
教师真正了解学生,通过作业分层要求、看书指导、个性化的章节小结、发现和提问的策略、开放作业等方式,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创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学习,走向创新。教师关注学生的学法,就会改变自己的教法,由教学方式的改变引发学习方式的改变,从而促进学生学会学习。
其实数学学习很好玩
“我并不期盼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家,但如果通过我的教学,能使他们有一种在生活和学习中应用数学的思维观念和习惯,那他们将终生受益。”作为一位全国知名的数学特级教师,张思明首先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知道“数学好玩”,感受到数学有用、可用、能用,并把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引入数学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设计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会用、善用数学知识去解决更多的问题,从而热爱数学学习。他认为,有兴趣就不会成为负担。
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形象
张思明还说,走进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就有一种归属感,一种“家”的感觉。北大附中广州实验学校的老师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广州这个地方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形象,令人敬佩和鼓舞!
张思明校长的报告独特深刻,对我校全体教师进一步领悟和理解 “对孩子一生负责”的学校教育理念,将有着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关注并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和优秀,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每一位教师员工优化并改进工作的基本职责和行动准则。
张思明小档案: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教师、副校长,数学特级教师,全国自学成材的先进典型(中央电视台曾以专题片“自强铸辉煌”报道)。通过自学考试获得北京大学颁发的数学专业本科毕业证书和理学学士学位。留学日本岗山大学教育学部研修日语和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1991年在职在首都师范大学数学系继续攻读学科教学论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1993年以全优成绩毕业并获硕士学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被教育部授予“全国当代教育家”称号,曾获“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等称号,并获得苏步青数学教育奖一等奖、胡楚南优秀教学成果奖。编写的《中学数学建模的实践与探索》一书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科研成果二等奖。2004年9月,北京市海淀区举办“张思明教学思想研讨会”。2004年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首席报告人。2005年教育部“全国教育十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