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与,我快乐,我提升
我参与,我快乐,我提升
——我的研究课之旅
初中语文教师 伍 勇
三轮研究课,历时一个多月。繁忙的工作,紧张的反思与备课的过程,忙得不可开交。可这一个多月来,充盈于心底里的却并非由忙带来的累。集体教研的和谐气氛、和三个班级孩子们交流的快乐感以及一个月来一步一个脚印提升的满足带来的是忙而不累、忙却不烦。
长期以来,我们都提出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学,没有想到自己却在这一次次的备课、上课、研讨的过程中也在体验着集体给自己带来的有效教育的影响。这种有效的教育影响,有情感上的——来自于同事之间亲密无间的团结协作、诚实中肯的支援帮助;来源于课堂上与同学们平等对话和谐交流时孩子们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活泼,甚至于是深邃的思想。这种有效的教育影响,也有能力上的,来自于老师们博大精深的专业素养、无私帮助,来源于集体坦诚相见的共同提高。所以,作课的过程不仅是自我提升的一个过程,更是我体验着快乐的一个过程。参与并快乐着,使我的提升更快!同样道理,如果在课堂上能够让孩子们参与并快乐着,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将会更好。如何能够让孩子们参与并快乐,如何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构建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作为教者,每一轮研究课下来,认识都会更深入一层。以下谈谈自己的几点收获:
一、适合学生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第一次研究课前,经过教研组的研究讨论,确定下了教学内容自读说明文《生物入侵者》之后,我就着手备课。当时,真的有种急功近利的思想,想一蹴而就。所以,在备课阶段也花了大量的心思,考虑到了学生实际的表达能力,对说明文知识的熟悉状况,甚至于都考虑到了如何按照学生思维的特点去起承转合。因为做了这些准备,满心欢喜地准备迎接课堂的全面丰收。可是第一次课里,这种精心的思考带来的并不是整堂课的精彩。
在课堂进行之初,学生的确是兴趣浓厚、积极性高、活动充分。可是,越往后推进越难,越往后推动越发现更多的学生难以跟上教者的步伐。有的学生甚至于 出现了很无奈的表情:怯生生地望望背后的听课老师,又求助似的看着我。他们多在乎别人对他们的评价呀!可就是没有能力去解决那看似明白又不敢肯定的问题。这个时候,李琦——三班班长,一个较为自信的孩子——看看班上没有人举手了,非常负责任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站起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但是很快,他又摸摸自己的后脑勺说:“不对吧,老师。”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大体上来说,就是课文读少了。一遍感知性的默读,一遍对部分文段的精读还不足以让孩子们去深入了解把握课文的内容,孩子们对有一点高度的问题当然难以把握了。
连读书这样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都足以影响整个课堂的推进,何况是其他。打造适合学生的教学应该是追求每一个小的教学环节甚至于是细节的适合。
读书适合了学生,孩子们才能有效地把握文章的内容;问题适合了学生,孩子们才能有效地跟随老师的引导;讨论适合了学生,孩子们才能有效地进行课堂上的合作探究,自主地获取知识……
二、教学设计的立足点:立足课堂、立足文本、立足基础。
第一次可结束了,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思考:第一次课后半段的艰难推进,症结到底在哪?是学生的积极性不够、基础太差,可是课堂的前半部分,他们也有着非常精彩的表现;是我的整体教学设计不科学,可是情景导入、目标定向、三步导学、练习巩固的四步教学流程应该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大体上能适应孩子们的思维水平。既然都不是,那就说明整体的教学设计上没有问题,应该是教学流程的细节没有适合学生的缘故。
如何做到适合学生?第一次课堂上的尴尬局面是因为深入文本不够造成的,我是否应该将自己的着力点放在基础上,放在文本上,在吃透文本的前提下,培养能力,拓展延伸呢?
有了这样的考虑,结合组内老师们的建议,我毅然将本文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结合文本、结合基础的筛选文章信息。这一改果然奏效,第二次课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反应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人多了,对问题的讨论也有效地解决了,拓展练习的效果也明显提高了。在课堂上,甚至于出现了两个同学为生物入侵者入侵途径的问题产生了争论,这是在第一次课上根本想象不到的情况。只有具备了参与课堂的能力和信心,孩子们的主动参与课堂才可能实现。
看来,立足文本、立足基础能很好地解决学生学习过程中没有能力参与的问题。也回答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如何去适应学生的问题。
那么,解决了课堂设计如何适应学生的问题之后,我们是否可以说我们的课堂就一定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呢?我又将眼光放到了第二次课上。第二次课绝对不是一节完美的课,仍然还有许多败笔,例如:课堂进行到最后,少部分注意力不持久的孩子开始心不在焉;还有,在回答完了问题之后,很多学生就不愿意花力气去继续深入,而是冷眼旁观,等待着别人的回答。
带着这些遗憾,肩负着这些问题,我进入了第三轮的准备。
三、成功的课堂源于和谐的师生关系、浓厚的学习氛围。
在第三轮课的准备阶段,有一天登陆校园网,看到了雷校长的一篇文章《什么样的课是优质课》。这篇文章说道:“从操作层面上讲,引人入胜、精导妙引、结尾无穷的课是优质课。”当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有了很多想法。
我的第二次课,应该说做到了精导妙引,可引人入胜、结尾无穷却成了软肋。要做到引人入胜,特别是引孩子们入胜,应该需要很多的因素来推动,有趣的课文内容是一方面,教师的因素能不能成为另一方面呢?能,当然能,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能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更能让整个课堂引人入胜。就让老师的微笑、老师的赞扬成为孩子们美妙的课堂体验吧!
于是就有了课堂上共同关心孩子们家乡的话题:将生物入侵者和学生的家乡——广州联系起来,和他们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
于是就有了课堂上和孩子们的情感交流。刚刚过去的初二年级朗诵比赛上,初二5班同学获得了第一名,我真诚地要求和他们合作朗诵一篇古文,学生的热情马上被调动起来了,也缓解了有众多老师听课的紧张气氛。
于是,就有了课堂上孩子们高涨的情绪。课堂上,我们提到了一种生物入侵者“薇甘菊”,它正在广州的周边土地上大肆蔓延,所以,我教给了孩子们一个任务,学习本文,为自己的家乡出一分力,找到有效解决薇甘菊入侵的方法。对于这一点,学生的阅读热情马上被激发了。
和学生平等对话,与他们一起共同关注生物入侵者,一起交流对待生物入侵者的态度,一起寻找解决生物入侵者的方法。一堂公开课,也让我记住了五班许多孩子的名字:胡婷婷、梁志成、陈环姿、罗成建、孟晴润、孙舒馨、陈泽峰……孩子们的突出表现也让我在整堂课上如沐春风。要感谢老师们的无私帮助,更要感谢优秀的孩子们突出的表现。
回首三轮课,应该要感谢很多人,我们共同的参与打造了一个成功的课堂教学案例,可这不是,也不应该是我们的终点。我们需要打造的是一个团队,我们需要成就的是校园里的每一个你、每一个我、每一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