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课堂研究,提升团队实力
扎实课堂研究,提升团队实力
小学综合组长孙玉强
小学部综合组是四个不同学科备课组组成的,涵盖了语数英之外的所有九个科目,有九名老师是刚加盟我校的新教师,有6名老师的教龄不到三年;但是每个备课组都有一位有经验的有水平的业务骨干—备课组长,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优势专长。为此我们一学期来根据开学初的思路(以老带新、抓好常规、搞好教研、做好推荐、形成特色),结合学校课堂教学研究月的指导思想,进行了扎实有效的研究课活动,预期想法是让老师们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分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融合整合不同学科为一个教研组的优势,形成规范而又灵性的课堂教学,打造出优秀的综合组群体。我们以新加盟教师的培养为切入点,进行了反复打造。
一、带着优势上好研究课,我们知道了每个人的优点
带着优势融入是我们学校工作一个很重要的指导思想。它让我们老师一来到学校便有一种英雄有用武之地的感觉。不管是一个刚毕业的教师、还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教师都能在本职工作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特点,从而让课堂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研究月活动中,综合组四名新加盟老师的研究课,让所有参与听课的领导老师感到春风拂面,成为研究月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个老师都把自己的优势展示的淋漓尽致。丁晓庆老师扎实的课堂基本功和灵活的组织教学让听课的老师感受到这位老师有实力,潘菲老师课堂上的亲和力和有创意的教学设计让老师们感受到这位老师有朝气,符聪老师规范的课堂教学和全身地投入让我们感受到这位老师有潜力,张东平老师扎实的课堂教学和认真的工作态度让我们感觉到这位老师有底蕴。周丽娟老师优秀的专业能力极强的亲和力让我们感受到了她有灵性。这些老师们的优势专长给了综合组其他老师以启发,虽然科目不同,但课堂上需要的教师的这些基本功却是相同的。老师们在评课中对这些优点不但提到了,更重要的是从自身出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与差距,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做到了择其善者而从之。
二、带着融合上好研究课,我们强化了备课组长的职能
综合组众多的科目课型、繁多的专业术语,让人不禁想到五花八门、千头万绪。那这么一个组怎么进行教研呢?有没有必要全员参加听评课活动?对此有不少老师有疑问,甚至有的老师跟我讨价还价,并说专业不对口不会听不会评。对此我没有做过多的解释,我只说:我们是有学科的界限,但没有教学的界限。最终没有改变初衷:全员听课全员评课综合优势形成特色,而且一路走下来。
四节研究课集合各备课组的力量,进行基础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各备课组长跟踪指导、教研组长全程监控、其他各组协同合作。每节研究课课题的设计要融合本备课组的集体智慧,要整合综合组的所有资源,要体现学校的教学理念。通过二个月的研究课活动,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了老师们课堂教学的改变,备课组长的职能作用发挥。我们也很高兴地从研究课中看到美术课中有科学的知识的渗透,音乐课中有形体舞蹈的切入,体育课中有音乐整体的衬托,科学课中有美术造型的痕迹。
可以说每个老师在保持自己风格和自身学科特点的同时,又都较好地吸取了其他学科老师身上的优点,形成共同的特色:亲切的教态、昂扬的激情、专业的教学、扎实的常规。其中备课组长在指导老师备课、组织老师评课、帮助老师提升三个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以至于为研究课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综合组所有教研员的联系都是备课组长出面进行联系,并代表学部学校与之进行了有价值的沟通。这才有了四个学科教研员全部到位,并对我们的研究课作了详细的点评、深入的指导。
三、带着思想上好研究课,我们收获了课堂教学的模式
研究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专题研究,我们更注重的是思想的统一即上课老师的思想、备课组的思想、综合组的思想、专家的思想、课标的思想。我们以学校主体参与型课堂研究为专题,以各学科的课堂基本模式的教学研究为切入点,充分贯彻落实六环节,进行了扎实有效的教学研究。综合组的老师本着开放式的研究态度,本着整合融合的思路,不管学科是否相同,都从自己的视角来审视研究课,从另一个角度反思课堂、提醒老师、关注学生,老师们从一开始不想说到想说、从不会说到会说、从不能说到能说,以至于在综合组的评课活动中经常出现奇思妙想,让作课老师豁然开朗。体育课上音乐要与运动相协调、美术课上的科学语言要准确、音乐课上让学生自编舞蹈理解音乐、科学课上教学环节的节奏把握要准等等,都给了作课老师以很大的启发。
其中最大的收获就是在所有老师的参与下,提炼形成了四种适合本学科的得到教研员肯定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音乐组的拓展式课堂:感知欣赏音乐—学唱领悟音乐—拓展评价音乐;美术组的情景式课堂: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拓展美-评价美;科学组的探究式课堂:导入猜想-讨论设计-实验操作-汇报交流-总结拓展,体育组的快乐式课堂:热身准备-游戏活动-竞赛评价-放松整理。这些模式的创建和使用为新老师的快速成长提供了平台,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快乐成长奠定了基础。
四、带着反思听专家点评,我们领会了课堂教学的真谛
每次听完作课老师的课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种看法和想法,因此在每一次的评课中便有百花齐放众说纷纭的场面,其中的孰与非、对与错让所有的老师都有一种迷惑,作课的老师根据老师们的点评对自己有建设性的丰富性的便进行选择运用,对自己没有利用价值的便束之高阁,待要用时再作理论。听课的老师,没有一种实际操作的情景,便在每一次的听与评中产生了无数的反思,这里面有认可的有反对的有赞同的有排斥的,所有的这一切最后在区教研员来后便有了一个碰撞,便有了一个反省。老师们可谓是带着问题带着质疑带着模糊来听专家的点评。
通过一个又一个专家的到来,通过每一次全体综合组老师的积极参与,老师们逐渐明晰了以下问题:要深入学习课标,不仅是知道,更重要的是理解和贯彻;要灵活使用教材,不仅是抓住课本的关键,更重要是的适合学生的发展;要突出学科特点,不仅要专业化地教学,更重要是创造性地启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每一次教研员的到来,都是老师们理论提高、方法领悟、触类旁通的时候,教研员们睿智的专业的点评总能从本学科联想到其他学科,都有一种整合的理念在里面,因此不管哪个学科教研员的到来,老师们都是如饥似渴的听积极投入地想。特别是音乐教研员余老师的点评让所有参与的老师感受到专家身上的魅力,感受到课到“高”时本无界的真谛。科学教研员曾老师、美术教研员莫老师给我们的点评也有很多共通之处:教材的处理、创新能力的培养、课堂安全的警觉等等,他们还说:很高兴能看到这么多的学科在一起研究,并且研究的这么深入;整合是新课程的一种理念,你们的这种研究一定会在博采众长的氛围中取得非常好的结果。
通过这次研究课活动,我们取得了多项成果,最重要的是我们的学生获得了成功,因为有多人在海珠区的各种竞赛中获奖;最重要的是我们的老师获得了成功,因为我们的各备课组都能独立活动并协调合作,科技英语节、体育节就是最好的展示;我们的学部获得了成功,因为综合组有了成型的规范的课堂教学模式。