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认识,变遗憾为动力
提高认识,变遗憾为动力
初中理综教研组长熊中宏
一、组织
我是怎么组织研究课活动的呢?这个大家都知道,就是围绕“六步骤”;突出“三轮”,重在“反思”。这个我就不用多说。
但是有三点大家应该明确:我组研究课课题是:初一生物《开花与结果》;我组研究课的研究点是:“合作、探究、有效”;我组研究课承担人:生物教师张坤。
二、收获
收获一:探索着一条适合“理、化、生”教学的路。
你知道现在教学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吗?是培养兴趣。你知道兴趣是怎么培养的吗?可以发挥好探究的功能,怎样探究才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我组研究课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启示。
张坤在三轮研究课中,特别是第三轮课中由学生合作解剖洋紫荆花,再由学生探究花的结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举手踊跃,兴趣高昂,最终比较轻松的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符合我组提出的“合作、探究、有效”的研究思路。
“理、化、生”学科都是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多共性。在本次研究课的“三备、三讲、三评”中,如何将研究课中的“探究、有效”的成功点应用到“理、化、生”学科中呢?我们通过评讲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从研究课中我们得到启示,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中的演示探究实验教师一定要去做,而且尽量设计的有趣,学生实验也尽量要做,这样能增强感官效果,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兴趣,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我认为,再过五年,你如果不能用“兴趣”教学,你的教学根本无法开展。
杨校多次说过:“兴趣比知识更有力量”。
2、上课中,多找一些有吸引力的动画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根据课件上的演示过程,在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做到以上两点时,要有一个前提:就是一定要将知识点贯穿到整个的实验探究活动中,这样既在探究中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将知识比较轻松有效的落实。
我在教研组发言说:“探究、有效”不论你认为是口号还是形式,他最终要走进你的课堂,否则,你就要走出教育界。
收获二:促进新教师成长,提高理综组整体实力。
张坤的三轮课,由“遗憾”到“完善”最后到成功,说明又为我组和学校增加了一位优质课教师。新教师刘飞,虽然参加教育工作不到半年时间,但在研究课的发言中不乏有独到性的见解,同时也体现了个人风格。总之研究课对于组内新教师的成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轮“备、讲、评”增强了组内的交流,增进了了解,加强了团结,增强了组内的凝聚力。在整个的研究课过程中,新教师得到了很快的成长,老教师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研讨课对于提升理综组整体实力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雷校长原来说过理综组的整体实力是比较强的,现在虽然几位元勋到了高中,但我们又注入了新的活力,我认为我们理综组的整体实力照样是比较强的。
收获三:个人感悟——对研究状态下工作的再认识。
从研究课我有一点感想:做事情形式与内容要整合,外表与内在要统一。学校或学部每安排的一件事从表面上看都是一个形式,但一般应该都有一定的道理,比如说研究课,,我们都要服从去做,如果我们从心理上单纯的把他当成一个“形式主义”去完成,我们费了力,也许表面上完成的也比较好,但我们不会有什么收获,就像你每天都有写粉笔字的任务,就是字的质量不会提高。
但是如果我们将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用心去做,当然我们也费了同样的力,但我们的思想境界一定会有所提升的,这就叫“劳有所值”。
因此我认为,做什么事一定要将形式与内容整合,外表与内在统一,要在研究状态下工作,这样做起来就会有一定的意义,不会感觉到枯燥和无聊。
在“研讨月”的活动中,我组三轮“研究课”由“遗憾”到“完善”的不断提升过程,就说明研究和反思是进步的重要环节。
因此,当教师就要用心做教学,当组长就要用心做教研。
三、遗憾
这次研究课我们很遗憾的是没有请到市、区教育员,感谢高中史桂娟老师给我们指导和点评。但教研员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级组织,它是一种资源,是一种媒体,因此我们要变遗憾为动力,加强同市、区教研室及市、区学校的联系,整合各种优势为我们所用。
雷校长开会提到了一个观点:“关系就是生产力”,你认为正确吗?很多人肯定会说:这还用说吗,没有关系什么事都干不成,但是我想说的是另外一句话,还有一句话:“教育就是一种人际关系”,你认同吗?你认同了,但你的观念转变过来了吗?
最后有一句话想和大家共同反思:
“做事先做人”,“教书必交人”
注明一:人就是指我们的学生。
注明二:交人要研究方法。
注明三:以诚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